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302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20分)

班级开展主题为“致敬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理解英雄内涵】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力以(fù)□、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波德莱尔)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黄宗羲)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爱()会力以()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厉害B.利益C.利害

【答案】1.

(1).戴

(2).赴2.C

【铭记英雄历史】

3.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答案】D

【感受英雄风范】

(一)

4.将下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①______,②______”,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千万间,③______”,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④______”是睥睨一切的非凡气度;“⑤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⑥______”是勇往直前的乐观和自信。

【答案】

(1).①二者不可得兼

(2).②舍生而取义者也(3).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④自缘身最高层(5).⑤会挽雕弓如满月(6).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

5.填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化用南宋诗人①______《卜算子·咏梅》的句子。

原句是“无意苦争春,②______。

零落成泥碾作尘,③______”。

【答案】

(1).①陆游

(2).②一任群芳妒(3).③只有香如故

【发扬英雄精神】

6.下面文字是同学写的学习体会,请帮助修改完善。

这些天,同学们在阅读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了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的英雄事迹。

大家联想到近期西南边疆官兵的故事,发出向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学习的热情。

抗美援朝的英雄曾激励了几代人,今天子弟兵续写英雄的故事,继续激励着我们。

(1)画线语句搭配不当,请修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崇敬英雄,更要奋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B.记录英雄故事的文章,常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

C.解放军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第一节,是和平时代的英雄。

【答案】

(1).

(1)将“发出”改为“激发”

(2).

(2)A

二、阅读(54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按要求填空。

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______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______国”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③______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答案】

(1).①贪婪

(2).②小人(国)(3).③周进

8.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

参照示例,选择一项举例分析。

序号

作品

关注点

《朝花夕拾》

“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

《名人传》

传主的典型事例反映的精神品质

《艾青诗选》

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示例】《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

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

【答案】①示例:

称呼阿长,从“回忆中的我”视角,叫她“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②示例:

贝多芬,在经历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缺失、经济的窘迫之后,仍能创作出《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一系列不朽的杰作,反映了他直面苦难、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③示例:

诗人创造了“太阳”“火把”“光”等明朗、热烈的意象,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粮食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

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

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

一进门就对老伴说:

“有吃的吗?

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

”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

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

“这一整天都没吃?

“上哪吃去?

”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

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粱饼子给他。

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

“有情况啦?

“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

“我又不傻。

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

”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

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

“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

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

“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

你看着办吧!

“有难处,这不假啊!

”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又说道:

“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

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

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

这不都是为了咱……”

“唉!

装吧装吧!

啰嗦个啥!

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

“对!

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

说实在的。

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

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

”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粱面装进了干粮袋。

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

“该够啊!

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

”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

“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粱面呢!

“这两天没吃啊?

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

“饼!

也行啊!

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

”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

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

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

用手掌抹了抹嘴,说:

“留给铁栓吧!

“你喝了它吧!

”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

“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

嗨!

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

”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

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

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

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

“老寿,你放心。

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

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

”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

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

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

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

(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

9.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老寿:

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

(1)_________→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

(2)_________

老甘:

(3)_________→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

10.品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

“有难处,这不假啊!

”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11.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

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

12.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

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答案】9.

(1).

(1)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

(2).

(2)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3).(3)准备转移队伍

10.老寿已决定为革命献出所有粮食,清楚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困难,因此感到愧疚,无法直面老伴。

这个细节反映了他复杂的心理。

11.要点:

①脾气急躁,心直口块;②个性坚强,深明大义;③体贴温柔,爱护家人。

12.合乎题意即可。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

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

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

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

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

“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

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

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