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047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柯家寨一个时代的记忆Word下载.docx

然而,草店的柯家寨却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甚至有些振奋。

这是目前我在随北见过的最完整的古村落遗址,虽然中间穿插着许多现代的建筑,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大面积的古迹保护得也还算完整,这对我而言已经是奢望了(见图1)。

图1柯家寨鸟瞰图

柯家寨古村落位于随州北部,隶属随县草店镇三道河村,距随州城区约75公里,占地面积200余亩。

房屋多为清代建筑,是典型的荆楚派鄂北民居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为对称式四合院,多路多进、建筑围合、屋顶相连,院落均为天井院,大大小小有10多个,虽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历史沉淀,但村落整体布局依然清晰可见,保存下来的房屋基本完好(见图2)。

图2诗书门

据民俗专家谢强先生多方考证,此村落是随州市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

它对于研究清代该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建筑、民风民俗等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柯家寨的历史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清朝末期,柯家寨由保安乡管辖。

新中国建立初期,柯家寨由草店区三道乡管辖。

1958年撒区并社,柯家寨隶属灯塔人民公社三道管理区农建大队。

1961年公社改为区,管理区改为公社,柯家寨隶属草店区三道河公社农建大队。

1984年9月改为区、乡行政建制,柯家寨隶属草店区三道河乡农建大队。

1987年撤区建乡镇,乡改为办事处,柯家寨隶属草店镇三道河办事处。

2003年,柯家寨村与三道河村合并为一个村,名为三道河村,柯家寨为三道河村所辖。

柯氏祖上的主要人物如下。

柯尚德

生卒年不详,柯家寨柯氏始祖,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因流寇作乱,带着家眷,离开黄陂柯家岗,远走他乡,来到随北。

到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另行创业,落户黄五观音西(柯家寨现存“风霜终古碑”有记载)。

柯英特

生卒年不详,为柯氏五世祖。

当柯氏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等又分别迁居他乡后,唯其依旧定居在三道河南乡(即柯家寨),坚守祖上基业(柯家寨现存“风霜终古碑”有记载)。

柯发荣

生卒年不详,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9),为防盗寇侵害柯家寨居民,其同儿子柯正楚、柯正隆,侄子柯正典、柯正训动员号召柯氏家族成员捐款修筑加固柯家寨寨墙(柯家寨现存“捐款碑”有记载)。

柯介之

生卒年不详,后为柯家寨寨主。

据《随州革命史》等文献及寨内居民介绍,1917年春,由宋湾、祝林店一带农民组成的“黄绫会”,在首领喻大炮、杨老幺的带领下,打着“天下穷人是一家,铲除不平兴中华”的旗号,攻破柯家寨,处死寨主柯介之及家属10余人。

这可以说是柯家寨最大的一次劫难,柯氏后人穷几代之力,才又慢慢让它恢复起来。

据柯家寨现存古碑(见图3)记载,早在明朝崇祯年间,柯氏始祖尚德公便来到随北。

至柯氏五世祖英特在三道河南乡(即现在的柯家寨)建房定居,后来柯氏家族在此逐渐兴旺发达,并广置田产、架桥修路、修造房屋,至道光三十年(1850)柯氏村落初步形成,后不断扩大,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规模(见图4)。

图3现存的功德碑

柯氏第十三代传人柯红星,是现任草店镇三道河村(柯家寨所在地)的副书记。

他很热心地为我们作向导,问起他祖上的事,如数家珍,柯氏还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族谱:

德桂朝芝三召英,正启贤才家道成。

书林毓秀芳声远,仁士钟奇大泽盈。

高树茂盛昭厚植,华堂和顺传文名。

宗祖基叶存万世,立廷敬事守忠精。

柯红星是道字辈的。

他说:

自清咸丰辛酉年(1861)冬,尤其到了光绪丙子年(1876),黄陂出现大饥荒,寇盗更多。

为防止寇盗侵害,光绪三年(1877),由柯家寨内居民捐钱修建寨墙,至此柯家寨整体布局形成。

图4柯家寨现存的部分建筑群

但据寨内年老居民介绍,柯家寨建成后,并不是“固若金汤”,也曾遭遇几次大的洗劫。

除1917年春,由宋湾、祝林店一带农民组成的“黄绫会”攻破柯家寨,处死老寨主柯介之及家属10余人外,1921年11月,岩子河雇农朱云山带领队伍,在“打富济贫,为民除害”的口号下,再次攻破柯家寨,将寨内财富洗劫一空,使得原有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自柯家始祖来到随北至柯家寨全部建筑形成,前后经历了200余年,距今有400余年的历史。

