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5361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剖面测制及1110000地质测量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剖面上标出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取样资料,从而可反映出勘探工作的工程控制程度、矿体圈定的合理程度、各地段的储量级别。

二、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地层剖面选择:

应选在地层发育完整、基岩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变质程度浅的地段。

若露头不好或因构造影响,致使地层不全、界线不清时,可测制补充性的小辅助剖面。

剖面布置:

应基本垂直区域地层走向。

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剖面线方向和地层走向夹角不小于60度。

若地层产状平缓,其剖面宜布置在地形陡坡处。

三、测制剖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剖面踏勘:

在剖面线基本选定之后,应沿线进行踏勘。

了解露头连续状况、构造形态、岩性特征、地层组合、侵入岩的分布、种类、岩性岩相变化、接触关系、初步了解地层单元及填图单元的划分位置、化石层位、重要样品采集地点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总导线方位、剖面测制中导线通过的具体部位,需平移的地段和必须工程揭露的地区,以及工作中的住地和各住站的时间。

(二)剖面测制中人员分工

野外工作一般需要5-8人。

人员大致分工为:

地质观察、分层兼记录1人

作自然剖面、掌平面图(航片)1人

前测手兼填记录表1人

后测手兼标本采集1人

放射性测量1人

若人员充足时,记录和样品采集均可由专人负责。

若测制古生物地层剖面,最好古生物鉴定人员参加,变质岩地层剖面最好岩矿鉴定人员参加,以指导化石、薄片的采集工作。

(三)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及有关精度要求

1.剖面比例尺:

根据剖面所要研究的内容、目的、岩性复杂程度等,精度要求诊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一般情况下比例尺为1/500~1/10000。

2.剖面上分层精度的要求:

原则上在相应比例尺图面上达1毫米的单位(厚度)均需表示。

但一些重要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等,其厚度在图上虽不足1毫米,也应放大到1毫米表示,并在文字记录中说明。

分层间距按斜距丈量。

3.剖面的平移:

剖面通过区如遇有大片复盖、天然障碍或因构造破坏造成测制意义不大的地段,则需要平移。

平移应依一定的标志层或实测的顺层追索为准。

一般平移距离不大于500米,否则应分开另行测制剖面。

(四)剖面的具体施测

1.地形剖面线的测量:

有仪器法和半仪法两种,仪器法有测量人员负责测制;

半仪器法由地质人员测制,以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以皮尺或测绳丈量斜距。

注意将皮尺或测绳尽量拉紧。

方向和坡角要用前、后测手测量的平均值,且要求两人测量数据差值不能过大。

2.将测量数据和分层位置及时记入剖面记录表,并表示在平面上,二者相互对照互相吻合。

剖面记录表见表Ⅲ-1。

3.根据剖面测制的目的,按需要配合以物探、化探工作。

4.剖面上样品采集工作:

应根据剖面研究的目的,系统采集岩石薄片样、各类标本、岩石化学、人工重砂、古生物样等。

特别注意矿化地段样品的采集,严防漏矿现象发生。

5.沿剖面线用定地质点的方法控制剖面起点、终点、转折点、重要地质界线、接触关系、构造关键部位和矿化有利的地段等。

地质点和分层号、化石及主要样品应用红漆在实地标记,并准确标绘在图上。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表Ⅲ-1

第页

矿区剖面编号剖面位置或起点坐标共页

地质观察点号

导线号

导线方位角

导线距(米)

坡度角十一

高差

累计高差

岩层产状及位置

导线方向与倾向的夹角

分层代号

分层厚度

累计厚度

岩层名称

标本编号

样品编号

备注

斜距

平距

累计平距

倾向

倾角

距地质点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参加人记录人年月日

1.应在所测量的产状上方标注“层”“片”“接”“节”“断”等简称,以表示“层理”、“片理或片麻理”、“接触”、“节理”、“断裂”等的产状(以下有关表同)填入10、11栏。

2.应在标本、样品编号前冠以相应的代号,以表示其种类,填入18、19栏。

6.居民点、河流、地形制高点、主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应适当标注于平面图和剖面图上。

7.在剖面通过部位,遇到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画素描图或拍照地质照片,并在记录上记明地点、时间和要说明的内容、遇到构造、特别是可说明大褶皱构造的次级褶皱构造,应在小构造具体出现位置的剖面图上方,用特写方式附上小构造形态特征特征素描图,如图Ⅲ-1。

