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稿Word格式.doc
《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稿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稿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我有几点建议与语文教师共冕:
1、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开
始就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平时多注意搜集素材。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篇二: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
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
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
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
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
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
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
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
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
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
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
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
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
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
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
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
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
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
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
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
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
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
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
”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2
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
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
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3
篇三:
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
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
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
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
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
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
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
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
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
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
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
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
篇四:
二年级作文课评课稿
二年级评课稿
傅联英:
上午听了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
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
伍丽萍:
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就更好了。
傅婷:
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
熊碧玉:
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
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
魏伟燕:
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五: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
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
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
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
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
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这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