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就梳理探究而言,“成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个专题侧重梳理。
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
成语的梳理,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即“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
“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侧重成语的理解。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梳理可以了解很多重要的古代典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厚学生的文化积淀;
对成语结构的梳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但由于语文学习淡化语法,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学习语法,再加上语法本身的复杂,成语结构的分析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成语梳理的兴趣。
从“成语与文化”方面梳理可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等。
但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而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只有1至2课时,如果不能找准梳理探究的角度,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或片面化,难以实现教材所说的“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汉语成语——引者注),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
“成语的运用”包含了成语的理解又高于成语的理解,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而成语的运用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梳理兴趣。
但“成语的运用”也是宽泛的,需要把这一教学内容具体化,考虑到人们常误用成语,因此把这一专题的范围缩小为“正确运用成语”。
要求学生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以正确理解容易用错的成语,丰富其成语积累,并强化其正确运用成语的意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过不少成语,但对多数成语一知半解,对误用成语的现象不够敏感,因此要求他们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时,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又表示为难,不知道哪些有错,哪些没有错。
报刊上有不少误用成语的例子,但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本一本一篇一篇去查找,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他人整理出来的资料。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正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他们能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用Powerpoint做出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交流梳理探究的成果,这样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问题是,虽然学生是全市(县级市)最优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住校,在教室以外用电脑不方便,上网不方便。
这就更需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拟实践以下教育教学理念:
1.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者做“__目寸光、老__舐犊、__视眈眈、守株待__、望子成__、画添__足”这类的填词练习,也许学生会很高兴,课堂会很热闹,但学生原有的成语库不见得有所丰富,知识水平不见得有所提高。
高一学生掌握的成语量还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还不懂“罄竹难书”“处心积虑”“炙手可热”等成语,或者听说过这些成语但不会正确运用。
让学生梳理容易用错的成语,这样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太难,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学生对学习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2.由课内到课外,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语文学习中要有“大语文”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
学生处处可以学语文,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本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课前、课外的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学生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要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组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小组内互助学习,然后各小组之间在课堂上交流成果,互相学习,课后各小组合作把容易用错的成语按类型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和同年级其他班级交流,全年级共享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努力让学生学会协作和分享。
4.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使学习更高效。
学生搜集资料可以利用网络,展示梳理探究成果可以利用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语文学习更方便高效,同时又在语文学习中巩固信息技术知识。
5.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
这堂课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
课前,教师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成语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恰当的分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探究成果的汇报交流,要根据生生(主讲学生——班上其他学生)互动情况作纠正或引导或补充,教学内容更多地在课堂上生成。
四、教学目标
理解并正确运用容易用错的成语。
学习根据一定的要求查找、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的方法;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成语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成败。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学习任务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任务安排要具体,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在课前准备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教学难点主要是,梳理探究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能力都较弱,他们更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在课外探究学习上有一定惰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梳理探究”课必须有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
布置全班学生分组(按褒贬不当、望文生义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媒体上用错成语的例子并查出该成语的正确意思,做成书面作业交给组长。
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学习本组搜集来的成语,然后选出同学们普遍认为最容易用错的三个,做成演示文稿(内容包括误用成语的例子和对该成语的解释说明),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组交流。
2.课堂导入。
(教师安排汇报交流活动)
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把梳理成果拿出来与其他组交流。
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只请其中三组的主讲人上讲台各讲三个该组认为最容易用错的成语。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马上向主讲人提问,并随时准备被主讲人请出来用成语造句。
3.抽取三个组的主讲人依次上台讲解成语。
(每人约用8-10分钟讲三个成语)
这是本堂课的最主要环节。
主讲人就着课前做好的演示文稿讲解成语,分析误例,并随机请同学用成语造句以检验讲课、听课效果。
主讲人毕竟也是学生,有些成语知识可能理解不正确,有些难点可能没分析到或分析不全面不深入,对同学的回答可能一时无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师绝不能成为旁观者无所作为,而要随堂点拨,使课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和延伸。
4.教师对汇报交流活动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就划线部分说出成语)
教师总结如下:
媒体误用成语的现象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屡见不鲜)。
媒体误用成语有什么不好呢?
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不要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以讹传讹)。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误用成语呢?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一知半解)。
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长时间地积累(日积月累)。
我们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今天,我们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的几组中只有这三组上来展示成果,展示的又只是其中的三组成语。
他们讲的这九个成语,在成语中只是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九牛一毛)。
同学们课后要把你们组搜集来的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与其他组交流,大家合作把这些容易用错的成语按类型整理成一本小册子(此为本节课作业),以便和其他班级交流,全年级共享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
5.课堂练习正确运用成语。
考虑到讲了这些误用成语的例子后,学生可能会因为成语容易用错而不敢用成语,教师投影显示冰心《忆读书》(学生初中学过)中的一段: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
帮助学生体认其中“无病而呻”(无病呻吟)、“自作多情”、“风花雪月”、“不能自已”等成语的运用有使语言简洁、典雅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
因为成语有言简意赅等特点,恰当运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指出别人对成语的误用是为了促使自己正确运用成语。
接下来让学生练习正确运用成语——请学生写出关于本堂课(环境气氛、同学教师的表现、学习效果等)的两三句话,要求用上一两个成语。
6.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的第4环节已提及,此再次提醒强调)
七、教学反思
这堂课有眼下看得见的效果和暂时看不见的长远的效果,学生收益明显:
1.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成语本身。
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不只是学成语,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
对成语的梳理探究,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
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学生的工作。
这样的教学设计很有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2.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学生放眼各种报刊,从报刊中发现问题——大家都可能出错。
这样一来学生的眼界变宽了,自信心增强了。
3.对成语的理解、运用比过去深刻。
让学生从对一个个具体成语的理解入手,进而认识到以后用成语不能犯“望文生义”等错误,从个例上升到一般。
4.让学生知道以后自己运用成语应抱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
别人错用成语,是前车之鉴。
(南安一中
陈玉婷)
八、点评
本设计能根据学生实际将教材中成语专题的范围缩小为“正确运用成语”,要求学生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并加以梳理探究。
这体现了执教者在教学中能自觉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同时又使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重点定为“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强调学生在课前、课外的准备,在课外搜集、整理资料,这一定位符合梳理探究的特点,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落实,又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外完成,教师如何指导,任务如何安排,学生如何合作,效果如何检查,在设计中应有更具体的说明和阐述。
课堂教学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为主,以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为辅,既突出学生自主合作的主体性,又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主导性,力求使课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和延伸。
但力求在哪方面有所掘进和延伸设计未作说明,到底是正确使用方面,还是文化内涵方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果能加以明确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