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279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4)▲,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7)▲,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8)▲,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9)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憔悴(cuì)分歧(qí)寥廓(liào)

B.嫩芽(nèn)屏息(píng)威慑(shè)

C.脸颊(jiá)停滞(zhì)贮蓄(zhù)

D.匿笑(nì)惭愧(kuì)澄清(chén)

3.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4分)

哑雀无声梦寐以求玲珑剔透刻骨明心

轮翻轰炸小心翼翼绝处逢生喜出忘外

错别字

改正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活动课上,大家各得其所:

男生们都涌进了足球场、篮球场,女生则选择了她们喜欢的羽毛球。

B.读书自然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间的千滋百味,不过,有时不求甚解也是特定情境下可以选择的一种读书方法。

C.汉字听写大赛真是对基本功的大考验,看到冠军们得意洋洋的笑容,不得不为他们鼓掌。

D.听他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因为我只考虑自己感受,所以大家才不愿意跟我交友的。

5.右图是最近网上走红的《西游记》最新影视版本中的卡通人物造型。

(3分)

这个人物是谁?

请根据小说中的相关内容,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

6.班级开展主题为“竹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材料,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7分)

【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

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

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竹倍受中国人民喜爱,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

【材料二】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

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三】昨日笔者携友人去总统府游玩时,发现在景区内东园入口,竟有大片的竹林遭到了游人刻画,刻画数量之多,“个人签名”足不下数百条,其中很多为新近刻画,字迹还十分新鲜。

游客经过,不免感觉扫兴。

——选自“光明网”(xx.10.13)

(1)请将【材料二】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用正楷字抄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3分)

(2)请根据“竹”形态的特点,说说“竹“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补全下面的句子。

(2分)

竹,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

竹,中空外直,▲;

竹,生而有节,▲。

(3)请你针对【材料三】这则新闻,为总统府景区创作一条标语,呼吁游客文明参观。

(2分)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

(15分)

【古诗阅读】(4分)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这些诗句也是描写春天各个阶段景致的,在时令上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句是()(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这首诗紧扣季节特征写景,诗人很讲究炼字。

请举例说明。

(2分)

【帮帮你】炼字:

根据内容和意境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古文阅读】(11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雍也》)

⑤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⑥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8.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小句画一处,共两处)(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

(16分)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

⑨春天像▲。

⑩春天像▲。

12.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可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依次为:

盼春、□□、□□。

(2分)

13.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简要说说第一段在朗读时,怎样把握带点语句的感情基调和语气。

(2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4.第⑤节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卖弄”在文中贬词褒用,请你用它原来的感情色彩再造一个句子。

(3分)

15.默写出文章第⑧至⑩节空缺的内容,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比喻的。

(4分)

16.同样是写“花”的文字,下面这首小诗和《春》第④节迥然不同,请说出其中两点。

(3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1分)

生日里的康乃馨

朱晓军

①有一次,我去老家沈阳出差,早晨,母亲用毛巾包着几个煮鸡蛋进来说:

“今天是你的生日,来,妈给你滚滚运。

”我犹若回到童年,转过身去,让母亲给滚运。

②小时候,不论家里多么窘迫,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母亲都要给我们煮一个红皮鸡蛋。

然后,母亲手握温热的鸡蛋给我们滚运,让鸡蛋在我们的头顶、后背、四肢和手心统统滚一遍。

母亲说,这是滚红运,滚过运之后,这一年也就顺畅了。

少不谙事,母亲滚运时,我往往会感到不耐烦。

母亲滚完运,把鸡蛋交给我时,我急忙磕破,剥皮,吃掉,似乎滚运是母亲的事,鸡蛋是属于我的。

③鸡蛋从我白发斑驳的头顶缓缓滚下时,突然一股暖流流过我的后颈、脊背,又流上肩膀、手臂……我想回头看看,瘦小的母亲已年过古稀,背驼了,腿弯了,是怎样够到我的头顶,又怎样让鸡蛋有力地在我的躯体上滚动的。

我想弯一下腰,让母亲不那么吃力,可是不能弯下,站着滚运不仅流畅,而且如同奔流的江水一泻千里。

我知道,只有昂首挺胸地站着才不辜负母亲的这份厚爱。

④母亲滚得十分认真细致,生怕有疏漏。

她那双曾像丝绸般柔软而细腻的手已变得枯枝似的僵硬粗糙,可在滚运的那一刻却遒劲有力。

母爱是纯粹的、执着的、坚定的,像脐带里的热血在我的脉管里流淌着,汇向心脏。

我两眼蒙蒙,泪盈满眶。

我不相信滚过运后会走红运,我想母亲也不会相信。

她出生于大户人家,外祖父是清朝的二品官。

母亲有文化,当过妇产科医生,她用那双手不知将多少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

母亲坚持数十年给我们滚运,那是坚持着那种母亲特有的祝福。

⑤又逢生日时,我在距母亲500多公里的哈尔滨,自从大学毕业以后,我已在这个城市打拼了20多年。

早起,我看着餐桌上的一盘鸡蛋,不由得站了起来,一股暖流在血液中涌动,似乎母亲就站在我的身后,踮着脚在给我滚运。

暖流顺着我的头顶流向身体,流到四肢。

我突然想道,48年了,每逢生日母亲都想着给我煮鸡蛋和滚运,我怎么就没想到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呢?

我想送给母亲一个礼物,感谢母亲在48年前的这一天,冒着生命危险把我带到这个世上,感谢48年来母亲给我的呵护和祝福。

⑥我拨通了沈阳一位朋友的电话,恳请他帮我买一束康乃馨,给母亲送去。

⑦傍晚,朋友打电话说,母亲接到鲜花时目光流泻着幸福,欢喜得像个孩子。

母亲说,这是她这辈子收到的第一束鲜花。

这一年母亲已79岁了。

为什么我早没想到给母亲送花?

原来,让母亲欢喜和幸福是这么简单。

(摘自《读者》2011年第7期)

17.文章标题是“生日里的康乃馨”,请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2分)

18.文章一共写了两次母亲为我“滚运”,请仿照示例,概括另一次。

(2分)

示例:

“小时候”,母亲用丝绸般柔软而细腻的手给我“滚运”,我不以为意。

19.文中多次提到滚鸡蛋,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20.品析文章两处划线句,按要求答题。

(4分)

(1)赏析下面句子。

(2分)

母爱是纯粹的、执着的、坚定地,像脐带里的热血在我的脉管里流淌着,汇向心脏。

(2)说说下面句子含义。

(2分)

我知道,只有昂首挺胸地站着才不辜负母亲的这份厚爱。

三(30分)

21.请在下面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