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3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

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

三、消毒、灭菌、隔离技术.

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五、手卫生规范

六、医院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

七、医院废物的管理

八、职业防护

?

?

县中医医院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

即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

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有:

1.泌尿系感染

2.上呼吸道感染

3.下呼吸到感染

4.胃肠道感染

5.心血管系统感染

6.烧伤感染

7.浅部切开术后感染8.皮肤化脓性感染

9.腹内感染:

腹腔内出现脓肿或腹膜炎症状

10.骨髓感染

11.败血症

12.细菌性脑膜、脑室炎13.胸膜腔感染

14.侵犯心脏瓣膜的(包括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15、心肌炎或心胞炎16、血管相关性感染17、输血相关感染

18、感染性腹泻

19、抗菌药物相关的腹泻20、病毒性肝炎

21、腹水感染

22、颅内脓肿

23、椎管内感染

24、深部手术切口感染25、器官或腔隙感染26、软组织感染

27、乳腺脓肿或乳腺炎28、脐炎

29、婴儿乳腺炎

30、关节或关节囊感染31、阴道穹隆部感染32、急性盆腔炎

33、子宫内膜炎

34、男、女性生殖的其它感染

35、口腔感染

36、其它部位感染(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个系统的感染,通常为病毒感染,如:

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皮症:

如单纯泡疹、水痘、带状泡症)等等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显的潜伏期,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脓毒血症引起的)或在原感染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院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炎性灶的周边器官蔓延。

6、有菌群失调而无症状。

7、在我们住院患者中经常有院感病例发生,那么我们每个科室都设有感染监测员,一个医生,一个护士,负责科内的监测工作。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的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感染监测分三个方面: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报告卡带“*”的为必填项目

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男女出生日期*:

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月天)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

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患者职业*:

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

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不详

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献血员)

(2)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填写)

发病日期*:

年月日(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

诊断日期*:

年月日时分

死亡日期:

年月日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

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期、?

期、?

期、胎传、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传染病

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

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

报告医生:

填卡日期*:

年月日

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

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

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

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尽可能填写。

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

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低龄儿童患者尽可能用出生日期。

实足年龄:

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

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

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学生与幼托儿童患者填写学校(幼儿园)与班级。

联系电话:

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

现住址必须完整,农村填写到行政村下的自然村,有门牌号的应记录,城镇居民填写到门牌号。

基本格式为“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区),某某乡镇(街道),某某行政村(居委会)某某自然村”。

如果不能填全,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址。

职业:

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

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

本次诊断日期,具体到时分。

死亡日期:

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

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

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

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

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及联系电话:

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及其负责疫情管理的联系电话。

报告医生:

报告医生签名。

填卡日期:

填写本卡日期,到时分。

备注:

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注:

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三、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好方法)

1.消毒:

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媒介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指数,10?

常用的消毒溶液有:

戊二醛、络合碘、84液等。

中度危险物品(仅和皮肤粘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区域内的物品),一般采用消毒的方法。

但内窥镜,体温表必须用高消毒法,中度危险物品包括:

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2.灭菌:

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

高压蒸汽灭菌:

各种手术器械、穿刺针、注射器。

?

干热灭菌:

各种油剂、粉剂、膏剂之类,如石蜡油、凡士林、滑石粉、九华膏等。

?

低温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环氧乙烷)人工移植物。

灭菌指数,10?

高度危险物品:

是指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器官内部的器材,高度危险物品应采用灭菌的方法。

如:

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活检组织钳等

3.标准预防:

根据1996年HICPAC,由原来的隔离A系统修订为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与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其特点为:

?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强调双方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也防止医护人员传至给病人。

?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主要防护措施包括:

手卫生、戴手套、穿脱隔离衣,戴口罩,防护目镜、面罩、以及安全注射,同时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的污物及医疗器械。

在我们的医疗护理操作中,一切按标准预防的措施实施,那么我们也就切断了医院感染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

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射剂量,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3、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指征。

5、注意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五、手卫生规范

我们平时不要小看洗手,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用手工作,我们的手时刻跟外界物质接触,外界环境中含有许多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那么这些病菌就有可能常住或暂住在我们手上,若我们不将这些暂住的致病微生物去除,就有可能造成自身或他人感染,即也有可能造成院内感染。

1、暂住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常住菌:

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培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梭状杆菌等。

3、手卫生:

即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4、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病菌的过程。

5、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细菌总数?

10cfu/c?

.

6、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上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细菌总数?

5cfu/c?

.

7、洗手指征:

?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至清洁部位时。

?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与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

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

?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物品之前。

?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8、手卫生监测:

医疗机构每月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病房,骨髓(器官)移植中心,icu,新生儿室,母婴室,血透室,烧伤病房,感染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