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清廉:共产党人永远的本色文档格式.doc
《“讲武堂”清廉:共产党人永远的本色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武堂”清廉:共产党人永远的本色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讲的"
,就是要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解放初期,有一位老农民到书店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的像,又要买共产党的像。
书店的服务员告诉他,没有共产党的像。
他硬是不信。
他说:
人们经常讲,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
那么,共产党有没有像?
共产党的像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前几年,一家中美合资企业要成立共产党的支部,中方经理、也是党支部书记跟美方经理商量这件事。
美方经理问:
我们这儿谁是共产党员啊?
中方经理说:
你猜!
美方经理一口气报出20多个人的姓名,竟无一差错。
这位美方经理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在他的心目中,共产党又是个什么样子?
有人说,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的人,就是共产党人。
这话很对。
也有人说,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早已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具体的阐释。
共产党员就要像周恩来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像邓小平那样,把自己当成"
人民的儿子"
;
像郑培民那样信奉"
老百姓比天还大"
像焦裕禄那样"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话当然也很有道理。
还有人说,其实很简单,党章上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按照义务去做,就是共产党员。
八条义务是什么呢?
我把它概括起来,就是:
第一条,学习上的标兵;
第二条,工作上的排头兵;
第三条,无私奉献的尖兵;
第四条,严守纪律的老实人;
第五条,团结的模范;
第六条,纠正错误的勇士;
第七条,群众的贴心人;
第八条,道德的楷模。
这些标准都很高,如果都能够按照这八条去做,无疑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这话无疑也是正确的。
但是,我认为,共产党人的形象,首先应当是一个清廉的、不贪不腐的形象。
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一员,作为手中有一定权力的共产党的干部,清廉是起码的要求,清廉又是很高的要求。
为什么说清廉是起码的要求?
因为清廉的对面是腐败,腐败就是变质。
打个比方,一个厨师要做一盘好菜,起码的条件是食材要好,要新鲜。
食材都已经腐败变质了,再高超的烹饪手艺,做出来的菜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说,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前提是清廉、品质不坏。
为什么又说清廉是很高的要求?
因为,要做到清廉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来,人性中有弱点。
《西游记》的开篇诗里说:
"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人们常说: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的欲望无止无休,克服起来很难,如果没有足够的修养功力,没有坚定的信仰、信念,诱惑当前,就很容易把持不住。
正如王阳明所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二来,社会上有惯性。
有个领导同志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去医院看望病号,门卫不让进,理由是现在不是探视时间,要看,明天再来。
领导说,我明天要出差,能不能通融一下?
门卫说不行,医院有规定,我不能违反。
这时司机走过来,跟门卫握了握手,门卫立刻笑逐颜开:
请进。
领导纳闷地问司机:
他那么坚持原则,怎么你一握手就同意了?
司机说:
我给他10块钱。
(1)毋庸讳言,当今社会,还存在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因素,还存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仍大有市场,这必然会对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说,要做到清廉不容易。
清廉是对共产党人很高的要求。
别人可以做不到,共产党却必须做到。
第二个问题、清廉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
"
廉"
,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就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
廉善、廉能、廉静、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廉政,成为历朝历代考核官吏职守的重要标准;
到了明清两代,君主更是煞费苦心地给官吏们树立清官典型,要求官吏做到"
廉以立志,廉以律己"
例如,雍正的时候,设立养廉银,是官员年薪的一百倍。
如果你拿了养廉银还照贪污,不管数目多少,查到了就抄家杀头。
明朝的郭允礼写的《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一套公正、清廉的主张,他说:
吏不畏吾言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这是对清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
中国历代有很多仁人志士正是以清廉为节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被后人所歌颂。
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西门豹,西汉的赵广汉、黄霸、杨震,唐朝的徐有功、狄仁杰,宋朝的包公、陈希亮,明朝的海瑞、况钟,清朝的于成龙、吕璜等,都有不错的清廉之名。
战国时鲁国鲁穆公的宰相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
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给他送鱼。
都被他回绝了。
他的弟子不解:
您平时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要他们的鱼呢?
