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133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

 

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

【概述】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此环节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复苏、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多发伤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人工气道的种类:

简易人工气道:

口咽、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氧疗是指将氧气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患者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提高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改善损伤组织的供血、供氧,恢复组织有氧代谢的功能并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

氧疗是使用氧气来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1.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搏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

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缺氧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发绀。

【诊断要点】

1.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1)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2)对于意识不清、尤其昏迷的患者可预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的误吸人肺。

(3)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清除。

(4)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的通道。

2.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1)上呼吸道:

舌后坠、异物梗塞、分泌物梗塞、喉痉挛、咽喉水肿。

(2)下呼吸道:

咳嗽反射消失、异物梗塞、分泌物梗塞、出血、肺炎、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痉挛。

3.氧疗的适应证单纯低氧血症、单纯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储留。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

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2.熟练掌握危重病患者的气道管理技术如掌握在环境要求、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时机及方法、气囊的压力、导管的安全等方面的技术。

预防和熟练处理人工气道并发症。

3.控制性氧疗是指吸氧浓度根据患者情况严格进行控制。

非控制性氧疗是指氧浓度无法严格控制。

临床上多采用非控制性氧疗;非控制性氧疗的方式包括鼻导管给氧法、鼻塞给氧法、面罩给氧法、控制性氧疗是指吸人气含氧浓度在24%—35%之间,特别适用于呼吸调节功能异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可避免高浓度给氧所导致的呼吸抑制。

【处置】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常用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方法有:

(1)手法开放通道:

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操作者站在患者头前,双手示指放在患者下颌角处,向前向上将下颌角提起,使患者的下牙槽平面高于上牙槽平面。

(2)口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方法有两种: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和反向插入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指在舌拉钩或压舌板协助下将口咽通气管插入正确的位置,是临床插入口咽通气管的最常用方法。

(3)鼻咽通气管:

是用于解除从鼻至下咽段的呼吸道梗阻。

由于其对咽喉部的刺激性较口咽通气管小,因而清醒、半清醒和浅麻醉患者更易耐受。

鼻咽通气管常由塑料或软橡胶制成。

(4)面罩加简易呼吸器通气:

面罩是可将通气环路中气体输送至患者肺部的一种呼吸道管理器械,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由主体、面部密封圈和接口组成。

适应于没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为短时间手术进行吸入麻醉;气管插管前给氧(去氮);初期复苏时进行辅助或控制通气。

优点是简便快捷无创。

操作技术包括放置面罩和维持气道通畅。

面罩可引起口、下颌骨、眼或鼻周围软组织压伤。

呼吸道不通畅时可引起喉痉挛或呕吐误吸。

(5)喉罩导气管(LMA):

喉罩由通气密封罩和通气导管组成,1号用于体重6.5kg以下小儿,2号用于6.5一25kg体重的小儿3号用于小儿或小体重的成人(>25kg),4号用于正常成人。

喉罩可经口插入至喉的后方,然后通过气囊充气封闭声门。

正压通气可验证其位置是否适当,当气道压超过1.47一1.96kPa(15一20mmHg)时,通常有漏气。

当气管不能显露时,喉罩能建立通气道,也可用于引导放置气管内导管(直径6mm的气管内导管能通过3号或4号喉罩)。

喉罩不能防止反流或肺误吸需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放置。

(6)联合导气管又称食管气管双腔气道:

食管气管联合导气管(ETC)简称联合导气管。

ETC特别适用于医院内外的急诊抢救,择期手术中则特别适用于气管插管困难或禁忌采用气管插管以及有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

尤适用于解剖学异常所致困难气道的患者。

在ETC应用中注意:

由于应用ETC时,因无法进行气管内吸引不主张长期应用,故在患者病情稳定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早更换成气管导管。

(7)经口气管插管术:

最经典最常用的插管方法,是快速建立可靠人工气道的方法。

经口直视下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用喉镜暴露声门。

(8)经鼻气管插管术:

①盲探经鼻气管插管:

在经口途径有困难时应首先考虑经鼻途径。

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主要包括呼吸停止;严重鼻或领面骨折;凝血功能障碍;鼻或鼻咽部梗阻;颅底骨折。

②明视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通过鼻腔方法同盲插,声门暴露方法基本同明视经口插管法。

