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102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

202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

  A、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B、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C、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3.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D)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

  4.“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种观点属于(D)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5.从本质上看,认识是否同(D)

  A、主体主观意识的创造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D)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D、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

  9.认识的本质是(C)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人们为了获得知识(C)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1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关系

  1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决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16.“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7.一切真知都来源于(B)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19.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D、感觉——知觉——表象

  20.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A、直接认识B、全面认识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

  21.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C)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2.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B)

  A、完全自发的过程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

  25.认为只有书本理论可靠,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C)

  A、类似唯心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26.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28.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9.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30.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1.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A)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颠倒反映D、否定反映

  33.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因为(D)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34.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B)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35.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具体性

  3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37.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C)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38.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B)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3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B)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4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B)

  A、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B、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唯心主义认识论(BCDE)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2.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ABCDE)

  A、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B、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否认真理的客观性D、强调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

  E、主张真理即在我的心中

  3.下列哲学派别中属于可知论的有(ABCD)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C、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D、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E、不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CDE)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E、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CDE)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E、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

  7.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ABCE)

  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被动性E、意识性

  8.认识主体的属性有(ABCDE)

  A、自然性B、意识性C、社会性D、实践性E、创造性

  9.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主体的有(ABCDE)

  A、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人B、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阶级

  C、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政党D、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阶层

  E、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类

  10.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ACDE)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人们阅读的书籍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11.认识的客体具有(ABDE)

  A、客观性B、对象性C、能动性D、社会性E、历史性

  1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ABCD)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

  E、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

  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主要是因为(ABDE)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实质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