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幼儿园教育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带动非机构幼儿的发展。
2、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
依据《教育法》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具体地表达了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和要求,规定了幼儿园“对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主要目标,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社会要求,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可能性。
我国的教育目标:
培养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善于利用信息、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等;
重视社会性发展,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合作,具备环境意识,富有责任感,自尊自信、个性鲜明等。
教育目标:
1、第一层次是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总目标;
2、第二层次是指导一个幼儿园的目标;
3、第三层次是指导一个班的目标(年龄目标);
4、第四层次是指导一个单元活动的目标(主题目标);
5、第五层次是指导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天的教育活动)。
问:
如何保证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
答:
1、在目标的逐层转化中要确保准确性;
2、园长和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3、实现统一的目标要注重个别差异。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8条)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保教合一的原则
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怎么做到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
1、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向全体”大一统的“教”,转变为面向儿童的“学”,关注教育的效果是否促进了全体儿童真正地得到了发展。
2、把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面向全体”转变为面向每一个儿童,让每个儿童得到其应有的发展。
3、把无视个体差异的全体统一要求,全体一个模式的发展转变为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地、多样化地发展。
保教合一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两大方面,各有自己的主要职能。
但是保育和教育又必须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保教合一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保教的结合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应当是实质上的统一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
游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必须做到那几点?
1、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权利;
2、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3、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4、游戏既是内容也是有段。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课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只能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物体、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等等,去体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验,离开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所以必须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由于不同的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各种不同的活动都有不同的发展价值,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
儿童观:
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建立在现代儿童基础上的现代幼儿教育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儿童权利公约》:
1989年11月,保障了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书。
公约基本精神为以下四条原则:
1、无歧视原则;
2、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
3、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
4、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我国幼儿的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教师是幼儿的教育者、保护者,这与幼儿的平等关系是否是矛盾的?
不矛盾。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是平等的。
作为各自的社会义务来说,我们是不平等的。
(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既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又是不平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保护者与被保护着的关系)
幼儿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两类。
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
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
幼儿的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实际物体为对象的实物操作活动;
二是以人为对象的人际交往活动。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2、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其核心的思维能力;
3、幼儿的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幼儿社会性发展指的是幼儿在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步发展个性和社会适应性,为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成员打好举出的过程。
现代社会儿童在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原因:
食物、大气污染、性信息等)
教师作用幼儿的方式:
1、直接控制方式:
教师用语言直接、明确的传递教育意图。
2、间接控制方式:
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迂回的传递教育意图。
幼儿的学习方式:
1、幼儿的“接受学习”:
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不等于被动、机械的学习)。
2、幼儿的“发现学习”: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关于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互为主客体:
在“教”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教师向幼儿施教,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幼儿则是被教育的客体;
而与此同时发生的“学”的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幼儿自觉或不自觉的向教师发出反馈,影响教师,教师便成了幼儿作用的客体。
幼儿主体性的表现:
无论在教师直接还是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一主体地位在与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为幼儿的主体性,即一种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除了爱孩子,还要掌握三大技能,观察力、沟通的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随机的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敏感的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非语言沟通重要的原因:
1、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更容易理解;
2、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
言语沟通的技能:
引发交谈的技能;
倾听的技能;
扩展谈话的技能;
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
技术交谈的技能。
组织教育和活动的能力:
主要包括制定教育方案和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
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包括:
1、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
2、恰当的利用各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小组和个别形式与幼儿有效的相互作用的能力;
3、指导游戏的能力;
4、随即教育的能力;
5、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
园长的管理较之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更显著;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活动的水平、教育行为的质量也较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
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大环境和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5、经济性原则。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1、家长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
3、家长本身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教师是学前机构的迎宾者、儿童家庭隐私的保护者、家长心声的倾听者、家长意见的采纳者、家长施教的合作者、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儿童家教指导的研究者、儿童家教参教的评教者。
幼儿入学的主要问题:
1、幼儿学习适应方面;
2、社会适应方面。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全面而非单向的衔接;
3、与小学衔接而非小学化。
幼儿园课程是:
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一日生活都是课程)。
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在校的日常活动、学习环境、家庭与社区。
活动的形式:
从学习者参与的规模来看,可分为集体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其中集体化教学视规模又可分为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
评价的类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评价的方法:
1、从过程看,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
2、从结果看,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
3、从内容看,分解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4、从对象看,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怎么让孩子感到在园的是快乐的、安全的?
(用自己的话说)
物质环境,无尖角无毒;
心里上,爱护、鼓励等。
书上: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感到温和、安全;
2、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
3、活动要适合发展,使幼儿感到学习愉快;
4、注意幼儿组选活动与教师组织指导活动之间的平衡;
5、一日生活的安排应具有稳定性、规则性和灵活性;
6、儿童活动具有多样性,要动静交替;
7、幼儿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经验和参与的基础之上;
8、游戏是幼儿学习不可或缺的形式和方法;
9、提供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的机会;
10、评价每天的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