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255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点一: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足。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属中国中东部,地跨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8mm,自北向南由600mm递增至1200mm。

她地处中原,属于湿润半干旱气候,正常年份全省缺水近50亿m³

,因此,河南省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影响,降水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77×

1010m³

,其中地表水资源3.11×

,浅层地下水资源1.989×

全省水资源总量在全国居第19位,人均占有量为524m³

,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805m³

/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地表水资源贫乏,但东部广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供水量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近10年平均地表水供水量112.39亿m3,占总供水量的49.5%,地下水供水量114.59亿m3,占总供水量的50.4%,不到1%的是雨水利用。

在地表水供水中,每年引黄河等过境水约30亿m3左右。

在地下水供水中,每年均开采中深层水20亿m3左右。

20世纪90年代初,地下水供水量在总供水量中的比例在40%左右,到90年代末则增加到55%左右。

特点二:

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河南省属于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多年平均降水量778mm,降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汛期(6

―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60%—70%,造成了再时间上的分布不均;

另外,河南省纬度跨度较大,降水西部和南部山地较多,而北部、中部和东部平原地区降水偏少,造成了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特点三:

水资源因素制约发展。

由于河南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地区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洪涝和干旱灾害,使农业遭受损失。

数十年来,华北农业实现了对“南粮北调”的扭转,高速发展的农业依赖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机井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

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

数据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

华北地下水缺水51.2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21个大小不等的地下漏斗、地下水超采面积

4万平方公里、482条地裂„„河南的许昌市已出现地面沉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以郑州为例,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企业集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在用水高峰期不得不对某些地区进行限水措施。

水资源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最快捷、

最可行、最广泛有效地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

河南省一方面供水量不足,一方面用水浪费,

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河南省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与较发

达地区相比河南省水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也很低。

节约用水应该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

1农业用水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近10年来,全省年平均总用水量是227.18亿m3,其中农业(含林果灌溉、鱼塘补水等)用水161.79亿m3,占总用水量的71.2%,工业(含乡镇工业)用水38.12亿m3,占16.8%,生活用水27.27亿m3,占12.0%(其中城镇生活占3.9%)。

根据近10年资料分析,工业和生活用水逐年递增:

工业用水从1991年的32.88亿m

3增至2000年的41.73亿m3,年递增2.68%;

生活用水从1991年的23.03亿m3增至2000年的28.94亿m3,年递增2.57%,与工业用水的递增率接近。

而农业用水受气候特别是降水影响很大,用水最多的是枯水年1997年达190.81亿m3,而最少是丰水年2000年只有134.20亿m3。

由于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比例大,受其影响总用水量也反映不出变化规律性。

2、工业用水

河南省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9.26亿m3,比1991年增加3.51亿m3,每年递增2.28%。

工业特别是生活废污水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

工业用水固然与区域条件、产业结构、生活和生产水平有关,便更主要是重视不够导致管理不善等产生用水浪费,不但增加用水量,而且增加废污水的排放量,加大水环境污染程度,使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

3、地表水的利用

丰水年2000年河南省地表水控制利用率16.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38.4%,水资源总量消耗率为15.3%,而枯水年1997年河南省地表水控制利用率45.7%,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率88.7%,水资源总量消耗率66.7%。

丰水年水资源量大而用耗水量少,而枯水年水资源量小而用耗水量大,丰枯年差别很大。

4、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通过硬化明渠输水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将达到年均130亿立方米。

同时,为减少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大幅减少、对湖北中部地区的不利影响,修建

湖北省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起,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最终抵达北京团城湖,全长1277公里。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

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

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大大刺激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但也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环因此国家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保护水源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使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脆弱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提高,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流域面源污染减少。

三、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源意识仍很淡薄

尽管一再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引起广泛重视,所以管理不力、法规条例贯彻不到位、用水浪费等现象仍大量存在。

2.水污染严重,特别是河流水质较差,水环境恶化

根据2000年监测资料,全省19个大中型水库中16个水质较好,2个水库仅可作为农灌用水,1个水库水质劣于Ⅴ类,丧失供水功能。

对全省13个水系的64条主要河流进行水质监测评价,控制河流总长5094km,结果是劣于ⅴ类标准的河流总长2766km,占54.3%,好于Ⅲ类的河流长度1401km,占27.5%,余下的Ⅳ类占8.6%、Ⅴ类占9.6%。

山区河流水质相对较好,进入平原后由于接纳城镇工业和生活排放的废污水,水质恶化,平原河流大多是季节性,枯季河水基本上是废污水。

3.用水浪费严重而且较普遍

2000年河南省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9.26亿m3,比1991年增加3.51亿m3,每年递增2.28%。

据《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评价暂行规定》对照我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在进行达标评价的325个水功能区中,达标114个,达标率为35.1%;

评价河长为9861.7公里,达标河长4258.6公里,占43.2%。

长江流域的35个水功能区中,有20个水质达标,达标率57.1%;

评价河长1502.3公里,达标河长1000.4公里,达标率66.6%。

黄河流域的69个水功能区中,有25个水质达标,达标率36.2%;

评价河长1737.3公里,达标河长834.7公里,达标率48.0%。

淮河流域的187个水功能区中,有64个水质达标,达标率34.2%;

评价河长5740.7公里,达标河长2220.1公里,达标率38.7%。

海河流域的34个水功能区中,有5个水质达标,达标率14.7%;

评价河长881.4公里,达标河长203.4公里,达标率23.1%。

4.地下水开采不合理,局部严重超采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和用水的不协调,又没有进行合理调配,导致部分地区,特别是豫北平原西部的温县、孟州市和卫河下游、徒骇马颊河一带超量开采浅层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漏斗区。

河南省大部分城市因地表水源不足或水质不好,而同样大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出现面积和深度不等的漏斗区,个别严重的如许昌市已产生地面下陷开裂等地质环境问题。

四、对策与措施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广泛有效地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

河南省一方面供水量不足,一方面用水浪费,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河南省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

与较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水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也很低。

1、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节约利用。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农业是河南省水资源的消费大户,占总用水的比重较高。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林业、牧业的灌溉用水及水产养殖业等等。

农田灌溉用水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对象,农业灌溉用水的比

例在河南省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实现农田节约灌溉是实现农业节约用水的主要任务。

现阶段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河南省农田灌溉大部分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这些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一般仅在0.4—0.5之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农田灌溉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倍以上,但是农民仍然习惯于大水漫灌,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新乡市除少部分农田用河水漫灌外,其它绝大部分农田抽取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进行灌溉,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地下漏斗”现象日益严重,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地下水甚至出现“供不应抽”的现象。

在河南省推行农业节水势在必行。

1、政府应该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和渗灌等先进、节约的灌溉技术。

实践证明,喷灌比地灌溉节水30%--50%,滴渗灌比地面灌溉节水70%--80%。

2、在改进灌溉技术的同时,应该对农民普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知识,使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农作物需水时)进行灌溉。

3、政府和气象部门应抓住合适机会,实行人工降雨,环节地下水压力。

环顾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基本实现了高效率用水,如果河南省农业节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