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3275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造中学七年级思品参评研学案文档格式.docx

针对性

30分

学习目标设计合理,可观察可测量

学习的路线图清晰,有效引导学习

突出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

规范性

体现教学设计的思路,突出师生研学过程

内容直观,层次清楚,容量恰当

格式清晰,文本简洁,结构完整,逻辑性强

操作性

体现学科和课型特征

学习活动设计合理,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等级

A

B

C

D

(100-86)

(84-70)

68-54

52-40

综合评价:

 

(请准确填写学校、学科、年级、时间、备课组成员、课题、课时、课型等内容)

《自己的事自己干》研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并理解自立的含义,能对自立的表现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

2、通过辩论懂得自立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3、知道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的道理;

4、知道依赖思想的危害性;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能力;

2、掌握培养自立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3、提高文本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立的积极生活态度,在活动中体验自立的快乐;

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

自立的含义、重要性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

【预习领航】

(课前完成)

仔细阅读课本34页——40页的相关内容,试做下列练习。

1、自立就是。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也是的过程。

3、自立不是。

不是依赖。

4、依赖使人丧失的能力和精神,依赖使人缺乏生活的,造成。

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

(8分钟)(要求:

①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试着找到答案,用铅笔试着划书。

②在下列问题后面标注答案所在页码,即P__。

③教师和3位学生小老师负责指导。

④自主学习成果交流)

1、自立的含义?

/什么是自立?

2、自立对一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重要性)?

3、依赖思想有什么危害性?

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

我能自立吗?

(8分钟)

阅读教材P35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各种自立的表现,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

依据教材中提到的关于自立的表现,展开小组讨论,对自立表现进行分类;

任务2:

小组合作,将分类的情况做成表格,在表格中单列一栏“我的自立”,每个学生都写下自己的自立表现。

【合作探究2:

我们来辩论】

【学习要求】1、阅读教材P36页案例和P37页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2、确定自己小组是正方还是反方,3、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和教材内容以及自己的知识,正反双方开展5分钟的辩论。

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研学问题):

培养自立能力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任务2(研学问题):

自立是不是应该完全摆脱父母,拒绝帮助?

【合作探究3:

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学习材料】200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

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

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

探险之路才走一半,开始野炊做饭,日本孩子个个都熟练的做着美味的食物,享受着自己的成果,中国儿童因不会做饭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

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

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

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为什么日本的少年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

第四环节【目标达成检测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

1、陶行知曾说: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似很舒适,实际上这种生活将会使人()

A享受生活的乐趣,体会人生的美好B具备生活的能力和责任感

C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D降低自立生活能力,甚至因贪图享乐而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关于自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需要他人的任何帮助

B、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

C、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

D、走上了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3、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

“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有学会自立才能在社会上生存B、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劳动

C、学生不能对家长有任何依赖D、人类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

4、自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以下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A李军家的分工:

妈妈打扫卫生,爸爸饭后洗碗,李军的任务就是学习。

B小梅每天早上总是让妈妈叫她起床,并把早饭给她准备好。

C小青每天睡前总是先将闹铃上好,早上听到闹钟一响就立即起床。

D吴明打算参加暑期夏令营,但因需要自己洗衣服就放弃了。

5、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日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

这表明………()

A、我们的自立能力已经很强了 

B、我们已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C、我们还没有完全的自立能力 

D、我们正在经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时期

二、多项选择

1、一位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上大学不到两个月,就致信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诚恳地请示停止对她的资助,将这部分钱转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她在信中写道:

……她准备通过做家教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灰锻炼自己,实现自立。

这表明这个同学认识到:

()

A.接收资助是有伤自尊心的事情B.只有自立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C.人生必须走向自立D.还有很多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2、幼年时我们对父母的“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人生需要自立,对于青少年而言,自立应该()

A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

B彻底摆脱父母和老师

C只要有自立的意识就可以了D自己参加各种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3、自立的前提是要能自主。

下列关于自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采纳别人的建议 

B、遇事能自己拿主意,什么事都能独立完成 

C、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能力。

三、问答题:

阅读教材P41页漫画:

思考:

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讨论:

1、依赖思想有什么危害性?

请举例说明。

第五环节:

【小组评价】

(2分钟)

一、同桌交换学案,互相检查评价。

批语:

【学后反思】

学习本课后,我有如下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学设计

学校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中学

备课组

七年级

教学内容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指导教师

梁永胜、刘艳芬

课时

课型

教材简析

课程标准依据: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自尊自强”部分: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本框“自己的事自己干”包括“自立人生少年始”“人生需自立”两目,分别介绍自立的含义和表现,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框内容理论性不强,主要是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比较丰富有趣,也切合学生实际。

而第二框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与本框“人生需自立”在知识内部结构上互相承接,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整合,把这一目内容归并到第一框教学中,让第一课内容更完整,第二课内容更清晰。

教学目标

懂得自立的含义;

了解自立的表现,即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懂得自立对自身的意义(重要性);

知道依赖的危害。

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自立意识、锻炼生存能力;

掌握培养自立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明确在法治社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自立的表现及其意义,基本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明白自立对自身的意义,在活动中体验自立的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在学案中设计基础知识填空。

见《学案》

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填空题。

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3分钟)

故事品味:

小狮子的故事(文本见投影)

教师导语:

为什么当年那只跑出去的小狮子能顺利存活下来?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围绕教师的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

帮助学生明白:

能否培养自立的人生态度和能力,决定着不同的命运。

自主学习

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原则,设计了四个问题,要求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围绕教师的问题开展“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交流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做好笔记。

三位小老师和教师一道对学习困难学生适时点拨指导。

通过“问题导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文本阅读能力,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

合作探究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5:

自立的表现。

引导学生对自立表现分类;

请学生将自立的表现和自己对上号;

任务3:

指导学生交流展示

依据教材中提到的关于自立的表现,展开小组讨论,对自立表现分类;

小组合作,将分类的情况做成表格,在表格中单列一栏“我的自立”,每个学生都写下自立的自立表现。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立的多种表现,让学生懂得:

自立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开展过程性评价。

合作探究2

组织学生辩论交流:

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教材P37)形式:

分正方和反方,开展自由辩。

教师讲清辩论的规则,活动的目的。

辩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辩论,正方:

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反方:

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辩论后,小组长要根据课本观点总结,并说说心得体会。

此处安排辩论及训练,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自立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树立从小培养自立能力,逐步摆脱对父母依赖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如果缺乏自立能力,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合作探究3

组织学生阅读案例“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引导学生认识到缺乏自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