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3664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教案Word格式.docx

面考科目:

小学数学

1.题目:

千克的认识(二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让学生认识千克这个单位。

(2)了解千克到底有多重。

4.答辩:

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谁重,该怎么跟学生讲,然后他又问我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我摇摇头,然后他说棉花没有怎么办。

后来我回答好没了。

(课后思考题)

真题二

1.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二下,北师大二上)

(1)让学生知道除法是更简便的运算。

(2)有板书的配合。

如果小学生还是说不会用除法,这时候你怎么办?

 

对称轴图形

3.具体要求:

(1)让学生能够认识图形,辨别对称图形。

(2)了解对称图形的不变性。

(3)学生能在在生活中找出对称图形。

真题三:

真题四:

圆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工具(或教学准备):

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

曲线。

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

圆)

二、认识圆:

1、表象认识。

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操作)

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

(板书)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

生1:

相等,都是2.3厘米。

生2:

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

相等,都是2.5厘米。

生4:

相等,都是2.8厘米。

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

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

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都是2.3厘米

都是2.4厘米

都是2.5厘米

都是2.8厘米

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

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

有,相等。

相等说明了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用字母r表示。

(老师板书)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它们都相等吗?

有无数条,都相等。

回答非常正确。

4、动手操作,认识直径。

师:

请同学们沿着对折的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来,观察后回答,画出的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

通过圆心吗?

两端在圆上,通过圆心。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板书)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道理。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所以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

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相等,所以,同一个圆的所有直径都相等。

说的真好。

5、回顾讨论,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直径与半径存在着什么关系?

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到这种关系的?

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

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

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你们回答都对。

(板书:

d=2r或r=d/2)。

但找到关系的路子不一样,同学们,哪一个同学回答的好一些?

后一位同学回答的好一些,后一位同学是推理出来的,能力高一些。

三、画圆。

1、尝试画圆。

你们会画圆了吗?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不凭借圆形物体)。

你们都画出来了吗?

若画出来了,请回答是怎样画出来的?

并说出画圆的依据。

画出来了,是凭手圈出来的,没有什么依据。

画出来了,我是先在白纸中间点一点,把棉线的一端固定在这一点上,把捆着铅笔头的另一端放在白纸上,拉直棉线转动一圈,铅笔头留下的痕迹就成了一个圆。

根据是:

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固定的一端端点是圆心,棉线长是半径,铅笔头留下的痕迹便是圆。

后一个同学画得对,道理说得好,不会的同学不要紧,请注意看老师示范。

2、规范画圆的步骤。

老师以圆规画圆为例示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画法:

1、定圆心;

2、定半径;

3、画圆。

在画圆的同时标出圆心和半径。

3、学生练习画圆,画半径为2.5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圆各一个,并说清画法和依据。

4、学生分组讨论:

圆的位置、大小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四、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的1、2两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作业:

课本60页:

3题、4题。

板书设计: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d=2r

画圆:

定圆心;

定半径;

画圆。

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安排: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会辨别二次函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列函数解析式、类比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得出二次函数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类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经历学生自主探究、辨别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经历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现、产生、发展的过程。

经历辨别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确定性,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经历抽象二次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导入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先取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

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

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确定后,矩形的面积()也随之确定,是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做出什么猜想?

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

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

(1)当AB=时,BC长等于多少m?

(2)面积y等于多少?

并指出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这个函数关系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次函数”。

(二)、新授

启发学生观察方程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

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

二次函数即y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

2、在中自变量是,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

(三)、巩固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哪些不是?

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

(2);

 

(3)2;

 (4);

(5);

(6)

例2.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是一次函数的条件是。

例3、函数是二次函数,则m=。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

等差数列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等差数列通项求解具体数列;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归纳与猜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并初步形成函数、方程的思想。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