当导管通过鼻腔后,用左手持喉镜显露声门,右手继续推进导管进入声门,如有困难,可用插管钳夹持导管前端送入声门。

检查确认导管位置并固定。

(9)逆行气管插管术:

指先行环甲膜穿刺,将导丝经环甲膜送入气管,通过喉部,到达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将气管导管沿导丝插入气管。

清醒、麻醉患者均可实施。

(10)环甲膜切开术:

需要经验、技巧及特殊器械。

环甲膜切开造口术的优点:

比气管切开造口术快;安全,很少由于外科技术失误,对于不常操作的人相对容易;对纵隔干扰小;对体位要求相对低;在急诊及ICU经常使用。

适应证:

①无法经口或经鼻插管,或插管失败;②严重面部创伤;③口咽部梗阻,如水肿、感染、腐蚀、过敏、吸入性损伤、异物、肿瘤等;④人工气道可能需要维持一周以上。

禁忌证:

①小于10岁;②喉挤压伤;③喉肿瘤;④声门下狭窄;⑤进展性血肿;⑥凝血功能障碍;⑦未经培训或经验技巧不足。

(11)环甲膜/气管穿刺扩张造口置管术:

适应证和禁忌证同环甲膜切开造口术,对外科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有专用套装。

(12)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建立及管理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具体为:

1)检查气道,明确引起气道急症的原因。

2)放置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分侧肺通气。

3)肺泡灌洗并作病原学检查。

4)用于困难气道插管。

5)成功率高,损伤小,安全性高。

(13)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适宜于在择期条件下使用,需紧急呼吸道控制的患者,不能触及环甲软骨的患者及小儿患者是此种方法的禁忌证。

2.作好人工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1)人工气道的固定:

人工气道建立后,首先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

由于患者随时存在脱管的危险,对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必须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

(2)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充盈度:

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mmHg,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地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压坏死。

常采用有双套囊的导管,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气管粘膜局部压迫。

气囊漏气判断:

如果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道压力过低,在排出体外段气道漏气后即应考虑气囊破裂,此时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喉鸣。

(3)人工气道的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

恒温湿化、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是最常用的湿化方法。

湿化装置温度设置在32一37℃,气体相对湿度95%一100%,24小时湿化液量至少250ml。

雾化吸入及给药:

雾化吸入通过文丘里效应将药物水溶液雾化成5—10μm微滴送入气道后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

使用恒温湿化器配合间断以压缩气源为动力雾化吸入,是使用呼吸机时的最佳湿化方法。

(4)人工鼻又称温一湿交换过滤器:

其作用原理是:

当气体呼出时,呼出气内的热量和水分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

人工鼻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

(5)吸痰:

人工气道建立后,吸痰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护理,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

吸痰的次数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原则上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

吸痰方式: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注射器吸痰法,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

吸引负压要求为10.7一16.OkPa(80一120mmHg)。

吸痰管及吸痰时机的选择:

适时吸痰,每次均须更换无菌吸痰管。

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0一15秒吸痰前后给予2—3分钟纯氧吸氧。

(6)气管导管的拔除:

拔管前应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拔管前0.5—1小时静脉应用地塞米松5mg。

充分清除口咽部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吸高浓度氧气数分钟,在吸气期拔出导管。

气管切开导管拔出后,局部可用蝶形胶布固定,无需缝合,数日后创口愈合。

3.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内给氧用直径lmm的给氧管放入导管内3一6cm供氧,流量为1—3L/min。

【注意事项】

1.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

气道管理技术是危重病医学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危重病患者救治过程中发挥作用。

2.氧疗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防止氧中毒;加强氧疗用品的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防止火灾。

氧疗的副作用:

二氧化碳潴留、肺泡萎陷、肺不张,氧中毒;婴儿接受氧疗时,高浓度氧气会导致其失明。

3.在气道管理中,除人工气道导管与气囊管理外,气道湿化、排痰和氧疗是三个重要环节,它们相互影响。

注意呼吸道清理,当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有痰痂形成,或气囊破裂漏气时,应及时更换导管。

1—2周更换一次。

4.防止意外脱管、人工气道阻塞、气管粘膜坏死、出血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出血及休克处理

【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是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

1.休克诊断要点

(1)神志:

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

苍白,湿冷,口唇及肢端发钳。

(3)呼吸:

浅快,微弱。

(4)脉搏:

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①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②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③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