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9418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

【学习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宋词的风格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作者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

“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

”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 

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

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

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fú

4.[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二、【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请同学们朗诵全词,完成《同步辅导与调研》P28.基础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故垒() 羽扇纶巾() 樯橹()

早生华发() 还酹江月()

2、朗诵词,划节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品读·

鉴赏·

探究]

1.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即情感基调如何?

)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

上下阕有没有区别?

最后一句呢?

【明确】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2、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2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

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③“大江”二字应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字音调本为仄音,应慢慢转入降调,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

“浪淘尽”语速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

这两句中速、较为平直、客观的叙述性语气朗读即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

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

该如何朗读?

三个动词“穿”“拍”“卷”,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

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如何朗读?

【明确】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

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②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③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

“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

“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

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3指挥若定、从容潇洒;

“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确】请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形象。

若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更好,可结合小说与词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充实,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力求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明确】“遥想”二字为领起词,故应稍缓、延宕,有追忆之感;

“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以比较平直、舒缓的叙述性语调语气朗读;

“雄姿英发”语调上扬,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满仰慕歌颂之情;

稍事停顿之后,“羽扇纶巾”渐入平直,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调渐升,充满豪情与歌颂。

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对主题的理解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

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

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

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

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