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3篇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3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3篇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校内用户的好友人数在200人以内。
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占8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
校内用户添加好友的途径主要有站内搜索、他人申请和通过好友链接,分别占%、%、%。
(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内的发展扩散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用户的交往范围主要是原本认识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爱好、家乡等)的人群,用户大多无意于过多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
因此,校内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络上的延伸。
2.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的易于接受性
添加好友时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选择三项排序,结果显示如表1,我们对第一、二、三位进行赋值,分别为3分、2分和1分,经计算得出,选择好友的依据比较重要的三项是“学校和专业”、“家乡所在城市”和“兴趣爱好”,而对于“相貌”、“性别”和“年龄”等个人本质特点,则相对来讲不构成大多数人选择好友的依据。
②
按照社会学的概念,即地缘性、业缘性和趣缘性成为大多数人在校内上选择好友的主要标准。
3.交往动机的去功利性
在“使用校内经常做的事情”的调查中,按照选择人数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位于前三名的是“查看好友的空间、状态,看帖并且回复”、“更新自己的空间,查看留言并回复”和“搜索寻找熟人(同学、同事、朋友)”,分别占总数的%、%、%,均超过半数。
还有%的人选择“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内的过程中,大学生用户经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交流沟通,包括查看校内空间(主要是好友空间和自己空间以及新的到访者空间)和校内沟通(主要是查看留言、站内信息或者回复);
二是寻找熟人。
%的用户表示不经常浏览陌生人的空间,只有%的用户会经常和陌生人打招呼。
由此说明,大学生用户使用校内的功利性不强,一般只是单纯的交流沟通和寻找熟人。
绝大多数用户对于查看陌生人的空间动态、和陌生人聊天并不积极,也就不存在带有结识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
校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累人脉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会发挥实质性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4.遵循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
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习惯,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在络上进行,一部分交往则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比如日常见面、发短信、打电话等)并且辅以络交往。
在本次调查中,具体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内上保持联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没有联络,而有些朋友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和校内上都保持着联系。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内的使用中,在其他络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校内对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内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户使用校内前后的人际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调查中,有%的人认为,使用校内后跟生活中原来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变化。
认为校内使原有朋友关系更加亲密的用户仅占%,这部分用户主要通过校内寻找到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从而重新建立现实联系。
很多被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的朋友关系与校内的使用关联不大。
通常的情况是,原本现实世界就经常联系的朋友不仅在校内上经常互相访问查看,而且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原有关系;
而对于另外一些平常就疏于联络的朋友、同学,通过校内找到后,也仅仅只限于在校内上保持着非经常性的联系,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仍旧几乎没有。
2.对于通过校内新结识的朋友,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这里“通过校内新结识的朋友”指的是加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浏览的“陌生人”。
调查中,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也就是说通过校内新结识的朋友占少数。
同时,对于校内上结交的新朋友,在线下经常联系的仅占调查总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校内用户对于校内上结交的新朋友基本不会在线下往来,即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校内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不大,原因有两个:
其一,校内是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络平台。
这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络平台,可以说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方式和现实人际交往在络世界的延伸。
其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触络媒介的素质相对其他人群较高,心态比较冷静、理智、成熟。
调查显示,他们无意于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无意于浪费太多时间在寻求自我肯定和认同的聊空间,当然也就更不会把络上的朋友带到现实世界中来。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二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教材改革,各个学科都突出强调要求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内容删去了,或是轻描淡写一笔,而具体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给那些基础较好,学习主动的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学习空间,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较被动的学生来说,却是很不利的。
例如: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上自我防护与络黑客》,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大概只需15分钟就可以讲完,但相信大部分学生仍然对“黑客”不是很了解,甚至连作为老师的我,也只不过略知一二:
黑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么技术“黑”人的呢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同与其它学科的是,这门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练习,基本上每节课讲授20—25分钟,其余的就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是学生做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在联系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分析、讲解。
而在这20—25分钟的练习时间里,不给学生定一个主题或一个目标,他们的练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用20分钟的时间确定题目,再用10分钟的时间查找素材,然而,这种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与其让他们每节课那样漫无目的地去练习,倒不如把一些学生们很感兴趣但书上轻描淡写的主题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讲,即这样一个过程:
确定主题——从internet上搜索资料——做成自己的“讲课”课件——同学们自己讲(大家一起讲)。
按照这一方式,我把“黑客”这一课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用5次课的时间做出自己的课件,然后在第六节课上大家一起讲,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成功地解决了powerpoint的练习和黑客的学习这一问题。
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的讲课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实了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实践,更加直接地去接触核心问题(每节课的重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肤浅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尽可能从internet这个大海一般无穷的宝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适合于学生的纵向发展。
第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电脑室里,用多媒体设备加传统讲课方法,充分地体现出多媒体络教学的优越性,又不失传统教育的精髓,而通过学生自己讲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此次成功的尝试,笔者认为这种讲课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根据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教师讲课时间和学生实际操作时间之比大约在1:
1或者5:
4,即:
学生要有大部分的时间去自己实际操作,因为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注重操作的学科,所以说,每节课学生都有20—25分钟的时间去独立操作,老师的每个课题都可以给学生4—5节课的时间去准备。
其次,有丰富的资料来源。
电脑室里的每台计算机(学生用机)都是和internet相连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上课时)通过internet来查找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报刊、光盘等那样烦琐了。
最后,有绝对的知识技术保证。
根据我们新教材的安排,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学习了word文本编辑技术,internet操作,熟练掌握了上搜索技术,随后紧接着学习powerpoint。
因此,学生做起来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资料从上搜索并下载下来,利用自己的创造思维,把资料合理的搭配起来,最后再讲述出来,即便个别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随时指导解决。
除了以黑客为主题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的如“关于日军侵华的历史事件”、“关于地球上的生物演变过程”、“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等等,都可以拿来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做成课件来讲授,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利用internet的庞大库,发展“第二产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练习方式。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大学生就业:
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
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
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
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
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
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
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
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
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二、大学生就业:
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
对此,专家建议:
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
“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
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
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
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