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2937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6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

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交流:

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

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

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

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

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

(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

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

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

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

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

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

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

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

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

(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

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

猜猜邵亦锴的爸爸在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

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

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

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是3角的书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

还要付多少?

如果付1元5角,要找回多少钱?

如果付2元,要找回多少钱?

如果用1元钱去买这几样东西,最多可以买几样?

哪几样?

如果买两样,可以怎么买?

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习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

这一环节的安排呼应开头,再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010-12-2807:

42:

22)

标签:

杂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

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

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

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

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人民币)。

[说明: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二、认识元、角、分

1.认识1元。

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

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

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

(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他拿的是1元吗?

你是怎么认识的?

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

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

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认识1角和1分。

(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吗?

要求:

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

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

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分一分。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

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

(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

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

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

(10角就是1元)

10角就是1元吗?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角、2角、3角……10角(1元)。

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

(板书:

1元=10角)

启发:

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

一起来数一数。

1角=10分)

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教学“试一试”。

(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应用拓展

1.提问:

(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拿1张5角;

拿2张2角和1张1角;

拿1张2角和3张1角;

拿5张1角。

2.谈话: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

(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

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你买了什么?

你是怎样付钱的?

找回了多少钱?

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

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人民币(B)

2009-08-1016:

01:

38说两句标签:

一年级苏教版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

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设计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

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