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56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

(初稿)

评价:

钢铁行业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该报告主要采用07年的数据,对国内外钢铁产量及企业分布等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好的阐述。

不过行业主要企业分析部分,内容比较陈旧,需要更新。

08年钢铁谈判铁矿石价格又涨了95%,这对钢铁行业的冲击很大。

此报告缺乏对08年钢铁价格继续上涨后对整个行业影响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1、产业规模

2、产业分布与主要企业

3、市场需求和产品情况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钢铁行业SWOT分析

1、中国钢铁行业外部环境因素

2、中国钢铁行业内部环境因素

二)中国钢铁工业的组织分析

1、所有制结构

2、企业内部管理

3、企业组织结构

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四、行业政策分析

五、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分析

2、产品差异化分析

3、进入壁垒分析

六、行业竞争分析

1、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

2、钢铁企业与采矿企业的关系

七、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成本控制能力

2、向上下游延伸

3、参与联盟、并购和重组

4、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5、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

八、行业主要企业分析

1、宝山钢铁

2、鞍山钢铁

3、江苏沙钢

4、唐山钢铁

5、武汉钢铁

6、马鞍山钢铁

7、首钢

一、行业概况

钢铁属国家战略资源,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

1、产业规模

我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以2007年为例,中国生产粗钢48924.0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36.4%。

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列前10位的国家有:

中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等,具体见下表:

国别

中国

日本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韩国

德国

乌克兰

巴西

意大利

钢产量

48924

12020

9721

7222

5308

5137

4855

4283

3378

3199

增长率

15.7

3.4

-1.4

2.2

7.3

6.0

2.8

4.7

9.3

1.2

2007年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9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81%;实现利税2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78%;实现利润144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54%,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产业分布与主要企业

我国钢铁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以华东地区为首。

2007年产钢量居前10位的省市是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河南、上海、湖北、安徽和天津。

就全国来看,2007年粗钢产量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0家,产量500~1000万吨的企业13家,产量200~500万吨的企业34家。

2007年产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有宝钢、鞍本钢铁、江苏沙钢、唐山钢铁、武钢、马钢、首钢、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和华菱钢铁,其中宝钢年产钢铁2857.79万吨。

3、市场需求和产品情况

钢铁产品的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市场,另一个是国际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

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即传统基础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对长材的需求;②世界产业向我国转移带来的钢铁产品需求,如设备制造业、汽车业、造船业、家电业、电子通讯业等对板管带材和特钢产品的需求;③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产业升级等对高端钢铁产品的需求。

至于国际市场,我国2007年出口钢材6264.6万吨(折算成粗钢占当年生产总量的14.9%),其中一般贸易5747.5万吨,加工贸易138.2万吨,其他为保税区转口。

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和提高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我国应该保持适度的钢材出口,这有利于确立我国作为钢铁大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

钢铁产品种类主要有:

中厚板、钢筋、线材、棒材、窄带、焊接钢管、冷轧薄板卷、热轧薄板卷、中小型型钢、大型型钢、镀层板、无缝钢管和电工钢板等。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钢铁行业SWOT分析

1、中国钢铁行业外部环境因素

1)宏观环境

宏观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通道中。

虽然存在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政局稳定,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长周期的上升期,处于经济战略起飞阶段,虽然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调低了我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预期,但是我国经济仍然会在较高的增速上保持较稳定的发展。

这为我国钢铁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和新农村建设计划的提出,我国钢材消费强度将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以及全球化等也有利于钢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消费结构开始升级。

随着汽车与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中国的居民消费,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钢材品种质量的要求也将上升到一个新阶段,使板带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的消费比增加。

2)政策环境

经济指导思想发生战略性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外部支撑条件已难以为继,煤、焦、油、电、运、矿等资源日益紧张,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循环经济等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思想,这是我国新时期发展全局战略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将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也将使能耗高的我国钢铁业快速走上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指导钢铁业及钢铁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在市场准入、企业布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产品结构的优化、循环经济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将规范和约束钢铁企业的发展。

3)国际环境

国际钢铁巨头将触角伸向中国。

首先,国际钢铁巨头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直接抢占中国钢铁高端板材市场;其次,国际钢铁巨头将兼并的对象指向中国钢铁企业,这将使我国钢铁市场加速国际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钢铁产业发展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量变阶段走向质变阶段。

