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245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

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

3课时

第1课时  请你相信我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

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

教师板书:

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

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

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

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

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

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        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

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

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如何改进?

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

              我信得过他的是:

 

 

话题2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 

2、活动:

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

(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二、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

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话题3

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

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

哪些条件还不具备?

以后怎么做?

 

生汇报:

例:

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

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第二课时  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1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

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话题2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

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

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

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

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小品:

《失去诚信之后》 

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

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 

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话题3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历史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二、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