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7523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疗法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1.肌代谢障碍:

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肌萎缩

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萎缩,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最为明显。

肌萎缩速度为非线性的,即制动早期肌萎缩最快,呈指数下降趋势。

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超过慢肌纤维。

伸肌萎缩的程度要重于屈肌。

3.肌力下降

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募集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

肌力下降的速度要比肌萎缩的速度快。

肌力下降和神经功能障碍又是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肌性挛缩

制动会导致肌膜的胶原纤维发生改变,使肌膜硬化、弹性下降。

由于肌膜的限制作用,将会使整块肌丧失其伸展性,造成肌性挛缩。

5.骨代谢异常

骨钙负平衡,骨密度降低

(4)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

雄激素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

心钠素早期升高,后期下降;

胰岛素和前胰岛素C肽分泌增高

(二)积极影响:

1.有助于减轻局部损伤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

2.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步损伤的危险。

2.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以保护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一)适应证

1.用于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

2.肢体瘫痪

(二)禁忌症

1.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

2.骨折未愈合

3.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初期

4.心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期,如心肌缺血、心悸梗死

5.深静脉血栓

6.关节旁的异位骨化

(三)利用器械进行的持续关节被动活动(CPM)

仪器简介:

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关节活动受限的被动活动方法,可以防止关节损伤、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

使用方法:

将肢体固定在CPM支架上,在选择治疗条件。

速度:

仪器上最慢为13min1周期,最快为45s1周期;

角度屈髋范围为10°

~80°

,膝关节屈曲范围为10°

~115°

,踝关节跖屈40°

,背屈20°

时间:

仪器一般工作1~2小时后停10分钟,可每日进行5~16小时,亦可连续用2~4w。

注意事项:

适用于关节受损后卧床的患者,活动速度宜慢,角度逐渐增加,可长时间连续用,对于能离床活动的患者不太适合。

肌力训练

(一)肌力训练的原理P98-99

(1)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目的

1.爆发力。

2.耐久力。

(2)肌肉收缩的形式

1.等长或静力收缩

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以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

2.等张或动力收缩

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3)训练时负荷量的增加形式

根据训练的目的不同,负荷量的大小不同。

当训练的目的为增强肌力时,应加大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即缩短训练的时间;

而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则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重负次数应增加,训练的时间应延长。

(2)肌力训练的原则

1.阻力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1)强度

(2)时间(3)频率(4)间期(5)肌肉收缩的方式

3.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

训练时应使肌肉感到疲劳但不应过度的原则。

(3)相关肌群的训练方式:

等长训练

1)徒手等长运动受训肢体不承担负荷而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

2)肌肉固定练习适用于肢体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缩时不能引起任何关节的运动,如骨四头肌在伸展位石膏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等长收缩练习。

3)利用器具可利用墙壁、地板、肋木和床等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

肌力

方法选择

三角肌前部(屈肩)

三角肌中部(外展)

三角肌后部(伸肩)

股四头肌(伸膝)

腘绳肌(伸髋)

0级

电刺激、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

1

肌肉电刺激

2

主动-辅助训练

侧卧,患侧在上,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握住上方肘部,让患者主动屈肩,一手在三角肌后部稍加辅助力量。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在患肢前外侧,一手握住肘部,让肩关节主动外展一手在上臂内侧肌肉群稍加辅助力量。

患者侧卧,患侧肢在上,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握住上方肘部,让患者主动伸肩,一手在三角肌前部稍加辅助力量。

侧卧,患侧在上,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拖起大腿,让患者主动伸膝,一手在小腿后部稍加辅助力量。

侧卧,患侧在上,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按住胯部,一手拖起大腿,让患者主动伸髋。

利用悬吊辅助结构,滑车重锤,浮力辅助主动运动,滑面辅助主动运动。

以下图三角肌前部训练为例

3级

主动抗部分重力运动、主动抗轻微阻力运动

患者在抗重力位,治疗师可采用徒手抗阻的方式,使肌肉做离心或者向心收缩,或者等长收缩。

利用器械可施加轻微阻力。

以下图三角肌前部抗阻训练为主

4级

抗阻训练

常用方法

(1)渐进抗阻训练方法

测定需训练肌或肌群通过规定范围能完成10次运动的最大重量(10RM)。

进行如下3组训练:

