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7930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1文档格式.docx

(4)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好抢险队伍,必要时还可请部队支援。

3、小型水库防汛抢险的主要特点 

(1)小型水库工程数量多。

全县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8座,其中中型1座,小一型25座,小二型172座。

由于小型水库面广量大,且工程基础较薄弱,必须分工负责,落实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确保工程安全。

(2)小型水库多为土、石坝,其挡水建筑物绝大多数采用当地土、沙、石等材料筑成。

这些材料在高水位长期的作用下容易渗漏,而且不耐冲刷。

因此,土石坝的险情要比其他材料坝多,抢险任务大。

(3)小型水库多处于河流的上游。

控制流域面积小,河道坡降较大,一旦遇到暴雨集中,洪水迅速猛涨,对工程威胁性很大,再加上库容小,调蓄能力差;

坝内涵管断面小,泄洪能力小,洪水消落慢,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库区洪进库快。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加重了小型水库的防汛抢险任务。

(4)小型水库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为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防洪标准和工程质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汛期就容易暴露出来。

成为工程的薄弱环节,给防汛抢险增加了很大的任务。

(5)小型水库由于数量多、规模小,往往难于受到上级的重视。

同时,技术管理薄弱,防汛抢险工作条件差,这就增加了防汛工作的难度。

二、查险

水库防汛抢险中,巡坝查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现综合介绍如下:

  1.巡坝查险队的队员,首先必须挑选责任心强,有抢险经验、熟悉坝情的人担任,队员力求固定,全汛期不变。

  2.查险工作要做到统一领导,分项负责。

具体确定检查内容、路线及检查时间(或次数),把任务落实到人。

  3.巡查交接班时,交接班应紧密衔接,以免脱节。

接班的巡查队员提前上班,与交班的共同巡查一遍,交代情况。

并建立汇报、联络与报警制度。

  4.当发生暴雨、台风、库水位骤升骤降及持续高水位时,应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应对可能出现重大险情的部位实行昼夜连续监视。

  查险是一件细致艰苦的工作,天气越恶劣(狂风、暴雨、黑夜),查险工作越要抓得紧。

不仅对重点险工坝段要加倍注意,对一般坝段也决不可放松,根据各地经验,巡坝查险必须做到:

  “四勤”、“五时”、“三清、三快”

四到:

  手勤,主要是用手来探摸和检查,检查坝上绳缆是否有松动拉断,用小锤敲击涵管(洞),听有无异声等情况。

  脚勤,用脚察探发现险情。

特别是不易发现险情的水淌地区,更要靠赤脚来试探水温及土壤松软情况。

如水温很底有侵骨感觉就要仔细检查,可能是由冒水孔或漏洞来的水;

如土壤松软,深入内层也软如弹簧,说明不是正常的情况。

堤外坡有无跌窝崩塌现象,一般也可用脚在水下探摸发现。

  眼勤,用眼看清坝面、坝坡脚有无崩挫、裂缝、散浸、管涌等现象,看清坝外水边有无浪坎、崩塌、近坝水面有无旋涡等现象。

  耳勤,用耳探听水声,有无异样的声音。

五时:

  是指吃饭时、换班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

在这些时候最容易疏忽忙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遗漏险情。

同时对险情和隐患处理后,还要注意观测,必须提高警惕。

三清、三快:

  巡查前后要三清、三快。

三清:

即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

三快:

即发现险情快、报告快、处理快。

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险情:

小险迅速处理,以免发展扩大;

重大险情,上级能及时准确了解,必要时能调集力量支援抢护。

  5.巡查时所带工具,一般常用到几种巡查工具如下:

记录本——备记载险情用;

小红旗——供作险情标志;

卷尺——丈量险情对某一显著目标的部位的尺寸;

锯木屑——当堤身浸漏时用来抛于坝外坡水面以发现有小旋涡;

手电筒、马灯——便于黑夜巡查照明。

三、常见的工程险情和抢护方法 

1、水库常见险情 

水库塘坝坝顶漫溢,土坝渗漏(散浸、漏洞、管涌),裂缝,跌窝;

坝下涵洞(管)断裂,涵洞(管)漏水;

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闸墩和堰身混凝土裂缝,陡坡底板掀起,消能设施冲毁;

涵闸与土堤连接处渗漏、闸基渗漏、涵闸洞身渗漏、裂缝、淘刷;

闸门事故;

启闭机螺杆折断、闸门不能关闭等 

2、水库塘坝抢险 

坝顶漫溢——抢高堤顶

险情说明 根据预报,洪水上涨的趋势,将有超过坝顶高程的危险。

应抢高坝顶,以免大坝漫溃。

抢护原则 为了防止大坝漫溃,而在时间上又来不及把坝身全部加高培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在坝顶抢筑子堰,拦住洪水,不使漫溢。

抢护方法 子堰应在堤项外侧抢做,至少要离开外坝肩0.5米,以免滑动。

堰后留有余地,俾巡汛抢险时,可以往来奔走,无所阻碍。

要根据土方数量及就地可能取得的材料,决定施工方法,并适当组织劳力。

要全段同时开工,分层填筑。

不能等筑完一段再筑另一段,免得洪水从低处漫进而措手不及。

1.纯土子堰(图1)

应用范围:

用于坝顶宽阔,取土容易,风浪不大之堤段。

施工方法:

图1

  1.先将坝顶草根败叶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刨松堤面并沿子堰中线抽槽宽20厘米,深10-20厘米。

  2.从坝顶的内侧边开始上土,逐渐向临水面推进,每层土厚30厘米,分层夯实。

  3.子堰顶宽约1米,内外坡1:

1,高度0.6-1米,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土袋子堰(图2) 

应用范围:

用于坝顶不宽,附近取土困难,或是风浪冲击较大之处。

图2

  1.用麻袋、草袋、或薄包装土约七成,将袋口缝紧。

  2.将麻袋、草袋或薄包土铺砌在坝顶离临水坡肩线约0.5米。

袋口向内,互相搭接,用脚踩紧。

  3.第一层上面再加二层,二袋要向内缩进一些。

袋缝上下必须错开,不可成为直线。

逐层铺砌,到规定高度为止。

图3

  4.袋的后面用土浇戗,土戗高度与袋顶平,顶宽0.3-0.6米,后坡1:

1。

填筑的方法与纯土子堰相同。

3.扫枕子堰(图3)

用于堤顶不宽,风浪较大,水将漫顶之处。

  1.用秸料扎成0.6-0.8米直径的扫枕,推滚到临水侧坝顶边线内。

  2.用长约1.0-1.2米的柳橛,将扫枕钉实在堤顶上,柳橛的间距约1米。

  3.扫枕后面用土浇戗、夯实,务使与扫枕紧密结合。

4.单层木板子堰(图4) 

用于堤较窄,风浪较大,水将平堤,情势危急之处。

图4

  1.在堤顶靠江一边,签钉长约2米的木桩一排,桩的中心间距约为0.5米,入土约1米。

  2.排桩内用木板(紧急时用门板亦可)紧贴,再用铅丝或绳索系住。

  3.木板后面浇做土戗,做法与前相同。

5.双层木板子堰(图5)

用于堤顶太窄,且有建筑物阻碍之处

图5

  1.在堤顶外侧,签钉间距0.5米的木桩两排,前后排相隔1.0米,木桩长1.52米,入土深0.7-1米。

  2.木桩内侧附系木板一层。

  3.木板之间分层填土,夯实到顶。

  4.前后排木桩,应用铅丝拉紧。

6.从堤上借土抢做子堰(图6)

图6

情况紧急下抢做子堰,如附近无土可取,可以暂借用大坝背水坝肩部分的土料,但只允许挖取浸润线以上部分,挖取宽度以不影响汛期坝上交通为原则。

借用后应随即补足,在坝顶狭窄或险工堤段不宜借用。

同前。

散 浸

险情说明 水位上涨,坝身泡水,水从坝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叫做散浸,一般又叫“堤出汗”(图5)。

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散浸范围就将沿坝内坡上升、扩大,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内脱坡、管漏等险情。

原因分析 土坝挡水后,渗水经过堤身向坝内坡方向渗透,是自然规律。

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1.坝身单薄,

内坡过陡;

2.坝身土质砂重,外坡又无透水性小的粘土防渗;

3.坝质太差,筑堤时所取土块没有打碎,留有空隙,蛾夯不实;

4.大坝内有隐患(如蚁侗、獾穴、树根、暗沟等),缩短了渗径。

使渗径长度不够,浸润线(渗水在堤身内渗透的上界线叫做浸润线)抬高,渗水就将在堤内坡的坡面或坡脚附近渗出,就形成散浸。

抢护原则 以“临河截渗,背河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坝身为原则。

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帮,可以减少渗到坝体里去的水;

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滤,可以使已经渗到坝体里的水流出,而不带走土粒,这样可以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

抢护方法 发现散浸险情后,应查明发生原因和险情程度,如坝内坡出现散浸,但坡面只有轻微的窨潮或渗出少量清水,坝身稳定,险情并无发展,可以严密监视,暂不处理。

如坝坡渗水严重或发生浸水集中冲刷现象,说明险情在逐渐发展,则需加以抢护。

抢护方法以导渗为主。

如外滩较宽,附近有黏土可取,险情又很严重,则需兼用外帮防渗,内坡导渗的方法,切忌在坝内坡用粘性土料做压浸台。

  汛前消灭隐患,对防止在汛期中发生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亦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

1.导渗沟

水位继续上涨,散浸严重坝段,有继续发展趋势。

一般可在坝内坡面开沟导渗,让渗水集中沟内流走,使内坡土壤干燥坚实,以稳定险情。

施工方法:

  ①从浸润线顶点起至坝脚外止,开若干条与坝身垂直的纵沟或与坝身成45°

-60°

的斜沟。

斜沟比纵沟

好,因为斜沟导渗范围大,收效快。

有的地方在浸润线顶开横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排水不畅。

斜沟、纵沟都要连通,宽深都是一样,或在纵沟两边再开“人”字形支沟(图2)。

开挖的数量与深度适当,否则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②导渗沟的大小及间距,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每隔5-8米开一条沟,沟深约0.5-1.0米,宽0.3-0.8米。

  ③各沟内填粗砂,卵石、碎石,在缺乏砂石地区,也可采用砖渣、岗柴作为导渗材料。

为了防止泥土掉入沟内,阻塞渗水通路,可在导渗材料上面盖草袋或稻草,然后填土。

2.反滤层

散浸严重的堤段,开沟导渗有困难时,也可做砂石反滤层抢护,效果良好。

  ①砂石反滤层(图5)——先将散浸部位面层湿土挖除厚约30厘米,再回填粗砂一层,厚15~20厘米,上盖瓜米石一层厚10~15厘米,再盖2厘米粒径的碎石一层,厚约10~15厘米,最后盖上小片石一层,让渗水从片石隙缝流入堤脚下的滤水沟。

如果坝身要培厚的话,应在片石上盖上一层草袋,再在上面填土。

  ②芦柴反滤层(图6)——在散浸部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