现保存下来的房屋建筑是逐年建起来的,因为屡遭战火袭扰和土匪抢劫,破坏一次,修复一次,断断续续,建筑年代不一。

柯家寨的文明门是一处典型的“二道门”(见图5)。

文明门高贵典雅、玲珑别致,在古建筑结构专业术语中称“垂花门”。

图5文明门

所谓“垂花”,是指外侧的檐柱并不落地,而是倒垂于空,取材广泛,木、砖、石皆可。

在门楣的上方筑悬空的帽檐(见图6)。

据说这一门阁有“荫护”作用,民间称为“占天不占地”。

柱子下端为双垂珠,常见的雕饰物有坐莲、金刚杵、花萼云或石榴石等。

垂珠形状多样,可方可圆,可椭可棱,随州多以坐莲为主,故此又称“垂莲柱”。

图6垂花门

大户人家为何要建这道神秘的门呢?

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出于地理位置原因,随州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战争。

每当政局平稳之时,都有大量北方或南方人入籍,因北方民居中都有影壁墙这一建筑,而南方民居都有主、厢房之分。

随州人一方面要继承当地的风俗习惯,防止“晦气”与“鬼祟”破坏风水,另一方面又要解决主仆日常起居中的尴尬。

聪明的工匠再一次博采中国南北民居建筑之长,设计出了随州式垂花门。

图7为寨内一角。

按照建筑师的设计,垂花门是整个院落的分界线,内主外仆,有着各自的身份和守则。

遵循古人伦理,除侍女和管家外,闲杂人等禁止踏

图7寨内一角

入内宅半步。

如同皇家宫寝,主人的一切故事尽在其内。

通常情况下,白天倘若有贵客来访,才能打开垂花门这个通道。

其他客人,则通过甬道或抄手游廊直接进客(花)厅。

到了傍晚,垂花门是绝对要上锁的。

随州垂花门内院布置异常豪华,或者满园的花香,或有碧荷鱼欢的小池塘,主人也可以坐在老枯树下的秋千上来回晃悠。

柯家寨的垂花门,大多与外院靠道路的倒座房相对,在朝外的一面两侧,我们往往能看到精致的砖墙,有的还开有各种形状的什锦窗。

在随北,每逢佳节喜庆之时,也是垂莲柱披红戴花之日。

悬上高端大气的赠匾,粘贴饱满流畅的墨宝楹联,俨然书香之家,可以说达到了这种“看面墙”的极致虚荣。

从柯家寨村落整体布局来看,柯家寨的选址和建筑风格还是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及周易风水理论的,整个村落坐北朝南,北面高山如玄武为靠,东西委蛇如青龙白虎护卫,南面开阔如有朱雀来朝,又得吉水环绕过堂入库,整个村落建于山下开阔地,一脉如线而下,正是风水学中典型的仙人撒网吉地。

村落四周建有寨墙(见图8),寨外一条护寨河将古寨紧紧环抱,以防止流匪入侵,保证村民身家性命及财产安全。

寨的东西南北各建有一座寨门,供村民出入劳作,南寨门(见图9)为主寨门,现依然矗立,保存完好,其他寨门都已被夷为平地。

图8寨墙

图9南寨门

穿过南门,一栋栋古老的房子,石槽、碾子、石磙、古井等随处可见,这些留存的记忆带着岁月的沧桑,仿佛在向后人述说着柯家寨曾经的繁荣。

寨中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形式,各栋房屋均为九檩十八柱结构,雕梁画栋、青砖灰瓦、古色古香。

