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9477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件下载.doc

又因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记录仪记录的就是A、B两处的膜外电位的差值,动物电位先传到A点,所以当A点的膜外先变成负电位,A、B两处的膜外电位的差值为负值,可知只有C符合。

★★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

在a、b两处分别给予电刺激,M开始反应的时间情况如下表:

则神经冲动从b处到达M的时间(ms)是()

刺激部位

距M处距离(mm)

M开始反应需要的时间(ms)

a

5

3.5

b

50

5.0

A.1.5B.5/3C.5D.8.5

【答案】B【解析】M为效应器,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之间的结点类似于突触,M“开始反应”实际上包括两部分时间: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和类似于突触中传递的时间。

题干中所求到达M的时间指的就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

ab段是完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求出速度v,v=(50-5)/(5-3.5)=30mm/ms,所以,b到达M的时间=50/30=5/3。

★★如图哪项S段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C【解析】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

从图中可知,食物为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刺激,A、B两图均为食物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

D图是铃声与食物结合刺激引起的反射,可视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C图是由铃声(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在离休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A.a-b段Na+内流需要消耗能量

B.b-c段Na+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C.c-d段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

D.d-e段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解析】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即为极化状态,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的K+的外流是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a-b段是去极化的过程,由Na+内流所致,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故选项A错误;

b-c段属于反极化至最大动作电位的过程,其实质仍然是Na+内流,故选项B错误;

c-d段为从最大动作电位恢复的过程,实质与d-e段相同,为K+外流所致,易化扩散,不耗能,故选项D错误,选项C正确。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

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

图中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答案】A【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的进行逐渐被甲状腺吸收用以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被释放进入血液,调节物质代谢。

请注意本题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甲状腺内的放射量”,而不是全身各部分的放射量。

★★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

A.1、2、3B.4、2、3C.4、1、3D.4、2、1

【答案】D【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既可作用于相关细胞,也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故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为题图4;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上一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故为题图2;

性激素由性腺分泌,可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全身细胞

★★如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图中显示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倒置关系。

D.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具有同侧支配的特征。

【答案】B【解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密切有关,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出现头部器官运动;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其他部位,则会出现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说明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根据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

A.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D【解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

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甲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故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发生偏转。

而刺激B点,乙电流表导线的两侧顺次发生两次电位变化,故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然后甲电流表在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B产生的兴奋能通过突触传给左侧神经元,所以甲还要发生一次不同于第一次偏转方向的偏转。

,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①号家兔。

B.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减少

C.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②号家兔;

D.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减少

【答案】C【解析】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

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A错误;

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多,原因是更多氨基酸分解,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的量增加,B错误;

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增加,原因是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D错误。

★★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

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答案】A【解析】A点受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并向两侧双向传导,但向左传导时,无电流计也无肌肉相连,结果在题图中无法被检测到,向右传导时可通过电流计和肌肉的变化检测到。

★★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

B.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有关

C.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

D.a处产生的兴奋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

【答案】AC【解析】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就产生兴奋,兴奋的幅度通常是恒定的;

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不能产生兴奋,与刺激强弱无关,故A正确;

a处的兴奋向中枢方向传导时,由于突触后膜向中间神经元的前膜方向没有化学递质的释放,不能传导,故C正确。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图,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答案】C【解析】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体,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是传入神经或是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反射中枢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

★★现象Ⅰ: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现象Ⅱ:

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答案】B【解析】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

现象I的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故B正确;

两个现象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以及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应相当。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解析】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甲型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