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774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docx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概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拟建建筑概况

拟建建筑名称

结构

形式

设计±0.0标高(m)

室内外高差(m)

高度(m)

地上

层数

地下

层数

长×宽约(m×m)

基础类型

基底压力(kPa)

基底标高(m)

9#楼

剪力墙

796.250

0.30

99.65

33

2

66.5×20.2

筏板

600

-6.59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

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

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

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3.0.1条确定:

拟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2条确定:

拟建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5.1、布置原则

⑴按中等复杂地基详勘布置。

⑵勘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周边及中心布置。

1.5.2、勘探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井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⑴钻探采用XY-150型钻机,回转钻进,采用双管单动取土器,将钻进与取土合二为一。

取土、标贯间距20.0m以上为1.50m,20.0m以下为2.00m。

⑵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设备及操作均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节规定进行。

⑶探井采用机械洛阳铲成井,人工在井壁刻取土样,从地表下1.0m开始取样,取土间距为1.0m。

⑷静力触探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节规定进行。

设备为ZJY-15型静力触探车。

采用JTWJ-2全自动数字采集仪对标定好的双桥探头进行自动记录。

双桥探头技术参数:

锥头截面积为15cm2,探头直径为43.7mm,锥角为60°,摩擦筒侧面积为300cm2,摩擦筒长度为219mm,贯入速度为匀速20mm/s。

试验结果曲线横坐标表示锥头阻力qc和侧壁阻力fs,纵坐标为深度h。

依据静探曲线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参照钻孔分层结合曲线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分层界线,划分时已适当考虑超前和滞后的影响。

⑸波速测试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8节规定进行。

测试仪器为CDJ-P28型拾震器,FD-P204系列全程浮点动测仪,采样间隔10μs-65ms。

采用单孔测试法:

将内置三分量传感器探头放入K61#钻孔中,在地表距钻孔中心1.50m放置木板,零时传感器埋置在板下地表面,在板上放置重物。

用大锤敲击木板两端产生剪切波,由地表零时传感器和孔内传感器分别接收剪切波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器记录。

测试间距为2m,测得随深度和岩性变化的剪切波速走时T,最后根据:

V=△H/△T,计算出土层的剪切波速值。

式中:

V为剪切波速,△H为测试土厚度,△T为测试土层中剪切波速走时。

⑹勘察绘图及计算软件

本次勘察绘图及计算软件为《工程地质勘察CAD(GICAD)》(VER8.5)。

1.5.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勘察外业工作于2013年5月5日~2013年5月15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于2013年5月21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于2013年5月24日完成。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孔12个。

其中勘探钻孔8个,孔号K57~K64,孔深65.00m~80.50m,钻孔间距21.17m~24.09m;取土试样探井2个,井号T17~T18,井深均为8.00m;静力触探试验孔2个,孔号J18、J19,孔深31.35m、35.15m;波速测试孔1个,测试深度50.00m。

外业钻孔进尺566.70m,探井掘进进尺16.00m,静力触探进尺66.50m,总进尺649.20m。

波速横波测点数25点,孔口高程测量12点,取原状土样144筒,取扰动土样61件,做标准贯入试验152次,取土腐蚀性分析试样1件,取水腐蚀性试样1件。

1.5.4、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

⑴常规试验

常规试验主要测定土的分类指标及物理性质、状态指标,试验项目主要为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

本次勘察对144件土样均进行了常规试验项目。

⑵固结试验

为评价地基土的压密状态和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压缩变形指标,对144件土样进行了常规压力固结试验。

本次勘察固结试验压力如下:

0.0-5.0m200kPa

5.0-30.0m800kPa

30.0-60.0m1000kPa

60.0-80.0m1200kPa

⑶颗粒分析试验

对所取23件砂样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

对22件扰动粉土样进行了黏粒含量分析(采用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

⑷湿陷性试验

为查明地基土的湿陷性,对10件探井原状土样进行了土的湿陷性分析。

⑸扰动土定名分析

对38件扰动土样进行了土的定名分析。

⑹土腐蚀性分析

为查明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埋深范围内所取1件土样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分析。

⑺水腐蚀性分析

为查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所取1件水样进行了水的腐蚀性分析。

以上工作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勘探点一览表”、“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及所附有关测试试验结果图表。

3、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1、场地地形、地貌

勘察期间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各勘探钻孔绝对标高介于794.11m~794.26m之间。

勘察钻孔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西侧K1(X=58912.161,Y=13858.049,Z=793.874)、K2(X=59045.294,Y=13875.591,Z=793.572)采用全站仪测设,以K1(X=58912.161,Y=13858.049,Z=793.874)为标高测量基准点。

场地地貌单元属汾河西岸Ⅰ级阶地。

3.2、地基土构成及岩性分布特征

根据钻孔野外记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原位测试,同时参考区域地质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沉积时代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42ml),以第①层杂填土的层底为界;第四系全新统中、早期冲洪积层(Q41al+pl),以第⑤层粉土的层底为界;第四系全新统晚期冲洪积层(Q3),以第⑥层粉土层的层顶为上界,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

在所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岩性构成及分布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层(Q42ml):

呈杂色,包含砖块、碎石、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及煤渣等生活垃圾,该层结构松散,组成杂乱。

K60~K62、K64钻孔在层底下部存在厚度0.70m~2.30m的素填土层,素填土呈褐黄色,含云母、砖屑、煤屑、氧化铁、植物根等,岩性主要以粉土为主。

稍湿,稍密。

②湿陷性粉土层(Q41al+pl):

岩性以粉土为主,局部夹有细砂、粗砂薄层,呈褐黄~黄褐色,含云母、煤屑、钙质菌丝、氧化物等,具虫孔。

稍湿,稍密,中高压缩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附录C判定不属于新近堆积黄土。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5.8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加权平均值2.46MPa,侧阻力fs加权平均值68.3kPa。

③中粗砂层(Q41al+pl):

呈褐~褐黄色,主要由中砂、粗砂组成、局部砾砂,矿物组成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氧化物、砾石等,局部夹粉土薄层,颗粒形状主要为圆形或亚圆形,颗粒级配不良,稍密~中密。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13.0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加权平均值6.26MPa,侧阻力fs加权平均值136.0kPa。

本次勘察T17~T18探井未揭穿该层。

揭露厚度0.50m~0.70m。

④粉土层(Q41al+pl):

呈褐~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氧化铝等,夹有粉砂、粗砂、圆砾、粉质黏土薄层,稍湿~湿,中密,中压缩性。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6.5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加权平均值1.25MPa,侧阻力fs加权平均值31.2kPa。

另钻孔K57、K61在层底为厚度1.00m、2.00m砾砂,K59钻孔在13.70m~15.40m处为砾砂,稍密~中密。

标准贯入实测击数14.0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加权平均值5.35MPa,侧阻力fs加权平均值242.9kPa。

⑤粉土层(Q41al+pl):

呈褐色~褐黄色,含云母、煤屑、氧化铁、零星砾石等,夹有细中砂、粗砾砂、粉质黏土薄层。

K63钻孔在22.10m~23.10m处为中密状中砂。

稍湿~湿,中密,中压缩性。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16.6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加权平均值2.95MPa,侧阻力fs加权平均值115.1kPa。

⑥粉土层(Q3):

呈褐黄~黄褐色,含云母、氧化铁,夹有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夹有粉细砂、中砂、粗砂薄层,稍湿~湿,密实,中压缩性。

标准贯入实测平均击数19.0击,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C加权平均值4.78MPa,侧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