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5652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逝者如斯夫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1)越过;

能忍受;

以……为快乐;

这,指河水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

(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

“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

⑴越过;

这,指河水;

⑵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

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为政》

④子曰: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

”《雍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

(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

B.“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

C.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

D.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答案】

(1)A

(2)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C

(1)A都表示承接。

B以……为乐/高兴。

C成为/替。

D志于/志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

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新:

刚刚学到的知识。

(3)A项错,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B项错,“三”表示约数,很多。

D项错,不是孔子,是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⑴A;

⑵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出选择。

【参考译文】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目:

“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

检,拾。

③尝:

曾经,④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

回头看;

代词,代指金子;

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1)“不”:

通假字词,同“否”。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句中的“舍:

放弃。

去:

离开。

乃:

才。

子:

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⑴同“否”;

原来从前;

⑵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既可作答。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

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

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

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

襄子击金而退之。

军吏谏曰: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襄子曰:

“吾闻之叔向曰:

‘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

”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

道应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答案】

(1)D

(2)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