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第二十九作文Word格式.docx
《礼乐第二十九作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乐第二十九作文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周礼》的规定,帝王的名字,都要避讳。
可是古代的帝王,生前并不避讳这些,周文王叫昌,但《周诗》中写了‘攻克姬昌之后’这样的诗句。
春秋时,鲁庄公名叫同,庄公十六年《春秋经》上有这样的字句:
‘齐侯、宋公在幽地结为同盟。
’只是到了后来,帝王们才制造出许多禁忌来,他们下令,生前就要对帝王的名字进行避讳。
我认为这样做很没有道理,应该改变。
于是下诏说:
按照《礼记》,人名是两个字的,只要不是两个字连着出现,就不要避讳。
孔子是通达事理的圣人,以前不是没有指出过这种事。
近世以来,世人多加禁忌,生出很多避讳,与《礼记》的规定不符。
现在应该遵循经典,从简约出发,效仿先哲,规范后世。
官员的称谓、姓名,公私的文章书籍,只要‘世’和‘民’两个字不连读,就没有必要避讳。
原文贞观二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疏曰:
窃见密王元晓①等俱是懿亲,陛下友爱之怀,义高古昔,分以车服,委以藩维,须依礼仪,以副瞻望②。
比见帝子拜诸叔,诸叔亦即答拜,王爵既同,家人有礼,岂合如此颠倒昭穆③?
伏愿一垂训诫,永循彝则④。
太宗乃诏元晓等,不得答吴王恪、魏王泰兄弟拜。
注释①元晓:
高祖第二十一子。
②瞻望:
仰望。
③昭穆:
古时宗庙牌位按辈次排列,左为昭,右为穆。
这里指辈分。
④彝(í
)则:
古时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
译文贞观二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疏说:
我私下看到,密王李元晓他们都是皇亲国戚,陛下对他们的关注仁爱之心,超过古代的帝王。
但是,陛下对于分派给他们兵马,委以重任这些大事,仍须遵循礼仪规范,以让天下人臣服。
我看见皇子们拜见叔叔时,叔叔们也马上回礼。
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礼数,帝王之家也如此,岂能如此颠倒上下秩序呢?
希望陛下加以教诲和训诫,永远遵循前人美好的礼仪。
唐太宗于是下诏李元晓等人,对吴王李恪、魏王李泰兄弟不用答拜。
原文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
经闻京城士庶居父母丧者,乃有信巫书之言,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
宜令州县教导,齐之以礼典。
译文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我听说,京城的百姓在为父母服丧期间,有的人听信巫师的妖言,在辰日这天不哭,他们谢绝别人的哀悼慰问,拘泥于禁忌不允许悲伤,这是伤风败俗、违背人情事理的做法。
现在下令各州县,让他们教导百姓,一律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去做。
原文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
佛道设教,本行善事,岂遣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损害风俗,悖乱礼经?
宜即禁断,仍令致拜于父母。
译文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佛教、道教徒,本应该广做善事,怎么能够让尼姑、道士等人妄自尊贵,坐着接受父母的跪拜礼呢?
这样做只会损害民风民俗,使礼仪混乱。
现在,应该马上下令禁止这种行为,仍旧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行跪拜礼。
原文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②,甚损风俗,有紊礼经。
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③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④,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太宗谓曰: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⑤,贩鬻松槚⑥,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
今崔、卢之属,惟矜远叶衣冠⑦,宁比当朝之贵?
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
又诏曰:
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
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⑧惟在于窃赀⑨,结褵⑩必归于富室。
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
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
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
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
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注释①累叶陵迟:
累叶,累世。
陵迟,盛况渐衰。
累业陵迟在这里指家世衰落。
②市贾(ɡǔ):
商人。
③令狐德棻(ē):
令狐,复姓。
德棻,名。
宜州人,博贯文史,武德初年,为起居舍人。
贞观年间迁礼部侍郎。
④谱牒:
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⑤偃仰自高:
心安理得,自高自大。
⑥贩鬻松槚(ǎ):
槚,木名,即楸树,常和松树一起种在坟墓前。
贩鬻松槚意思是拿着前世的声望做交易。
⑦远叶衣冠:
意思是远世的官绅。
⑧问名: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⑨窃赀:
这里指借机索财。
⑩结褵(í
):
褵,古时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结褵即成婚的代称。
译文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
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在前几代就已衰败,但他们仍依仗旧时的名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
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一味贪图数量,根据财礼的数目决定婚约,就像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败坏了风俗,也搅乱了《礼经》的规定。
既然他们的门望与事实不符,看来,现在的礼仪制度应该有所改革了。
于是下诏,命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订正姓氏,普遍收集全国家谱。
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浮华,考订真假,如果一个家族上代出了忠贤,就提升等级,出了叛逆,就加以贬黜。
依此标准,撰写了一部《氏族志》。
后来,高士廉等人在唐太宗面前呈上所定的氏族等第时,仍把崔干列为第一等。
太宗说:
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并无宿怨,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依此大量索取财物。
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悠然自得地自夸高门,炫耀死去的祖先,依附于富贵之列,我真不明白社会上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
如果有人能建立功业,爵位隆重,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高尚,学艺通博,这样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士大夫。
如今崔、卢之类,只是自恃远祖的高官厚爵,怎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呢?
