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
《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概况
(一)工程状况
察尔森水利枢纽位于嫩江支流洮儿河中游,坝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北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7780km2,水库总库容为亿m3,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枢纽工程。
1973年开工兴建,至1983年完成土建工程量的72%,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工程于1984年停建,1986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察尔森水库复工,列为水利部直属工程项目,设立了专管机构察尔森水库建设管理局。
自然概况
察尔森水利枢纽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地面高程334m-450m,属低山丘陵区。
气候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该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促,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
植被破坏情况
1、人为的破坏:
从1973年水库开始建设到1996年竣工,在23年的建设过程中,尚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当时每年都有二万多民工参加水库建设。
做饭、取暖所需燃料,全是在驻地就近或上山砍伐树木来解决,仅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将天然林砍伐一空,有些地方连树根都挖没了,使其丧失了自然恢复植被的能力。
2、工程的破坏:
坝下开采区在枢纽工程建设前均有良好的自然林草植被,为了枢纽工程的需要,大量开采土、石、砂砾料,破坏了原来的植被,使原有的河床裸露造成大片荒滩、工程基础开挖毁坏了良好的植被,大量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每逢降雨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枢纽工程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旱灾害频繁,枢纽正常生产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水土保持工程的批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后,察尔森水库建设管理局根据《水土保持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于1996年7月委托东北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编制了《察尔森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工程方案》,并在1996年9月召开的枢纽工程验收会上,向水利部领导和专家汇报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保方案》编制的进展情况,引起了部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一致认为这是察尔森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需要继续解决的一个重要遗留问题。
随着1998年特大洪水的爆发,国家对水利工程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越来越重视,2002年10月份国家计委批复了察尔森水利枢纽水土保持方案。
察尔森水利枢纽水土保持方案,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把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作为防治重点,改善水利枢纽及生活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搞好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发展旅游业把察尔森水库建设成为一流的水库和一流的环境。
二、水土保持发展方向
察尔森水库水土保持治理包括建设管理区的治理、坝下治理以及各山体的影响区流域治理;
工程主要是以植物措施为主,栽植和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在确保保持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结合水库的实际发挥植物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绿化美化效益;
在整体上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为辅;
做到乔木、灌木与草本植被合理搭配,注意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立体化,使水库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三、树种的选择
由于水库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我们要根据地形条件进行植被的恢复,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应选择适当的树种;