公孙仪说:
吃几条鱼固然微不足道。
但是假如我吃了别人的鱼,就要迁就于他,就要腐败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到那时,就没有人给我送鱼了。
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宰相,自己能够经常买鱼来吃。
《左传》记载,宋襄公时代,有人得了一块好玉,去送给大夫子罕。
子罕说:
美玉是你的宝贝,不贪是我的宝贝,假如我收了你的宝贝,那咱俩就都没有宝贝了。
你还是拿走吧。
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
他曾推荐一个叫王密的"
贤士"
做昌邑县县令。
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上住在馆驿。
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
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说:
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说"
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一时传为美谈。
明朝的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如山。
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积极反对贪污和奢侈;
禁馈赠,惩贪官,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审理积抑,昭雪了许多冤狱。
海瑞的俭朴到了一般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他的私章用泥巴刻成,夏天睡在一张破席上,身上盖着他夫人的旧裙子。
海瑞死后,他的遗物只有一只竹笼,里面装着八两银子的工资,还有几件旧衣服,最后还是同事们捐钱把它下葬的。
所以海瑞深得百姓拥戴,发丧之日,市民送者夹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绝,被百姓呼为"
海青天"
当时有名士王世贞给他九个字的评价:
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关于拒礼守廉,历史上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故事。
清乾隆年间河南巡抚叶存仁,为官几十年,清廉自守。
在他告老还乡时,官员们为他送行,却迟迟不让起锚。
一直等到晚上,月明东升,只见一叶小舟驶来。
原来是下属们要给他送礼,怕人知道,所以要等夜里来送。
叶存仁叫人取来文房四宝,赋诗一首: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包公六十大寿那天,坚决不收礼金。
不料第一个来送礼的是当朝皇帝宋仁宗。
送礼的太监用红纸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公回诗一首: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清康熙年间江南总督张伯行,在衙门口立一块匾,上书: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得益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2)在中国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由于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官场大多污浊不堪,官风大多腐化堕落。
有人翻遍史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清官不过几十个人而已。
但是,清官越少越稀罕,越受到追捧,所以流传起来越久远。
北宋文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写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几句话反映了人们对清廉的向往,成为历史上清廉文化最传神、最生动、最理想化的点睛之笔。
第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清廉建设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经常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腐败、倡导廉洁。
早在党的一大党纲和二大的党章中,就有了对党组织的财政情况进行监督、对党员进入资产阶级的政府为官进行限制的规定,目的是防止党员官僚化和脱离群众。
1924年国共合作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的还在国民党、国民政府里担任职务,少数共产党干部经不起"
灯红酒绿"
诱惑而腐化变质。
1926年8月4日,党中央发出通告,指出这些人"
在个人生活上表现极坏的倾向"
,"
在经济问题上发生吞款、揩油的情弊"
,要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1927年7月,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有了专门的党内监察机构,是规范性地开展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的起点。
在武汉,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有一块展板,上面写着当时在中央苏区流行的一首歌谣,叫《检举歌》:
不要空过一分一刻,不要浪费一升一粒,节省一片都为着战争,快,拿起阶级的警觉与铁锤,去洗刷贪污浪费消极怠工者,去肃清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来批评与说服我们的同志,用互助的精神,来帮助与教诲我们的弟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用一切的努力,来改善我们的工作,提高革命的劳动纪律。
这首歌谣,反映出我们党在幼年时期就对贪腐现象坚决拒绝的态度和高度的警惕。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新政权一建立,就对官僚主义、贪污浪费等腐败问题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中央政府副主席兼工农检察部部长项英发表文章《反对浪费严惩贪污》,他说:
现在正当红军在前方进行革命战争,夺取赣州的紧张时刻,谁要浪费一文钱,都是罪恶,若是随意浪费,那实际是破坏革命战争。
所谓浪费,也不过是"
一个区政府每月的信封用了2900个,吃仁丹一个人一天吃了8包"
,今天看来,实在算不了什么,可项英说:
这是何等骇人听闻的事啊!
强调"
对于一切浪费经济,特别是贪污分子,都要给以严厉的惩办"
就在那个时期,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给后人留下两句经典的语录,一句是: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一句是:
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
红军长征时,中华苏维埃政府有一批银元、金条要带着走,于是就分给红军战士背着行军,形成了一个流动的"
金库"
,背银元的战士就像一个个保险柜。
红军战士吴吉清后来回忆:
我分到了30块银元,一直背着长征。
在极其困难的爬雪山、过草地环境下,吃草根、啃树皮,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完,我没有丢失和借用其中一块银元。
那30块银元里有几块袁大头、几块龙字洋、几块苏区造,每块银元上哪里有点疤痕,哪里划有记号,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因为这30块银元是红军的资产,像我的生命一样重要。
我把这30块银元从瑞金背到延安,背到延安的国民经济部的'
永丰栈'
里。
我们说,红军战士有一颗金子般、银子般、红彤彤、亮堂堂的心,比他背着的银元值钱一千倍、一万倍。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丰碑》,讲述了长征中一个军需处长的故事。
某部路过云中山时,一位将军看到一个冻僵了的"
老战士"
,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雕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指间,烟火早已被飞雪打灭。
将军愤怒地问:
他为什么没有棉衣?
去把军需处长找来!
有人小声地说:
这位冻死的同志就是军需处长,他把能发的东西都发给了战士,却没有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