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425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教材16个常见文言虚词Word下载.docx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⑥结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⑦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无义,不译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⑧动词

到、往、

到……去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

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②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

他、它(不加“的”)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③指示代词

其中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④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

“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前一个译作“难道”,后一个译作“恐怕”】

3.而

①连词,表并列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②连词,表承接

“就、接着”或不译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连词,表转折

但是,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④连词,表递进

“而且,并且”或不译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⑤连词,表修饰

“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4.以

①介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介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把、拿、用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④连词,表示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⑤连词,表示结果

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⑥连词,表示承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⑦动词

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5.于

①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在、从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向、对、同、给、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介词,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受制于人

④介词,表示比较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⑤介词,表原因

由于,因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乃

①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③副词,表示出人意料

竟、竟然,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④副词,判断句中表判断

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⑤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

于是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7.虽

①连词,表假设

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连词,表转折

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8.为

①动词,表判断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②动词,表动作行为

可以为师也(《〈论语〉十二章》)

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④介词,表示被动(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为着、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9.者

①结构助词

……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10.且

①副词,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

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②表示行为的状态

可译为“姑且”“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③连词,表递进

可译为“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④连词,表示让步

可译为“尚且”“还”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⑤连词,表并列或递进

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1.则

①连词,表承接。

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②连词,表假设。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

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

假使、如果,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可译为“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④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是、就是、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2.乎

①表疑问语气

吗、呢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②表测度语气

③用于感叹句

啊、呀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④介词

对(于),在,在……上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3.然

①代词

这样、如此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然而、但是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语气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

……地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④语气助词,用于词尾

……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⑤语气助词,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

……的样子、好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14.与

①连词

同,和,跟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②介词

跟,和,及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③语气助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5.因

①介词

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副词

于是,就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③连词

因此,于是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16.焉

①疑问代词

哪里

②句末疑问语气助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兼词

于之,对之

忽啼求之。

父异焉(《伤仲永》)

④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

从这里、在那里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