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4466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计划工期

建筑面积

二、推广“四新”技术的意义

所谓“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为适应当前建筑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印刷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

要求各地加大以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促进建筑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工作。

四新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代表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力,是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性转变的桥梁。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四新技术可以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扩大项目盈利空间,最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三、“四新”技术推广运用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积极运用各类四新技术,以此顺应建筑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态势,从项目出发,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

本工程主要运用的四新技术见下表:

序号

四新技术

1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2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5

预拌砂浆技术

6

钢筋电渣压力焊、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等

四、采用四新技术介绍

4.1、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4.1.1、本工程工程桩桩长35m,桩径700mm,单根桩混凝土量为14m³

左右,考虑使用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数,从而节约工程造价。

4.1.2、主要技术内容

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注入水泥浆。

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虚土)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

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

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

可利用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钢导管进行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注浆用钢导管可取代等承载力桩身纵向钢筋。

4.1.3、技术指标

根据地层性状、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等形式。

主要技术指标为:

(1)浆液水灰比:

地下水位以下0.45~0.65,地下水位以上0.7~0.9。

(2)最大注浆压力:

软土层4~8MPa,风化岩10~16MPa。

(3)单桩注浆水泥量:

Gc=apd+asnd,式中桩端注浆量经验系数ap=1.5~1.8,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s=0.5~0.7,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d为桩径(m)。

(4)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应根据土的类别、饱和度及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和试桩试验最终确定。

设计施工可依据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进行。

4.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本工程基础工程为超长、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纹产生,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多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2.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

本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提及施工中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4.2.2、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要求

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

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

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

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

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

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3)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

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计)应小于0.3kg/m3;

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

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2kg/m3。

4)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应小于5%。

严禁采用C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级别的粉煤灰。

5)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流动性比应大于95%,28d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

(2)配合比要求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2)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kg/m3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3)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

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4)才能够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

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5)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歪,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

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的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为40℃;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为20℃。

2)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

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跳仓法施工:

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3)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

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

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建。

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不宜超过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4.2.3、现场施工情况

(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前将与搅拌站合同中明确规定现场施工水泥品牌种类,明确骨料级配要求,不定期组织项目人员至搅拌站进行抽查材料是够符合要求。

(2)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增加各类外加剂如:

缓凝剂、减水剂、防冻剂及膨胀剂,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要求。

(3)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做好测温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好过程控制。

(4)通过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工程混凝土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将大大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结构防水性及外观质量。

降低了结构修补的成本,减少结构质量的后顾之忧。

4.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本工程钢筋工程中存在大量大直径钢筋施工,如Φ25、Φ28等大跨度梁板,基础筏板等,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3.1主要技术内容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指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端部制做出直螺纹,利用带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对接钢筋,达到传递钢筋拉力和压力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

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4.3.2技术指标

钢筋连接工程中,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其中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0.5的规定:

接头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抗拉强度

≥断于钢筋

或≥1.10断于接头

≥1.25

注: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接头试件的变形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0.7的规定。

4.3.3适用范围

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HRB335、HRB400和500MPa级钢筋的连接,用于抗震和非抗震设防的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物、构筑物。

不同等级的钢筋接头的应用于结构的不同部位,接头的应用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4.3.4可获得经济效益

(1)通过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应用,将有效保证了大直径钢筋连接的质量,确保了钢筋工程的质量稳定性。

最终保证了结构施工质量。

(2)通过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钢筋工程施工时间,有效确保的施工进度的执行。

(3)通过直螺纹机械连接,可减少钢筋因折断而弯锚,直接减少钢筋投入量。

经测算,在保证连接质量的前提下,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中,大直径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为最便捷、经济的连接方式。

4.4、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保温系统

4.4.1、主要技术内容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是指将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在保温板表面涂抹抹面胶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的施工技术(图7.5-1)。

聚苯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有粘结和粘锚结合两种方式。

保温板为模塑聚苯板(EPS板)或挤塑聚苯板(XPS板)。

图7.5-1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示意图

①混凝土墙,各种砌体墙②聚苯板胶粘剂③模塑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④抹面砂浆⑤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⑥机械锚固件⑦抹面砂浆⑧涂料、饰面砂浆或饰面砖等

4.4.2、技术指标

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