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519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决定》(溪发[XX]5号)和《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溪扶指发[XX]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在全镇深入推进和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拓宽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渠道,助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已报经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审批同意备案,现予以印发实施。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2018年全镇整体脱贫,2020年同步小康这一目标,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市场主体+产业大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即着力培育100家以上市场主体,重点发展1000户以上产业大户,帮扶带动1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确保到2018年底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四有”,即人均有一亩以上经济园、每户有适度规模的种养加增收项目、每个劳动力有一门增收就业技能、每户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全部脱贫。

再通过两年时间的巩固提高,进一步提高收入,确保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五位一体”推进。

探索推进产业扶贫“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基地+金融保险”的五位一体模式,即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主体为龙头,以扶贫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为基础,以农业保险为保障,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贫困户为主体,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形成产业扶贫大合唱,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子。

  2、因户施策,精准到户到人。

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户施策、因劳动力施策发展产业,规划到村到户,确保增收脱贫。

  3、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

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各种市场主体,集约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4、长短结合,培养脱贫能力。

以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培训脱贫增收技能和培养脱贫致富能力为根本,做到既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5、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

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确保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

  6、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脱贫。

贫困户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增收脱贫内生动力,坚定增收脱贫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

  二、工作重点

  

(一)做实脱贫产业规划

  进一步编制好全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重点上,全镇突出“三万”产业扶贫发展目标,即着力发展7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其中贫困户1.5万亩),着力发展20万头牲畜养殖业(其中贫困户5万头),着力发展2万劳动力就业创业(其中贫困劳动力7000人);在区域布局上,高山、二高山以生态种养业为主;346国道、北环路、宽界路沿线以务工经商、生态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为主;在产业转型发展上,以现有产业为主,加强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创建。

  围绕每个扶贫产业辐射范围、建设内容、带动贫困户数、脱贫目标,编制镇、村扶贫产业规划。

围绕“六个精准”,进一步明确贫困对象、产业项目、投资数额、建设内容、实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做实做细产业扶贫到户计划。

 

  

(二)发展脱贫增收产业

  1、巩固提高特色产业增收。

全镇特色种植业发展以茶叶、蔬菜、林果、苗木、中药材等为重点,特色养殖业发展以山林优势资源为依托,鼓励发展圈舍养殖和林下生态养殖,大力提倡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广泛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

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强做大致富产业;要以低产园改造为突破口,优先重点对现有特色产业基地进行管护和提质增效,确保贫困户人均有一亩以上的经济林园。

 

  2、强力推进务工增收。

以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导向,加大定向、订单培训就业力度,确保贫困劳动力掌握增收脱贫技能。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常年打工和就近季节性务工增收。

  3、鼓励大力创业增收。

鼓励贫困农户通过从事农产品季节性储藏保鲜、粮油食品、干鲜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支持贫困农户通过“互联网+”电商网店积极经销土特产品,鼓励贫困农户积极从事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信息中介服务、乐鼓乐队、红白喜事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多渠道创业,实现增值增收脱贫。

  4、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增收。

借助便利的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XX年力争发展10个休闲农业旅游特色示范村,2018年力争发展到20个,让贫困户在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中增收脱贫。

  (三)培植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拉长产业链,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快自身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每个村要重点培育或引进2家以上能够良性运转的市场主体,发展能人大户、家庭农场20户以上,带动一半以上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稳定增收脱贫。

 

  三、创新模式

  

(一)创新带动增收模式

  1、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倡导一个企业至少带动100户以上贫困户,提高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2、积极发展“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模式,倡导一个合作社至少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之中实现增收脱贫。

  3、大力发展“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发展互助模式,倡导一个能人大户至少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依靠种养、加工和经销农产品增收脱贫。

  4、着力推进“旅游+贫困户”产业扶贫带动模式,依托我镇地域和山水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旅游资源和开发市场主体,从事餐饮、住宿、导游、观光游玩、土特产销售等项目实现增收脱贫。

  

(二)创新资源入股模式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贫困户住房财产权、林

  权等抵押担保方式,有效盘活资源存量。

采取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土地依法有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流转和参股,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

 

  四、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政策

  针对现系统锁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对未脱贫户进行扶持的同时,对脱贫户“扶上马送一程”,扶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用县下拨的产业奖扶资金,按照以下标准,据实验收奖扶,一卡通直补到户。

  

(一)特色产业

  1、茶叶、林果、花椒等产业:

按标准新建1亩以上,当年验收,每亩一次性奖扶200元;按标准管理规模达到2亩以上的,每亩奖扶100元。

  鼓励市场主体在与贫困户协商同意后,签订托管合同,按标准对贫困户产业基地进行管护,验收合格后,奖扶资金可奖励拨付给实施管护的市场主体。

  2、魔芋、药材等产业:

按标准发展规模达到2亩以上的,每亩奖扶100元。

  3、蔬菜产业:

新建钢管大棚设施蔬菜,当年验收,每亩一次性奖扶2000元;露地蔬菜连片1亩以上,每亩奖扶400元。

  

(二)林果产业

  1、当年房前屋后新植果树成活10棵以上,每棵一次性奖扶10元;

  2、流转山场进行生态或产业造林,连片面积达到10

  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奖扶100元(每户最多奖励不超过1万元)。

  (三)养殖业

  1、当年养猪出栏2头以上(含2头),每头奖扶100元,母猪繁育每窝奖扶300元。

  2、当年养羊出栏5只以上,每只奖扶50元。

  3、当年养牛1头以上,每头奖扶300元,第二年按标准奖扶增量。

  4、当年养鸡鸭20只以上,每只奖扶5元。

  5、当年养蜂5箱以上,每箱奖扶50元,第二年按标准奖扶增量。

  (四)商贸业

  1、新发展一家农家乐,证照齐全并正常营业的,当年一次性奖扶2000元;达到一定规模县级验收合格的,享受县级相关农家乐的奖补政策。

  2、新发展一家商店,证照齐全正常营业的,当年一次性奖扶1000元。

  3、对新开电商(微商),年线上销售额达到20万,当年一次性奖扶1000元。

  (五)务工业

  1、贫困劳动力在本县内务工,年务工收入达到5000-1万元,能够提供真实收入证明(务工合同或证明、工资单或存折等资料),按照收入额度的5%进行奖扶;年务工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资料齐全,按照收入额度的10%进行奖扶,但一户贫困户务工奖扶资金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2、贫困劳动力出县务工,年务工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能够提供真实收入证明(务工合同或证明、工资单或存折等资料),按照收入额度的5%进行奖扶,但一户贫困户务工奖扶资金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六)技能培训

  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取得毕业证和技术等级证的,3个月以内短训,一个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奖励300元;6个月以上长训,一个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奖励600元。

  (七)金融扶贫

  对贫困户贷款额度在10万元以下,从事产业发展,验收合格的,实行全额贴息,可一年或半年分期分批兑现贴息。

  (八)保险扶贫

  对贫困户购买的产业发展商业保险,实行全额补贴。

  (九)村集体经济发展

  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实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符合规定和实际,效益明显的,经镇党委政府验收评估后,可从产业奖扶资金中,给于一定的扶持,一个村扶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40万元。

  (十)管理流程

  1、项目选择。

每年第一个季度,贫困户在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因户制宜、因人施策选择好产业发展项目,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报镇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备案。

  2、项目实施。

以贫困户为主体,实施好产业发展项目,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加强服务和督办。

  3、项目验收。

项目完工后,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联合实地验收。

  4、评议公示。

村级召开群众代表会议,通报贫困户产业项目验收情况,按政策标准提出奖扶建议,民主评议,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镇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审批。

  5、审批拨付。

镇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对村级报送的产业奖扶对象和资料进行审核,合格后,镇政府审批,“一卡通”奖扶兑付到户。

  五、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产业扶持政策

  

(一)积极申报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验收兑现的扶持政策

  严格按照《XX县精准扶贫规模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奖扶办法(试行)》(溪政办发[XX]10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对XX年以后在水坪镇内建设规模示范产业基地的各类市场主体,积极申报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验收兑现以下扶持政策:

  1、粮油产业

  ?

苞谷营养钵育苗连片10亩以上,每亩奖补2000元。

水稻旱育秧连片10亩以上,每亩奖补2000元。

优质水稻相对连片种植500亩以上,每亩奖补200元。

  ‚油菜育苗连片10亩以上,每亩奖补2000元。

油菜大田栽植300亩以上,每亩奖补300元。

  ƒ土豆种植连片300亩以上,每亩奖补200元。

  2、特色产业

  ?

药材。

当年新发展示范基地面积200亩以上的(金银花、当归、玄参、冬花、党参、川乌、桔梗、牡丹、独活、板蓝根、白附子、黄莲、绞股蓝、黄姜等草本地道中药材),每亩奖补200元,获得GAP认证的每亩奖补400元。

  ‚魔芋。

当年新发展魔芋示范基地50亩以上的,每亩奖

  补200元。

发展魔芋种繁基地5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400元。

  ƒ蔬菜。

对当年新建钢管大棚设施蔬菜2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0元;露地蔬菜连片100亩以上,每亩奖补400元。

  3、林业产业

  ?

茶叶(油茶)

  茶叶:

新建基地:

每年计划新建基地1000亩,建设标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