公卿以下的人,何苦给他们多送财物,助长他们的气势呢?
他们只图虚名不顾实际,想借此增加自己的光彩。
我之所以要复位氏族,是为了树立当今显贵的地位,为什么还把崔干列在第一等,你们这不是看轻我朝的官爵吗?
所以,不管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定等级,并且这次量定等级将作为永久的准则。
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共一百卷,颁行天下。
其后,唐太宗下令说:
氏族高下,要以官爵相联系,婚姻的正道,要以仁义为先。
自从北魏失国,北齐灭亡,朝野变化,风俗衰败。
早先的燕、赵古姓,后人多失去官爵,以前齐、韩旧族,行为也有悖礼义。
他们名不闻于乡里;
身不免于贫贱,却自称高门后裔,而不讲究嫁娶礼仪,依仗名望只在于勒索财物,女儿必嫁给富贵之家。
于是就有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买卖。
双方有的自愿贬低家门,受辱于姻亲,有的夸耀过去的地位,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
这种做法积习已久,已经成了风俗,至今还未改变,这既紊乱了人伦,也有亏于名教。
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项坏风气,还没有完全转变。
从今以后,让天下人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按照朝廷的礼仪办事,才符合我的心意。
原文礼部尚书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
珪曰:
《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风俗弊薄,公主出降,此礼皆废。
主上钦明,动循法制①,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
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馈之道②,礼成而退。
太宗闻而称善。
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备行此礼。
注释①动循法制:
做什么事都遵循礼法典制。
②盥馈之道:
指妇人为长者行盥洗、送膳食之礼。
译文礼部尚书王珪的儿子王敬直,娶了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
王珪说:
《礼记》上规定有妇人拜见舅舅、姑母的礼仪。
可近世以来,这种风气逐渐改变了,公主下嫁,这些礼节都被废弃了。
陛下圣明,处处都遵循法令规范。
我接受公主的拜见之礼,哪里只是自己的荣耀,其实是在成全大唐礼仪之邦的美名啊。
于是和妻子在公婆的座位上就坐,让公主亲自拿着帕子,行侍奉父母的洗手进食之礼,礼毕,公主自行退下。
唐太宗听说此事后非常赞成。
此后,凡是有公主下嫁,都要遵照这条礼仪。
原文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古者诸侯入朝,有汤沐之邑①,刍禾②百车,待以客礼。
昼坐正殿,夜设庭燎③,思与相见,问其劳苦。
又汉家京城亦为诸郡立邸舍。
顷闻考使至京者,皆赁房以坐,与商人杂居,才得容身而已。
既待礼之不足,必是人多怨叹,岂肯竭情于共理哉。
乃令就京城闲坊,为诸州考使各造邸第。
及成,太宗亲幸观焉。
注释①汤沐之邑:
住宿的地方。
②刍禾:
喂马的草料。
③庭燎:
大蜡烛。
译文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古时候,诸侯入朝拜谒天子,有专门住宿和沐浴的地方,供给他们一百车草喂养马匹,享受客人的礼遇。
白天天子在正殿里端坐,晚上在庭院中点燃蜡烛,向他们嘘寒问暖。
京城里还有为各个郡县专门设立的馆舍。
现在,我听说各地使者到京城,都租房子居住,他们和商人杂居在一起,仅有容身之地而己。
如今待客之礼如此怠慢,恐怕各地使者会产生怨恨,怎么还会愿意为朝廷尽职尽忠呢?
于是,下令京城有条件的客栈,为各地来的使者营造馆舍。
修成之后,唐太宗还亲自前去参观视察。
原文贞观十三年,礼部尚书王珪奏言:
准令,三品以上,遇亲王于路,不合下马,今皆违法申敬,有乖朝典①。
太宗曰:
卿辈欲自崇贵,卑我儿子耶?
魏徵对曰:
汉、魏已来,亲王班②皆次三公下。
今三品并天子六尚书九卿③,为王下马,王所不宜当也。
求诸故事④,则无可凭,行之于今,又乖国宪,理诚不可。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