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素材word版语文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素材word版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素材word版语文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维新派提出了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虽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维新思想家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对封建主义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冲击,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文化从此进入了近代文化的领域。
4、为什么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
迫、束缚。
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吗?
是,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
号;
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
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
所以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6、如何理解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胜利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失败是指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权力,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7、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吗?
不是,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阶段。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8、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不对,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
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
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为什么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都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前者是大官僚和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而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又有妥协依赖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革命,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10、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这种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1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错。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但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为有利于全民族抗战,改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1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
蒋介石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3、从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看,他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对。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因此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因此,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奴役,结束了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
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尚未完成,所以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7、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
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后者是非对抗性的。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虽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敌我矛盾已非社会主要矛盾,而这时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起来,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此时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0、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1、《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
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
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享有自由;
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
《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不愧为中国第一部现代宪法。
(2)《共同纲领》:
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革命将在全国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了加紧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2、分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及其异同,并阐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历史经验。
(1)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认为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在当前的任务只是帮助资产阶级取得革命的成功,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以后的事。
其要害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
(2)毛泽东指出: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3)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异同在于:
不同点:
“二次革命论”强调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
毛泽东“两步走”思想则强调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明确指出两个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了其内在联系。
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