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4841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学习新课:

读《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

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让学生看地图册P10—1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我国各地海拨高低有什么差别?

提示:

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方各分布哪些地方?

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

)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

西部高、东部低)(板书:

西高东低)大致呈什么状分布?

阶梯状)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

它位于哪里?

第一级阶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

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继续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

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

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

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

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山地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高原盆地

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200米以下

近海

大陆架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A组发言,教师补充)小结: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难怪古人有诗云:

“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

(B组发言)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点评,加深学生理解。

得出结论:

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小结: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评价和归纳:

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三级阶梯的特征和分布

第一级阶梯

海拨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地形

类型

高原、山地

高原、盆地、

山地

平原、丘陵

教后记: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得到的启示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第二课时

地形复杂多样

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能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

2、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多种多样的地形及主要地形区的记忆。

分析我国多样的地形特点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结合地图回顾一下这个特征是什么?

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依次是什么?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依次是什么?

想一想,我国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总称,它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接着,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

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彩画。

读:

课本24~25页彩画,引导学生判断是什么类型的地形。

提问:

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

什么是山脉?

同学们回忆一下。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叫做山脉。

讲解:

从图2.4可以看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那么,山脉走向是怎么回事呢?

我国又有哪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呢?

请看投影。

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1.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说一说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各有哪些?

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归类整理)

读图连线:

下面,同学们在课本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

如先将天山、阴山和燕山连成一线;

将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连成一线;

将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岭连成一线;

再将长白山和武夷山连成一线;

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

将贺兰山和横断山连成一线。

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读图填表)观察图2.6“中国地形网格”,请同学们对照图2.4,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认真地填写在下表中。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山脉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板书)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

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

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

我国四大高原依次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内蒙古高原、中部的黄土高原和南部的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依次为新疆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北侧的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横断山脉以东的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阅读思考:

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

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上的民俗与当地地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

可见,有什么样的地形特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俗习惯,民俗习惯深受地形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复杂多样

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和特征:

1、山脉:

①东西走向;

②东北—西南走向;

③南北走向;

④西北—东南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弧形山脉

山脉分布特征:

网格状骨架

2、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

雪峰连绵——第一级阶梯、“世界屋脊”

②内蒙古高原:

一望无垠

③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第二级阶梯

④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

3、四大盆地——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

①塔里木盆地②准噶尔盆地③四川盆地

④柴达木盆地(第一级阶梯)

4、三大平原——第三级阶梯

①东北平原②华北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5、最大平原:

东南丘陵——第三级阶梯

通过景观图片的认读,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了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时

山区面积广大

1、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

2、掌握各种山区灾害发生的条件和预防措施。

3、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

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和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

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