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强调生态的适应性,保证成活,正常生长,避免走弯路,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一旦工程结束后,后期管理上不去或遇上干旱、低温、不正常的年份,如树种选择不当,有的树就会大片的死亡,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有的地方为了提高绿化的效果引进很多南方的树种,有的成活几年甚至十几年,表现很好,结果因受冻或其它条件而大片死亡。
例如,油松在我地区的引进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一直生长良好,在2000年冬季,近-400C的低温下受到严重的冻害,2001年春季一片黄红,大片冻死,给我地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的水分充足地段虽然没死却减弱了抗性生长严重不良。
有的单位为加快绿化的速度把速生的树种不管什么地方都造林,也造成失败的结果。
当地的杨树栽在山坡上、柳树栽在高岗上,在雨水调和的年份生长良好,在1998年到2002年间连续4年的干旱下我地区山坡上和高岗上的杨柳树成片的死亡。
我们对树种的选择,要考虑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的条件。
我们提倡适地适树,大面积发展乡土地树种,慎重少量引进外地树种;
在我地区常绿树种主要有云杉、樟子松、杜松、沙地柏、桧柏、侧柏,其中桧柏、侧柏少量的冻害;
落叶乔木主要有兴安落叶松、杨树、柳树、白桦、糖槭、五角枫、胡桃楸、梓树、垂榆、黄波罗、水曲柳等;
灌木:
丁香、榆叶梅、刺玫瑰、连翘、红瑞木、锦鸡儿、锦带花、绣线菊、茶条槭、珍珠梅、老梅金、水蜡、荚迷、卫矛、京桃、接骨木、山杏、沙棘等;
腾本植物:
五叶地锦、山葡萄等。
建设管理区治理与坝下治理。
水库既是工作场所也是休闲旅游地,要突出强调绿化美化效果。
普遍治理突出重点,大面积按照立地条件发展当地的乡土树种,如坝下多栽植杨、柳、榆树,长势好,耐病性强;
重点景区园林化、精品化,如办公区、水上娱乐区、各景点观赏区,树种要求整齐一致,合理布局乔灌搭配;
采用垂榆、垂柳、白桦、梓树、胡桃秋、五角枫、水蜡篱与花灌球如四丁香、四季玫瑰、锦带花等花期长的树种并与常绿树种如杜松、云杉、桧柏、樟子松等合理搭配与办公区的建筑和园林水品等景区在色彩、层次和线条上突出对比效果,要展示树体的局部美、个体美和群体美,增强艺术效果,要显示出春季的繁花似锦,夏季的鲜花盛开浓荫蔽日,秋季忍气吞声彩叶硕果,冬季的枝干苍劲;
特别行道树要以常绿作为主线以花灌木为衬托采用云杉或樟子松与丁香、四季玫瑰、重瓣榆叶梅等呈现出网络化,总体是以局部美化为点,以行道树的网络为线,以整体绿化的治理为面展开水土保持的治理,
山体影响区的治理。
封山育林保护原有的天然次生林。
阴坡植被较好,阳坡营造落叶松、樟子松林与原有蒙古栎、小灌木、山杏、沙棘、五角枫,形成乔灌混交林;
水库溢洪道、电站弃料工程护坡采用木本花卉,如春季开花的品种迎春、连翘、榆叶梅、夏季开花如刺玫瑰、锦鸡儿、丁香等、秋季观叶树种如五角枫、糖槭、茶条槭,观果的树种如荚迷、沙棘、构杞、花秋等,以及垂直绿化用的五叶地锦秋天变为红色、山葡萄叶子大秋结黑色浆果并能够正常越冬。
观花、观叶、观果合理配置创造出春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四季轮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草本植物应用
水土保持是以恢复植被保护水土维持生态平衡为主,有很多的地方不能植树,如坝下河床地段、地层薄的地方、透水严重的地方,原则上能植树的植树,不能植树的则进行种草,种草也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的一种重要有效措施。
坝下多为砂砾料场,没有地层,为河卵石地段,此段落,应靠自然草本植被进行恢复,它符合植物正常演替,荒漠--草地--灌木--森林,它必须经过一段逐步改造的过程。
为加快治理要进行人工种草,如苜蓿草、牛毛草等禾本料杂草,逐渐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肥力,牛毛草是保护水土较好的草种,在水库坝下野生成片,形成一定的群体,草色深绿,叶狭长宽1-3mm,长15cm,生长季节均超过其它杂草,耐旱抗寒、耐脊薄、耐践踏,形成规模后根系密集;
坝下沙滩地上成群分布,根系深度在3-6cm之间,地下根系繁殖迅速,根系形成网状盘结,根系下面多为细沙层,此草在山坡上随处可见。
生长良好,早春萌芽较早在其他禾本科杂草之前,而绿期一直上冻后枯黄,生长期较长,抗旱性强,在干旱时此草处于休眠状态,一旦降雨后很快反青是较好的绿化草种,工程护坡后有的地方因施工坡度较大,其它植物形成不了稳定坡面,用牛毛草是一种好材料;
同时提高坡面整体的美观性。
坝下湿地区是上坝砂砾料场,深水坑规划为水上娱乐区,而浅水坑具有湿地特性,生长着水生植物,如芦苇、蒲棒、三棱草等湿地代表植物;
生长良好,把这些浅水坑坡面进行削坡成固定坡面,封育和繁殖芦苇和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温地保护区,既增添湿地植物景区的观赏又是水禽和其它鸟类、动物的乐园。
五、加强植物的选种和育种工作
引进草本、木本花卉、观花、观景、观叶、观枝干的园林绿化树种进行选育驯化,以满足和丰富水库绿化、美化以及水土保持的需求;
为水库的园艺和生态事业添红加绿。
六、结束语
水土保持中植物选择,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强调树种多样化,使乔木和灌木混交并与草本植物搭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形成长期稳定生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