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655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文章辨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

一曰章,以谢恩;

二曰奏,以按劾;

三曰表,以陈情;

四曰议,以执议。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4、【难读字】

求木之长()疏浚()壅()蔽谬()论黜()恶

5、本课出现的四个成语:

、、

、。

模块二、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惧谗邪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

择善而从之善:

简能而任之能: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

⑤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固:

知止以安人安:

正身以黜恶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虚:

三、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②虽董之以严刑: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

②诚能见可欲: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③垂拱而治: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③安步当dà

ng车: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③项王曰:

“沛公安在?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信:

①信者效其忠: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④忌不自信: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四、请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模块三、整体感知

一、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全文共三段: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二、文章的写作特点

⑴⑵

⑶⑷

第二课时

一、疑难问题探析

1、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

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2.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帖切,曰:

“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乂(yì

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

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太宗不能夺。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进谏有什么特点?

请用百余字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

魏征劝谏极有艺术性,选段与《谏太宗十思疏》说理方面有相似之处,注意由课文和选段作有理有据的正确表述。

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8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D、克终者盖寡(能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善始者实繁择善而从之

B.居域中之大怨不在大

C.臣闻求木之长者塞源而欲流长也

D.不念居安思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3.加点的词有活用的一项是()

A.戒奢以俭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勇者竭其力D.仁者播其惠

4.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

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

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2、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乐盘游 

B、则思正身以黜恶 

C、宏此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

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虑,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

“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

”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

“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

”太宗曰: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

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

“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④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 

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 

D.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6.“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

”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

徵赋《西汉》,其卒章曰:

“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帝曰:

“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它日,从容问曰:

“比政治若何?

”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

“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谏。

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

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

”帝惊曰:

“公何物验之?

”对曰:

“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或曰:

‘赏太厚。

’答曰:

‘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此导人使谏也。

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