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268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Word格式.docx

【清】钱继章②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③。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④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钱继章:

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③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④熏风:

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考生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

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

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

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

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①

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①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酷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龚自珍认识到时世与人才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飞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了“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物象:

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古典诗歌中的物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具体的事物形象。

作者通过对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象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内在品质或人格情操。

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的人物,包括作者形象或作者以外的其他形象(如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等)。

 

考生答题时,不能仅对“孤花”进行分析,还要结合作者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孤花”是作者自己的象征,作者借写“孤花”的无人问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一、(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

C.“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

D.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具有感情力量。

E.此诗写诗人北渡滔滔黄河、身临其境,写出了旅途的感慨,流露出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之志。

2.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素香丁香

【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1.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沉:

指沉水香。

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题目看,这是写景词;

从内容看,这是闺情词。

全词借初夏景象,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

B.词人精于炼字。

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时鸣时止,尚不流利;

下片中“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

C.上片写“昼眠”后所听所见:

棋声惊眠、新蝉鸣叫,惹人烦恼,而绿槐高柳、和风碧窗、熏香缕缕,让人欣喜。

D.本词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写了初夏的别样景致,语言自然,风格质朴,感情细腻,富于生活情趣。

E.本词上片写静态美,蝉声、棋声衬托庭院的阴凉和幽静;

下片写动态美,小荷翻,弄清泉,突出生机和情趣。

2.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塑造的?

请简要赏析。

1.C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项,“不失静谧安适”理解有误。

E项,“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理解有误。

2.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在此基础上,概括诗人形象,再作简要分析。

1.词中刻画的丁香具有高雅、香气素淡、与世无争、满怀愁绪的特点。

2.词人借助丁香的形象抒发了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彷徨、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回答此题,考生要能够分析出“丁香”的生存环境,还要能够分析出诗人借助“丁香”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

“丁香”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表现的是诗人彷徨、孤寂、苦闷的情感。

1.CD

【解析】C项,“新蝉鸣叫,惹人烦恼”理解错误;

D项,“风格质朴”错误,本词的风格应为淡雅清新。

2.

(1)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

(2)①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

②下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

诗歌中的景物是情中景。

抒情诗歌,往往借助客观景象(如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感情,这里的“客观景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它们经过叠加组合就会形成整体情境,这样就构成了意境。

意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诗歌的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而意境是具体的意象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那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

1.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诗歌意象的作用主要有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意境,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奠定情感基调,以景衬境,以景衬情等。

一般来说,诗歌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若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情感是高昂乐观的;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阴暗、凄冷、色调低沉的,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但也有些诗歌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

2.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

如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往往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松、梅、菊多代表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浮萍、芭蕉则常常与孤独、忧愁、凄苦相联系……把握这些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对考生答题十分有利。

3.注意提问方式,掌握解题思路。

通常这类题型的提问方式有:

(1)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象)?

有什么寓意?

(3)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歌中所用的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为:

审清题意→筛选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既要忠于诗歌原文,又要力求语言优美)→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要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切忌空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呈现出来。

【答案】烟霭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条蜿蜒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远方;

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图。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全诗围绕“晚望”来写,考生在赏析时,要抓住诗中描绘的“孤城”“白水”“舳舻”“青山”“淮水”等诗人“晚望”时所见之景,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上吊吴野人①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①吴野人: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即隐居故里泰州,自甘寂寞。

卒后葬于海滨。

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首联有何作用?

【答案】意境:

诗歌通过描摹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营造了一种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氛围。

作用:

(1)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

(2)“坟”照应题目中的“墓”。

(3)为全诗定下悲凉的情调。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

1.雄健浑厚。

作者通过描写壮阔的景象,营造雄浑的境界,表达激越的情感。

2.庄严肃穆。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的雄阔、壮美,营造一种严肃、庄重的意境,表达崇敬之情。

3.幽深静美。

作者描写田园风光的美丽,营造幽静、安详的意境,表达热爱自然、田园的情感。

4.清雅明丽。

作者描写山水风光的雅致,营造明丽、清新的意境,表达闲适、喜悦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