首先,需求增幅明显放缓,我国钢铁业依靠产量增长带动效益增长的场景一去不返,钢铁需求将由快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

其次,产品由部分品种供需失衡走向全面失衡,以往供不应求的板材类产品出现供大于求。

最后,钢铁行业走向微利时代,但在细分市场,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盈利空间相当大。

综上所属,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讲,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会:

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②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板带消费比的提高

③消费需求的提高

④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

⑤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等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

⑥全球市场需求仍保持增长,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威胁:

①全球经济增速回落,不确定因素增加

②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

③产业政策倾向于大企业、沿海地区

④国际钢铁企业的扩张及对原材料的争夺

⑤新增产能大量释放,产品有供大于求的趋势

⑥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

⑦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⑧钢材出口量增加,贸易摩擦风险加大

2、中国钢铁行业内部环境因素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行业的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新增产能的扩张,中国钢铁行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提升,已经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冶炼和轧制工艺和生产设备,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中国钢铁产品凭借成本优势开始大量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钢铁行业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相当明显的劣势。

首先,落后的生产能力仍然存在,小烧结、小高炉、型棒材轧机落后产能仍然存在,与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环保型企业不相适应;其次,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增产能中以低附加值产品居多,重复建设严重,随着新增生产线产能的快速释放,市场竞争已变得极端激烈;第三,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合理,研发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最后,与钢铁行业相关的矿石、煤炭、运输等资源紧张,限制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内部环境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优势:

①社会劳动力便宜

②工艺技术以及生产设备新,具有后入优势

劣势:

①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费用高

②产品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品种缺少

③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匮乏,企业创新能力有限

④企业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不高

⑤企业融资环境较差

⑥矿石、煤炭、运输等资源紧张

⑦市场营销能力差

二)中国钢铁工业的组织分析

1、所有制结构

中国作为从计划经济转轨的国家,尽管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是我国钢铁行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依然很高,主要有:

1)仍然靠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

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一开始,就被定位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方面,实际上成了政府与厂长经理之间关系的调整。

政府成了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的主体,而企业本身与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还有距离,而且企业往往缺乏改革的积极性。

国有钢铁企业的破产、兼并、资产重组、集团化推进等战略改革,往往还不是按照国际上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操作,而存在诸多行政干预。

国有钢铁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普遍确立。

2)由于国有钢铁企业产权的特有性质,决定了政企分开阻力很大。

政府党委既管企业的董事会,也管企业的经营班子。

形式上虽然采用了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事实上还是政府管理企业家。

虽然提出了企业家非公务员化的主张,而实际上企业家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经营阶层。

3)由于钢铁产品的长期国家垄断经营,使国有钢铁企业的管理落后。

事实上存在着一批既得利益者,改革阻力很大,缺少国际化市场机制的竞争意识。

加上长期缺少舆论和法律的有效监督,使这些国有钢铁企业实事上存在着经营性腐败现象,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感情,也影响了国有钢铁企业的长远的竞争力。

4)缺少对“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钢铁工业国情相结合的”深入探索,尤其是对大量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如:

条块分割的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

由于钢铁企业战线太长,摊子过大,国家投资力不从心,普遍出现负债率高、资本金不足、企业缺乏长期资金来源、自有资金比率低;钢铁企业退出障碍大,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没有形成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产权不明晰;大多数钢铁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生产能力在低水平层次上过度扩张;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弱,又缺乏优胜劣汰机制,抑制了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影响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等。

5)观念陈旧,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存在种种错误认识,对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种种误解,对股份制改造和企业改制存在种种不理解。

国有钢铁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岗位收益等经济利益和国有钢铁企业家在职发明等一系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重滞后。

2、企业内部管理

1)薪酬分配制度。

钢铁企业的薪酬体系存在几大问题:

用员工的潜在工作能力作为定工资的基础、工资结构的设定没有明确的原则、一岗一薪、工资调整困难、忽视技术装备进步对薪酬体系设定基础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薪酬无法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也就无法达到激励的目的,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结果使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低。

2)钢铁企业的用工制度。

存在企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局面,管理者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没有形成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从上至下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有三个层次,即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之间,总体管理水平较低,而国外同类企业则基本上都处于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之间,不少企业已经实现了文化管理。

国内钢铁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全国亏损企业的29%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

许多钢铁企业管理体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