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数学课题申报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XX小学数学课题申报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数学课题申报书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6、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主
要
承
担
研
究
任
务
人
员
姓名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具体
分工
课题负责人
组织与
策划
备课模式的设计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
总结
查阅
资料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1、研究成果
著作、论文、实验报告名称
获奖级别
(出版)
2.工作基础
从去年下半年起,校领导班子就提出要打造高效课堂,从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
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备课改革,备课该如何备,从内容到形式是否应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一直对此争论不休。
提到备课,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
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
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
狭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三次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进行备课,怎样备课才能使教案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也是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为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为了使这次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作了如下准备:
1、成立了备课研究小组。
2、有效教学相关理论指导书籍。
3、确定了试行年级。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三次备课”的基本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形成统一格式印制成备课纸。
在全乡小学中推广,使更多的教师能充分细致地备好课,服务于教学,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理论依据:
上海著名教师——于漪老师在备课这一领域成功的成长经验是“一篇教材,三次备课,两次反思”。
以教案的设计、反思与再研究为主线的这种成长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即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
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
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不难看出,于老师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分析的教案的预设计、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其中,三次备课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即:
第一次备课集中关注自我经验,强调真实的我、实在的我;
第二次备课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分析的课前反思,其关注点在于文献资料,特别是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次备课就是我们前文所述的课后再备课、课后反思,其关注点在于课堂现实。
于老师在三次备课的同时,有两次反思,一次是围绕经验与理念的反思,另一次是围绕设计与现实的反思。
三、基本内容:
1、三次备课的内容如何确定。
2、每次备课要达到什么要求。
3、三次备课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
4、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5、以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备课设计,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三次备课”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三次备课方式、模板的研究。
2、难点:
如何将三次备课运用到教学中去。
五、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自从不少专家提出“高效课堂”这一教学名词以为,全国各校纷纷从各个环节研究如何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其中,备课这一环节也让各位专家同仁斟酌再三,很多人已摸索出不少成功经验,也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全面探索研究。
六、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探索“三次备课”的有效模式,更新备课理念,促进日常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教师的业务成长提供平台。
2、实践意义:
准确熟练地运用“三次备课”模式进行备课,为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提供方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促进作用,同时为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有板可依。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一位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七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十年,担任教导主任三年,担任校长一年,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有丰富教学教研经验和理论知识,多次荣获教学论文大赛省、县、市奖励。
本课题其它成员热爱本职工作,教改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为完成本课题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并且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第一线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多次参加校、县两级新课程、新教材培训。
资料设备上,学校现有电脑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电脑,能够上网查找资料,都申请了数字图书帐号,可以减少我们本地区信息闭塞的劣势的影响,这些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我们熟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帮助研究,学习过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比较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本课题以有效教学设计案的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
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2、第一阶段:
初步研究阶段。
(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
(1)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
(2)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填写、收集教师备课笔记。
3、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
(1)确定发展目标。
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运用“三次备课”的备课案进行课堂实录,取得相关资料,开展评价活动、确定“三次备课”的有效性。
(4)填写、收集教师问卷调查表,从内容,形式上进行反思。
(5)根据“三次备课”的实效性,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备课模式,分析各备课环节的效果。
(6)拟定小学数学“三次备课”的评价标准。
4、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
(1)填写、收集教师“三次备课”设计,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确立小学数学“三次备课”基本模式及评价标准。
(4)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5、结题阶段。
(2015年6月)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抽样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
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了解。
2、问卷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
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
3、观察法:
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备课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研究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4、数学法: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
5、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准备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
开题报告
文字
2
第一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
对全体教师的老式备课进行研究分析
表格、数据
3
第一阶段
小结报告
4
第二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
拟定小学数学“三次备课”的基本模式
5
备课组成员运用“三次备课”基本模式进行备课
6
第二阶段
7
第三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
修改确立“三次备课”模板,形成统一备课纸
8
备课组成员整理“三次备课”的备课案
9
第三阶段
10
结题阶段(2015年6月)
结题报告
实验总结报告
11
12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市)教研室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七、设区市教育局课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