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94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docx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真题与模拟基础提高卷《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

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测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17·洛阳模拟]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在里约再次为祖国赢得荣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方看台的观众观看排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B.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一定是上升的

C.在男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我国选手王镇以1小时19分14秒获得冠军,这里提到的“1小时19分14秒”指的是时刻

D.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我国选手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获得冠军,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他在本次比赛中的平均速率

答案 D

解析 远方看台的观众观看排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时,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则看不出动作,故A错误。

跳水比赛中,在运动员腾空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则水面是下降的,故B错误。

C选项中提到的“1小时19分14秒”指的是时间,故C错误。

D选项中有路程和时间,根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可以求出孙杨在本次比赛中的平均速率,故D正确。

2.[2017·云南玉溪月考]如图所示,图线a、b、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甲、乙、丙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线c是一条抛物线,满足x=0.4t2。

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t=5s时,物体甲的速度比物体丙的速度大

D.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 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a、b两图线的斜率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速度不同,故选项A、D错误;图线c是一条抛物线,满足x=0.4t2,结合x=v0t+at2可知,物体丙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0.8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正确;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根据图象可知,t=5s时,物体丙速度最大,故选项C错误。

3.[2017·福建莆田检测]在离地面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

答案 D

解析 设竖直上抛的小球经过t1时间落地,则有-h=vt1-gt,解得t1=,设竖直下抛的小球经过t2时间落地,则有h=vt2+gt,解得t2=,有Δt=t1-t2=,故选项D正确。

4.[2016·衡水模拟]质点从光滑水平面上的P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到达M点时的速率为v,到达N点时的速率为3v,则P、M两点之间的距离与M、N两点间的距离之比为(  )

A.1∶3B.1∶5C.1∶8D.1∶9

答案 C

解析 设质点的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则有:

v2=2axPM,(3v)2=2axPN,xPM∶xPN=1∶9,xPM∶xMN=1∶8,故选C。

5.[2016·宝鸡高三质检]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丁车在t2时刻领先丙车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C

解析 A项,由图象可以知道: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项,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B错误;C项,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知道:

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项,0~t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丁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6.[2017·哈尔滨师大附中月考]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t2=,两段曲线均为半径相同的圆弧,则在0~t4时间内(  )

A.两物体在t1时刻加速度相同

B.两物体t3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C.两物体在t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D.0~t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答案 B

解析 t1时刻甲、乙两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

t3时刻甲、乙位移差最大,甲、乙相距最远,t4时刻甲、乙的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相同,故位移相同,所以t4时刻相遇,故B正确。

两物体在0~t4时间内速度方向均没发生改变,故C错误。

0~t4时间内甲、乙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等,故D错误。

7.[2016·福州质检]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质点的t(式中x为位移)的图象,可以推知(  )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B.加速度的大小是1m/s2

C.t=2s时的速度是1m/sD.t=2s时的位移是3m

答案 B

解析 A项,由图象得函数表达式=1+t,即x=t+t2,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x=v0t+at2,根据对应关系得v0=1m/s,a=1m/s2,因此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当t=2s时,根据公式v=v0+at求出速度是3m/s,故C项错误。

D项,t=2s时,计算得位移是4m,故D项错误。

8.[2016·全国卷Ⅲ]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B.C.D.

答案 A

解析 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0,由末动能为初动能的9倍,得末速度为初速度的3倍,即v=3v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2v0,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质点的加速度a==,由以上两式可知,a=,A项正确,B、C、D项错误。

9.[2016·石家庄高三联考]某司机在测汽车性能过程中,得到汽车减速过程中的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并得出位移s与速度v的函数关系式为s=m-nv2,其中m、n为常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汽车在此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由题中所给已知条件可确定汽车的末速度为20m/s

C.由题中所给已知条件可确定m=25、n=

D.由题中所给已知条件可确定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8m/s2

答案 CD

解析 对照s=s0-可知,汽车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题给sv图象为汽车减速过程图象,可知汽车做初速度为72km/h=20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当s=25m时,末速度为0,B错误;结合题给图象,得sv关系式s=-+25,所以m=25,当s=0时,解得a=8m/s2,所以n=,C、D正确。

10.[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 BD

解析 根据题述,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1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由图象可知,在t=1s时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5m/s,0~1s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x1=5m,乙车行驶位移为x2=12.5m,所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选项B正确;从t=1s到t=3s,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x=(10+30)×2m=40m,选项D正确。

11.[2016·泉州质检]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停在D点。

已知AB=6m,BC=4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2.55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m

答案 BD

解析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且AB段与BC段速度变化相同可知AB段与BC段时间t相同,由Δv=at,BC-AB=at2,联立代入数据解得a=-2m/s2,t=1s。

故B正确、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段中间时刻速度,故vB==m/s=5m/s,故A错误;BD==6.25m,AD=AB+BD=12.25m,故D正确。

12.[2017·台州中学统练]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第1s内加速运动,第2、3s内减速运动,第3s末回到出发点

B.第1s末和第4s末速度都是8m/s

C.第2s末物体位移是10m

D.第3s末速度为零,且此时开始改变运动方向

答案 BC

解析 物体在第1s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第2、3s内沿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可知,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所以第3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A错误;第1s末速度为v=a1t1=8×1m/s=8m/s;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则得4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8m/s,所以第4s末速度是8m/s,故B正确;第2秒末物体的位移s2=a1t+a1t1·t2-a2t=m=10m,C正确;第3s末速度为零,接着重复前一个周期的运动,仍沿原方向运动,故D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2016·天津高考](6分)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

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

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B(2分) 

(2)0.80(2分) 0.40(2分)

解析 

(1)利用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因此正确选项是A、B。

(2)由Δx=aT2,T=0.10s和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0.80m/s2。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vB==0.40m/s。

14.[2015·重庆高考](6分)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