(五)剖面图的绘制

剖面图的绘制常用的有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

到导线方位比较稳定多用展开法,当导线方位多变、转折较多时宜用投影发法。

1.展开法:

展开法是将各次所拉的不同方向的导线按其水平长度移成统一方向的直线,也就是说将不同方向导线沿线观察的地质现象。

当成是整个在一条统一直线剖面线上的观测。

如图Ⅲ-2。

具体方法是据斜距和坡角(±

°

)把各段导线园滑连接而成。

在导线方向与地层走向不完全垂直(交角小于75°

)时,需要将直倾角换算成视倾角在剖面上表示。

次法宜用于导线方位变化不大。

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该法比较简单,便于在野外绘制,缺点是将转折的导线展开,在剖面图上夸大了地质体的实际宽度,以至歪曲了地质构造的实际形态。

因而地层厚度只能用公式计算求得。

在作剖面中,每次导线方位应在剖面上方予以表示。

剖面下的展开导线没有多少意义,成图中可不表示。

2.投影法:

首先绘出导线平面图,并把各地质要素标绘到相应的位置上,构成路线地质图。

投影基线方位与总导线方向(剖面总方位)一致。

将地层沿走向延长到投影基线上,形成各地质要素与投影基线的交点,再将各交点垂直投影到与投影基线相平行的剖面图上,即为剖面上各地质素的界线点,如图Ⅲ-3。

地形线是将各导线点位投影到基线上,再以基线的某已知高程据各导线点的累计高程勾绘而成,此法有人称作二次投影法。

在导线方位转折不大,每条导线方向和剖面总方向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和地层走向接近垂直,则可将平面图上地质界线与导线交汇点直接投影到剖面图上,进行剖面绘制。

此法也称一次投影法。

投影法绘制剖面图较展开法复杂,但仍可在野外绘制,成图后剖面上的地层厚度基本上反映了地层真厚度,构造要素和形态特征基本符合实际。

缺点是剖面地形轮廓线有所歪曲。

关于投影基线的确定方法,在投影基线与剖面线总体方位相一致,即垂直或基本垂直地层走向的原则下,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影基线通过各主要导线。

见图Ⅲ-4

(1)

(2)导线起始点的连线。

但必须是测量导线较均匀地分布在投影基线两测。

见图Ⅲ-4

(2)

(3)导线加权平均法求投影基线方位:

公式:

θ=

式中:

θ为投影基线方位角

L1……Ln为各导线长度

n为导线条数

为导线长度和

在求得投影基线方位角θ值后,在选择投影基线通过主要导线的位置,并按θ角值标定投影基线。

(4)几何作图法:

依次连接各导线的中点,再连第一次连线中点,第二次连线的中点,最后形成一条直线,再通过该直线中点画一条垂直地层走向的直线,即为投影基线,见图Ⅲ-4(3)。

此法适宜于导线转折多变的剖面,作法较繁杂,但正确性高。

此法与导线加权平均法相近,但较前者更为正确。

以上投影基线选定方法,以

(1)(3)最常用,作图者可依据所测剖面导线分布情况和地质实际自行选用。

3.地层厚度换算

采用地层厚度换算公式计算

D=L(Sinα·

Cosβ·

Sinr±

Cosα·

Sinβ)

D-岩层直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直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r-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地层厚度应分层计算。

比例尺小于1∶1000的剖面,分层厚度取整数,大小1∶1000的剖面,厚度数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地层厚度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产状的有效控制距离要求在野外施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以便室内计算厚度用。

(2)脉岩的剔除:

一般情况下,在图上出露宽度<

1毫米的脉岩不必剔除其影响厚度;

超过1毫米时,则应剔去,采用岩脉两侧分别代表的厚度。

若某一地段岩脉虽小,但很发育,且对此地段地层厚度影响较大,可依据岩脉在地层中含量比(线统计法:

岩脉厚度与整个统

表Ⅲ——倾角换算表

视倾角

真倾角

岩层走向与剖面间夹角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1′

40′

24′

05′

41′

13′

42′

06′

28′

47′

02′

16′

27′

37′

45′

53′

11′

14°

31′

08′

13°

39′

04′

12°

23′

11°

36′

44′

46′

38′

14′

58′

20′

19°

43′

22′

18°

15′

17°

30′

16°

35′

26′

10′

48′

19′

49′

24°

23°

40

22°

55′

21°

59′

54′

07′

09′

90°

4′

29°

27°

29′

26°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