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对我国制药产业结构的影响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医改对我国制药产业结构的影响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医改对我国制药产业结构的影响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次的医改方案中关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供需
本次新医改方案提出“坚持公共医药卫生的公益性质”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医药卫生服务的市场性质,基本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药卫生服务”。
因此,按照新医改方案的原则,国家将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卫生投入和相关的政策调整,今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这必然带动农村药品市场的扩容,使得我国医药终端用药结构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药品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药品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品结构的调整
一直以来,药品是制药企业得以发展的载体和竞争的对象,并且由于医药市场的混乱和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制药企业为了企业利润,对某些药品进行盲目的仿制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可言。
而那些小规模的企业更是对一些利润可观的产品进行大批量的重复生产,从而使得我国医药产品差异化程度极低,医药产业出现大量的低附加值的仿制药。
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处方药销售额占74%份额,仿制药约占6%;
而我国自1995年以来上市的新药中97%为仿制药,在产品市场结构中占2/3左右,但利润率却明显低于全球仿制药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到2004年我国医药产品市场结构中仿制药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67%的市场份额。
在此次的新医改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将会对整个制药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一次很大的调整。
本文立足于新医改方案的内容,选择中国制药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医改方案对制药业产业结构变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国内外的学者从产品生命周期、提出创新理论、产业竞争优势等方面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性经济 规律进行了分析。
1、产业结构变迁的定义
张冰和金戈(2007)利用制度变迁理论,构建了一个产业结构变迁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
从微观层次看,每个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选择其产品、产量,并且不断地进行着调整;
从产业层次来看,上述调整就表现为一个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
本文在分析前人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产业层次总结出产业结构变迁的定义。
文章主要针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微观层次进行展开和说明。
产业结构变迁的微观定义:
每个企业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企业的不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适时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来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产业结构变迁的产业层次定义:
在各个不同产业中,企业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的创新,通过市场的自然选择过程,使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发生变化,满足经济需要的“更好的”产业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比重增加,经济结构因此发生了变化。
2、产业变迁的分类
产业结构变迁的主体可以是私人企业,也可以是政府。
根据政府是否作为产业结构变迁的主体,可以将产业结构变迁的形式区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
诱致性变迁——指现行产业结构的变迁或者是新兴产业的产生,是由私人企业在响应市场获利机会时自发进行的,政府一般不加入到这一进程中,而仅仅是保持旁观者的身份。
强制性变迁——指政府有意识的加入到其中的变迁形式,如政府通过计划、政策、法律、行政命令等手段创造或改变市场上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速度。
3、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很多,如需求结构、技术进步、投资结构、国际贸易、经济体制、创新活动等方面。
其中主要的影响指标有以下几点。
(1)需求。
需求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源。
需求拉动圈的变化,为市场供给和技术变化提供了目标和动力,为产业中企业之间的分工细化提供了市场容量,为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提供了动力。
(2)创新。
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变迁,是产业结构变迁背后的根本力量。
从动态竞争和效率的观点看,产业结构变迁主要不是由于新企业的进入或已有企业的推出,而是源于新产品和新流程的采用。
新产品和新流程主要产生于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体。
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1912年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提出了创新理论。
他所讲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
在产业经济学中创新研究的重点是技术创新。
(3)政府作用。
在强制性变迁形式中,由于政府的有意识加入,通过计划、政策、法律、行政命令等手段创造或改变市场上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了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
在政府的参与中,政府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下一步产业结构进行规划和布局,并通过各种产业政策来引导产业结构向着政府的目标进行变迁。
总之,在产业结构发生变迁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各个因素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新医改方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分析
新医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改配套措施的不断出台,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变迁,这主要体现在药品市场和药企两方面。
1、药品市场的产业结构变迁
(1)药品结构变迁。
2009年8月18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对外发布,这标志着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
新医改方案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相继出台,无形中把我国的药品市场分为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两部分。
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口医疗保健需要的药物,应当确保基本药物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以充足的数量、适宜的剂量、可靠的质量、足够的信息以及个人和社会能承受的价格得到供应。
我国出版的2009版基本药物目录包括307种药物,其中西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全部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自2009年9月21日起实施。
其中,西药主要是依据临床药理学来分类,而中成药则主要依据功能分类。
非基本药物是指那些没有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如那些高价药、滋补保健品等。
非基本药物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那些可替代的高价药,它的需求量会相对的减少,可能被基本药物中的低价药品替代;
而那些不可替代的高价药来说,在医改初期由于我国基本医保水平低,并且一部分高价药有其一定的治疗效果。
因此,这些高价药也有较大的存在空间和利润空间。
(2)药品需求量的扩大。
新医改方案体现出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药卫生服务”,另外,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和“两网”(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工程的开展,农村药品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用药市场逐渐成为中国药品增长的亮点,市场容量高达500亿元。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人口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将逐渐享有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意味着农村将会是基本药物使用的主要市场,也将是最大的普药使用市场。
2、制药企业的变迁分析
(1)药企格局的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
此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的种类缩减至307种,对于有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企业来说,有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但对于那些没有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的中小企业来说,则面临着被淘汰或被收购、整合,从而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新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对国内制药企业产生促进作用,新GMP规范出台后,以前的认证评定标准将会被修改,这意味着国家将对制药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环节的监督更为严格和规范,整个制药企业的管理也将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及其后续政策措施的实施,现有制药企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促使制药企业逐渐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
(2)药企营销渠道的变化。
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制药企业的药品营销渠道曾经笼罩着浓厚的“计划色彩”,药品营销渠道所依靠的医药商业企业呈现如下特征:
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省以下统一管理,药品计划调拨,经济统一核算,渠道销售实行“三级批发,一级零售”,层层下达指标,层层调拨,通过医院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此期间,制药企业不需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药品营销上面。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10年时间里,这种“自上而下”的药品销售模式伴随着我国最早一批民营医药商业公司的出现及药品流通渠道的多样化而逐渐减弱,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格局。
从此,药品制造企业会随着代理商的不同而改变药品的营销渠道,同时也不断采用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差异化推广手段,促使企业药品的销售数量得到提高。
在这一时期,药品生产企业为适应这种局势而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队伍,不断改进自己的营销模式。
在现阶段我国医药销售进入集约化阶段,医药生产企业大量招聘医药代表,营销的重点也转为终端。
许多制药企业为保证流通渠道的畅通,降低成本,采用参股、收购或成立自己的流通企业的方式,不再通过诸如药品代理商、医药商业批发公司等中间商,直接进入药品的营销渠道中。
也即不再通过分销的形式,而是通过直销来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进而减少自己的成本。
四、结论
在整个医改过程中,制药业的改进和发展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医改对整个医药制造业产生的产业结构变迁,将从根本上解决制药业以往存在的问题。
【参考 文献】
金戈:
潮涌现象与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J].亚太经济,2008
(2).
干春晖:
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
Li-YuehChenEffectofKnowledgeSharingtoOrganizationalMarkeringEffcetinginLargeAccountingFirmsThatAreStrategicAllianceTheJournalofAmericanAcademyofBusinessPublishin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