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1080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Word下载.doc

现将调查相关情况公布如下。

一、中职生的消费特点

1.多元化的消费方式。

由于有着丰富的经济来源、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活跃的思维情趣,中职生的爱好也趋于多样化,摄影、收集邮票、购买乐器等方面的消费较大,也有学生购买手机以扩大社交范围和获取更多的社会信息。

从平时的观察和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中职生的消费中,请客的消费方式有到饭店请吃饭、买零食、去上网或KTV娱乐;

在通信方面的消费,一般在50元以下,高年级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拥有手机的人较多,且是以收发短信为主,而花在通信费用的金额超过80元的人数只有19位。

同时,在交通方面的消费和因旅游而衍生出的消费在中职学生的总体消费中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份额。

2.偏高的消费水平。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其月平均消费为528.8元。

月均消费超过700元的同学人数占13.96%,这与所在省份的农民家庭月人均收入相比,是相对较高的。

这对于还没能力挣钱的学生来说,消费水平显然偏高。

3.差异大的消费水平。

正态分布总是适用于随机产生的现象,处于两个极端的事物总是同时存在。

既然有消费水平高的群体,自然也有消费水平低的群体。

调查显示,消费水平压到最低限度、月人均消费在450元以下的人数占2.9%。

在调查中还发现,女同学的消费低于男同学的消费,女同学只有497.97元,而男同学月人均消费达549.36元。

低年级学生的消费低于高年级学生的消费,低年级学生月人均消费只有493.85元,而高年级学生月人均消费539.16元。

来自山区的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低于来自沿海地区的学生,这是因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4.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在各种消费行为中,中职生用于饮食的消费占总消费的51.99%,消费金额每人每月仅为274.92元;

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例如购买书籍和文具等的消费金额仅占总消费的5.6%;

在请客、娱乐、穿着打扮、打点人情世故等的消费占总消费的15.46%,月人均消费零食金额达81.75元,在节假日的旅游、庆祝生日的请客、评优评奖的请客等的消费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二、中职生的消费心理

中职生也和其他的消费群体一样,也具有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和对其行为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心理:

1.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

在中职生的身上表现出的行为有购买零食、请客送礼、穿着打扮、参加各种活动和聚会等,在他们看来,大家都是这样子做的,如果自己不跟随“大流”,就会显得另类。

2.同步心理,即跟相同的社会阶层相互学习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

这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出的行为有:

请同学或朋友吃饭或娱乐、穿名牌衣服、生日大肆操办、购买高价手机等。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来说,这些行为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优越,以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但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行为往往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3.求美心理,也即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

这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这些求美心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有:

烫染头发、穿着时尚、买化妆品和各种护肤品以及头发饰品等等。

当然,男生也有烫头发和穿着时尚的行为。

4.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

中职生购买名牌衣服鞋子,使用名牌手机和电脑等电子通信设备,购买高价化妆品和护肤品等行为有一部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虚荣感。

5.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

这是属于个人爱好,例如收集邮票、购买摄像机、购买乐器、购买名著或报刊、外出旅游,等等。

6.好奇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

中职生正处于一个对新奇新鲜事物保持高度好奇心的年龄段,当他们在看见有稀奇古怪的商品时好奇心驱使其将其买下,故此在这方面的消费也很大。

7.求实心理,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在平时的饮食消费、文具的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等属于基本生活需求,这方面的消费量也是不可小觑。

三、造成中职生消费现状的因素

1.社会大染缸的影响。

受到社会上各种拉关系、送礼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生在各种评优评奖、竞选学生干部中也请客,生日也讲究排场阔气。

有的学生甚至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而盲目追求高消费和高标准。

还有学生受到电视的影响,且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消费中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

2.自身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淡薄。

随着整个社会的集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出于自尊心和虚荣心,相互攀比,不少学生缺乏艰苦创业思想。

这些学生的虚荣心较强,所以就在各个方面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塑造自己在同学朋友面前的完美形象,如打扮时髦等。

3.学校对学生关于艰苦奋斗、朴素节约的教育力度不够。

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同时,部分学校也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认为艰苦奋斗是思想落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4.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的时间基本上都很紧凑,吃饭的时间就会有很多学生涌向食堂排队打饭,加上学校的食堂小,这使得食堂变得更加拥挤,于是很多学生选择在校外就餐。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校食堂的饭菜都是大锅饭,煮出来的食物不及外面的外卖丰富、可口,这使得学生在三餐饮食上的消费增加。

5.多样化的通信消费。

在生活中,学生在通信上的消费也是一个较大的开支。

当前,中职生基本上都有手机,手机的品牌也是各式各样,高档价和低档价的手机都有,而且有些学生不满足于手机,还要买电脑、平板之类的科技产品,以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所以在电话费、电子产品的维修、网费等方面的支出也是较大的。

6.多渠道的消费经济来源。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其特别宠爱,对其消费往往不加以限制,即使父母双亲对其严加管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也会在经济上接济学生。

所以学生基本上经济上都会比较宽裕,这也引发了其许多不合理的消费。

四、对策和建议

1.社会方面。

有关部门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不让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到学生,如加强对娱乐场所和书刊音像文化市场的管理;

通过书籍、报刊、电子传媒为学生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粮食。

同时,在推行某些政策方针或是在制定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成长的规定时应慎重考虑,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学校方面。

学校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不能只拘泥于陈旧的教育方式,可以进行新颖而又有效的教育方式,例如为学生开设勤工助学的岗位,这既可以为学生创造经济来源,又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

可以开设相关理财课程,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

也可以树立师生典范,给学生起到先锋带头模范作用。

还可以加大对统一服装、精神面貌整洁干净、不能化妆、不能穿奇装异服、电子通信设备的限制使用等条文规定的实施力度。

再则,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饮食就餐和食堂的管理力度。

首先,应该扩大学校食堂的面积,加强对炊事员的培训,增加饭菜的式样,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

其次,应该限制学生到外面就餐的行为,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而且叫外卖或是到外面就餐或多或少会增加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家庭方面。

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应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并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

要让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意志,让其明白奢侈浪费的危害,这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为我们一直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在学生平时的花销用度上,家长也应对其有所限制,而且还应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家长也可以对中职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劳动以获取劳动报酬的想法或是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其明白挣钱和生活的不易。

4.学生本身。

学生自身也要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并落实到日常消费习惯中,不与同学朋友攀比,平时的吃穿用度等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济情况进行消费,不铺张浪费,不爱慕虚荣,朴素节约。

学生本身还可以为自己的消费做一个计划或是记录,在一定的时间内反省自己的消费习惯是否符合自己当初所制定的目标。

还可以逐渐使自己养成简约的生活模式,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成长,更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对于中职生当中存在的不良消费行为,不仅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也需要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配合,学校在培养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对其形成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给予重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更合理地使用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