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93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docx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高考大题集训四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考大题集训(四)

生物与环境

(40分钟 100分)

1.(16分)(2017·聊城模拟)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其演替的部分阶段。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844

(1)图3中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叫群落的________结构。

图示湖底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图中的群落最终将演替到________阶段。

其中,造成湖底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填“光照”“温度”或“水”)。

(2)在图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青蛙属于______________。

繁殖季节蛙声一片,青蛙在雌雄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

若青蛙类群增加100kJ的能量,则至少消耗生产者________kJ的能量。

图中没表示或没能明显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还有空气、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等。

(3)若调查湖泊中乌龟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若调查该湖泊中小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在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________等因素。

【解析】

(1)湖岸地面到湖底生物的分布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该结构属于水平结构。

图中的演替从裸底阶段开始,属于初生演替。

若环境条件适宜,则群落将最终演替到森林阶段。

造成湖底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

(2)青蛙以昆虫为食,属于消费者。

蛙声属于物理信息。

计算青蛙至少消耗生产者的能量,则食物链为植物→昆虫→青蛙,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青蛙至少消耗生产者的能量为100÷20%÷20%=2500(kJ)。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空气、太阳能等。

(3)调查活动范围相对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

调查小动物种类丰富度时,要注意定点、定量取样和采集。

答案:

(1)水平 初生 森林 光照

(2)消费者 物理信息 2500 能量(阳光、热能) (3)标志重捕法 定量

2.(16分)(2017·成都模拟)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

如果坎昆会议制订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请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845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则乙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可知,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2)图1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所以过程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传递给C的能量为5.8×109×10%-(1.3+1.5)×108=3.0×108(kJ),故传递给A的能量为3.0×108×10%=3.0×107(kJ)。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

(1)CO2 全球性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

(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即可)

3.(16分)(2017·安徽六校联考)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水体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846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设该生态系统中除微生物外只存在鲤鱼、沼虾、藻类,据图乙可知,当鲤鱼体长为4.2cm时,若要增重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kg。

(3)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因为该体长的鲤鱼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所以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从图乙可以看出鲤鱼体长在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若鲤鱼增重24kg,有18kg来自藻类,6kg来自沼虾,求消耗藻类的最小值,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消耗藻类最少为:

18÷20%+6÷20%÷20%=240(kg)。

(3)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低,因此选用绿藻较好。

鲤鱼体长大于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约为3∶1,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2)240

(3)绿藻 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约为3∶1,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4.(16分)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生态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847

(1)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如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的能量金字塔。

在图甲中,鸟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______(字母)营养级层次。

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__”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由于新农村建设在此选址修建,部分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了前后不同的群落,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

人们的种植活动也干扰了昆虫、鸟类等的信息素的传递,动物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

(3)由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导致荒地的土质和湖泊的水质发生了恶化,对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造成了影响。

在调查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影响时,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

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稳定性,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解析】

(1)在图甲中,鸟与昆虫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蛇占了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在图乙中属于A、B营养级层次。

在自然状况下,由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昆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不同的群落其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昆虫、鸟类等的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3)调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影响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该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最终会崩溃。

答案:

(1)捕食和竞争 A、B S 负反馈

(2)次生演替 物种组成 化学信息

(3)取样器取样 抵抗力 有一定限度

5.(18分)(2017·哈尔滨模拟)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甲。

请分析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848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甲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

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都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解析】

(1)样方法只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昆虫,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昆虫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比例增加,通过捕食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以及寄生在植食性害虫体内,使植食性昆虫数量下降。

(3)山绿豆和荔枝对光照要求不同,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4)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不被同化,形成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荔枝园里要定期清除杂草,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腐生性昆虫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

(1)不能 因为有的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3)垂直结构

(4)见下图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分解者 营养

6.(18分)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______。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

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