第1组:

50%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锻炼;

第2组:

75%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锻炼;

第3组:

100%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锻炼;

每组训练间休息1min。

训练前应进行一定的热身活动。

每周增加阻力重量

(二)短暂等长练习

基本方法:

训练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持续6s,重复20次,每次间歇休息20s,1次/d。

(三)短暂最大负荷练习

为等张和等长相结合的抗阻训练方法,肌肉抗阻等张收缩后,再持续最大等长收缩5~10s,然后放松,重复5次,每日训练只作一个动作,每次增加负荷0.5kg。

(4)利用CYBEX进行的等速练习

抗阻力主动运动

具体做法与辅助主动运动的形式相同,利用徒手、滑车、重锤、重物、摩擦力、流体阻力等,但作用的方向相反。

5级

平衡训练

(1)原则P114

1.支持面由大到小

2.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3.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4.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的训练

6.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7.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P112

平衡功能的正常依赖于三种因素:

1.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2.在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3.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障碍原因P113

(1)肌力和耐力的低下

特别是驱赶和下肢的肌力低下,将大大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

对于肌力低下的患者,若不能及时调整身体的反应能力,不能做出相应的保护性反应,患者就很容易受伤。

(2)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下降

平衡的维持除了需要躯干及上下肢的肌力加以维持外,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正常灵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患者来说,仅有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是不够的,还要有肌肉的柔韧性以及伸展度,特别是跨两个关节的长肌肉,如肱二头肌的缩短,将大大影响患者的长坐位保持与稳定性。

(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

对于脑卒中患者,维持平衡功能的3个因素均有可能受到损害而导致平衡失调,从而保持姿势、调整姿势及维持动态稳定的功能均下降。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失去平衡时,身体会自然产生平衡反应,这些复杂的反应是由中枢神经和肌肉及骨骼系统控制的。

(4)平衡的分级

一级平衡:

静态平衡;

二级平衡:

自动态平衡;

三级平衡:

他动态平衡

协调训练

(1)原则

(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训练。

(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

(3)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然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4)上肢和手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较慢、动作节律性方面进行。

(5)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面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

(6)先睁眼训练,后闭眼训练。

(7)两侧症状轻重不等者,向从轻侧开始;

轻重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

(8)每一动作重复3次或4次。

(2)上肢训练方法

(1)双上肢交替上举:

左右上肢交替上举,要求过头,并尽量伸直,逐渐加快速度。

(2)双上肢交替屈肘:

双上肢前平举,前臂旋后,左右交替屈肘,逐渐加快速度。

(3)交替摸肩上举:

一侧上肢屈肘,手摸同侧肩部,然后上举,左右交替。

(4)前臂交替旋前、旋后:

双上肢前平举,左右前臂交替旋前、旋后,快速进行。

(5)掌心掌背拍手:

双手在胸前掌心互击,然后双手手背互击,交替进行。

(6)手指指腹轮替相触:

双手于胸前,一手5个手指的指腹相继与另一手的相应指腹相触,快速轮替进行。

(三)下肢训练方法

(1)双足交替拍打地面:

患者坐位,左右交替伸膝、屈膝、坐位抬腿踏步。

(2)交替外展、内收:

患者高椅坐位,双小腿外展,然后内收,左足在内收位时放于右足前,再外展内收,内收位时右足在左足前,交替进行。

关节松动术

(1)分级

分级振动技术分为5级

第1级在关节活动起始处做低幅有节奏的震动;

第2级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尚未达到极限时,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第3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第4级再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小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障碍,包括:

关节疼痛;

肌肉紧张或痉挛;

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等。

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术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并发症。

最佳适应证是关节附属运动丧失继发形成的关节囊、韧带疾病等。

2.禁忌症:

关节活动已经过度;

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

关节的炎症;

未愈合的骨折、韧带紧缩或粘连。

(3)治疗作用

1.恢复关节内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从而恢复无痛、全范围的关节运动。

2.关节固定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关节软骨萎缩,关节松动术可使滑膜液流动而刺激生物活动,提供并改善软骨的营养。

3.关节固定后,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内粘连,韧带及关节囊挛缩,关节松动术可维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和韧性。

4.关节受伤或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