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Word格式.doc
《浅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Word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概念界定不清楚并且存在分歧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在理论界定上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第一是人们对“社会性”的概念理解不统一,第二是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内容的界定不全面。
综观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教育的研究,有关概念的模糊与不一致以及社会性内容的不确定,正是当前困扰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
人们只知道社会性的含义十分广泛,却无法对之做出明确的定义。
2、对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的研究显得薄弱[2]
我们虽然不赞成“3岁定终生”这一观点,但是0—3岁阶段儿童的社会化经验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总体上说,0—3岁婴儿社会性发展及教育研究仍然是我国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3、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社会化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社会化问题应成为我国儿童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然而,综观我国已有的学前儿童社会化研究,社会性情绪情感发展及其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目标上存在重理性灌输,轻情感体验的弊端。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儿童从出生呱呱坠地,最先接触的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
家庭中的母亲、父亲以及家庭中的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其他成员,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
[3]因此,家庭便成为儿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家庭因素也成为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家庭生活条件及生活质量(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都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幼儿园
学校及其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而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则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师师关系还有幼儿园的文化环境都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幼儿园之外的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自发、零散、偶然的影响相比,幼儿园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其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有意识的、系统的、长期的。
[5]同时,其对个体社会化的教育影响主要以课程为载体,由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专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以教育年轻一代成为合格社会成员为已任的专业人员——幼儿教师来实施。
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幼儿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以及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引导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目中特有的神圣、权威的地位,来自幼儿教师的各种引导与影响更容易为个体所接受。
因此,可以说,较之其他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无疑在个体社会化中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
3、大众传媒
在传统社会及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微观的社会环境。
但在现代社会,以电视、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工具已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化影响力量,并日益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家庭、学校等因素。
由于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生活及成长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更由于电视所提供的理想化、艺术化或虚构的人物世界对儿童的熏染,使得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影响。
其一,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其二,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变得孤独、冷漠(电视孤独症);
其三,电视有可能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增加。
当然,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电视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某些方面的积极影响甚至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所望尘莫及的。
电视的视听结合、声画同步使得儿童能够更生动地接受认知和言语方面的启蒙教育。
儿童读物,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印刷媒体,一般是以书籍或杂志形式表现出儿童乐意接受的内容。
作为儿童接触和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它能帮助儿童掌握知识、丰富情感,促使儿童形成社会适应的能力,使儿童在智慧和心理上得到正常发展的机会,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们已经认识到,儿童的社会化不仅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影响,而且受到他们所接触的读物的影响。
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接触印刷媒介多的孩子智力发展加快,道德得分提高,尤其是儿童文学类和知识类的书籍对孩子的益处最大,而且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经过必要的文学熏陶,知识的根基和思考问题的深度都会受到影响。
学龄早期逐渐出现的许多态度和文化价值观都是由这些儿童读物的内容和主题直接形成的。
[5]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对策
(一)家庭中的教育对策
1、创设一个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如:
家人之间有爱心,日常生活有序,生活富有情趣,合理安排经济生活);
2、以理服人,坚持说服教育;
3、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评价应恰当而具体、评价要及时、多用口头表扬,少用或不用物质奖励);
4、把劳动活动变成有趣的活动。
(二)幼儿园中的教育对策
1、建立平等互动、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是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前提
①安全、愉悦、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立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②师幼关系的平等是师幼关系中的核心
2、创设使学前儿童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学习环境
①物质材料要丰富多样
②在活动氛围上是宽容的和接纳的
③在环境创设上要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
3、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如:
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
(三)大众传媒的对策
我们应该净化媒体资源,让学前儿童有自己的读物和绿色健康的媒体,在通过传媒获取知识,形成秉性的时候能得到正能量。
我们社会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学前儿童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在接受着来源于周围人、事或自身内部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理和分析,会对人产生影响。
幼儿在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时开心、愉快、这种开心与愉快能使他的内分泌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全身的各种腺体正常工作,同样有利于他的生长和发育。
而且,据医学专家研究表明:
心平气和的孩子比生气、烦躁的孩子免疫力更强,更不易患传染病。
(二)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
社会性发展比较好的幼儿,适应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强,在初入园的时候,他们能比其他幼儿更快地熟悉教师和同伴。
平时,他们更容易与教师、同伴相处融洽,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同伴交往。
在与同伴的合作游戏中,幼儿更容易提高自己的能力。
社会性发展比较好的幼儿往往心态积极、情绪稳定、自信心强,也更有毅力,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能教会幼儿如何做人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如在生活习惯方面,应该怎么拿餐具、怎么洗手、怎么穿衣服;
在交往方面,应该怎么说话、各种手势表示什么意思等。
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都得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
此外,还要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完善幼儿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和重要环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积极的人格素养使儿童学会了合作,学会怎样生存,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最终达到儿童的人格发展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炎欣.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意义[J].基础教育科学研究
[2]周燕.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总第68期)
[3]卫根泉.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报.2000(4).48一50.
[4]童莹.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诸因素及对策研究[D]
[5]戴进.谁为儿童读物的质量设防.[J].辽西商报.200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