因为各家各户的院落依山而建,每个院落的大门进口处,都以就近取材的石条为基,铺成或三或五的踏步(台阶)。

据说,台阶的多少取决于该户的地位,地位越高,台阶越多。

每家每户门前均有雕刻精美的石鼓、石墩、门楣等。

各户廊檐互相连通,下雨时,不用打伞也可在村寨中行走(见图10)。

图10回廊

村寨排水系统良好,寨中各个院落四周均设有排水沟,这些排水沟与总排水沟相连,蜿蜒曲折,穿行在寨子里,最后汇集一处,流入寨外的护寨河。

村寨中建有专门的粮食仓库,仓库建在村寨后山最高的位置,目的是滤水防潮。

同时,在仓库墙壁的上半部设有通风口,防止粮食受潮变质(见图11)。

图11粮食仓库

可以想象柯家寨当时门庭兴旺、人口众多,仓库内放着柯家寨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它建立在柯家寨内的高处,并以重兵把守,虽然几经易居,但仓库依然牢不可破,屋顶用双层碧瓦,厚砖勾缝,并开有通风口、瞭望哨,以防盗匪侵入。

我们经过一间即将坍塌的厢房时,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古碑(碑文附后),要不是碑文上的那些文字,我们很难想象出柯家寨在400余年前,是怎样的一副面孔。

柯家寨内设有集市,这是遵从我们的祖先炎帝神农“日中为市”的思维模式而打造的,据说集市在高峰期可供周边600余人在此交易。

进到里三层,还有一个很别致的花园,花园内设有学馆,专供柯家寨内子孙读书,此处与前门的集市风格迥异,地处幽静、建筑考究,可见柯氏族人对耕读文化的重视。

站在柯家寨的廊檐下,我很难想象出老墙粗陋的表皮下会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曾经演绎过一个怎样的烟火人家?

曾经的辉煌、残败、苍凉、荒芜……构成了柯家寨最古老的文字记忆,仰望复杂的砖木结构,被岁月“叮”成千疮百孔,露出峥嵘的面孔,向后人讲述着它曾经的辉煌。

而曾经在这整个庞大而繁复的建筑群里,无非是大户人家的富贵日子。

娶妻纳妾、延续香火、考取功名,汲汲于生也汲汲于死。

几百年来,它如同待字闺中的女子,亦像一只睡眼惺忪的古茧,萌动的深绿和娇艳欲滴的鲜红它都吸收得一览无余却又巧妙地不留痕迹,呈现出一幅“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典雅从容,又有着很淡的小家碧玉的荆楚之风。

或许是历史沉浮和岁月的仓促,转身和喘息间从黄陂传到不动声色的鄂北边境已经淡弱了很多,它给人的感觉多少有些老气横秋。

在兵荒马乱、熙熙攘攘的年代,它也曾想抖抖衣袖,轻抚尘埃,斟一杯清茶啜饮,然后谈笑风生,看日出日落,即兴吟诗作赋。

或许是一段比缠绕在一起的线还要理不清的旧事,深藏在随北的旷野之地。

岁月已经把那些恩怨情仇慢慢打磨,在乡人的口口相传中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鸟瞰柯家寨全景,你会发现这里的地势并不显要,但是背倚大山,门临小河,正是中国人最为理想的住所,千百年来,我们祖先正是基于有山有水、有林有地才得以繁衍生存。

柯家寨的主人先是从黄陂迁到此处,这是豫鄂两省的交界处,它的建筑风格正好体现了南北文化的精髓。

除了功能性,柯家寨的建筑艺术在方圆数百里可谓独树一帜,寨内多为木架结构,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铁钉,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侵蚀,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风骨。

许是历经多次浩劫,柯家寨的防范系统相当周密,它的每个寨门都留有哨孔。

柯家寨的外墙青砖清一色为二、四、六规格,这与随北明清建筑用料基本相同,明清时代的建筑工匠多是就地取材,用当地沉沙黄土,自掘小窑烧制而成,用这种砖挂斗,中间灌缝是特别牢固的。

当然这也只限于大户人家使用,一般人家用不起这么贵重的建筑材料。

大门上的雕塑,虽经风霜的侵蚀,但精湛的艺术依然让我们叹为观止,斗大的三个字“文明门”雄劲有力、入木三分,两边的莲花、蝙蝠图案依稀可见,弯弯曲曲精致的构图竟然都是由石料做成的,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一丝裂痕,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的手艺。

诗书门第、耕读传家,是中国农村的传家之本,柯氏家族在本地人数不多,出过不少读书人,也有入仕做官的,土改前夕柯氏后人基本外出,柯家寨内只留下老弱病残和一些最后的守望者。

问及柯家寨的发家史,柯氏传人柯红星给我们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