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913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

1、纸盒烧水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盒烧水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纸盒烧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

纸盒烧水的原因。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三脚架、图画纸、回形针、胶水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平时,我们来烧水的水壶有哪几种?

除了水壶还能用什么烧水?

2、(出示纸盒)这只纸盒能烧水吗?

回答:

铝水壶、铜水壶、铝锅、搪瓷锅等。

学生讨论:

能。

因为……不能。

因为……解决方法:

实验

二、学习新课

1、讲解:

实验目的明确了,请大家讨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目的。

2、(出示图画纸)讲解:

我给你们一张图画纸,你自己来做个纸盒,小组中用做得最好的纸盒来实验。

3、教师巡视

4、提问:

纸盒能烧水吗?

为什么?

水烧干了会怎样?

为什么?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

全体学生制作纸盒,并分组评价,选择最适宜做实验的纸盒。

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纸盒能烧水是因为水吸收了纸盒传来的热量,即使水烧开了,也只有100摄氏度,达不到纸烧着的温度,所以纸盒烧不着。

纸盒里的水烧干了,热就传不出去,温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的温度,纸盒就烧着了。

三、巩固总结

提问:

1、用毛竹筒代替饭锅做饭行不行?

为什么?

2、用钢笔包着的布烧得着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行。

因为这和纸盒烧水是一个道理。

因为(略)

学生回答:

(略)

四、布置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防火用品。

可绘制草图,最好是制作实物。

教学后记:

2、蜡烛潜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蜡烛潜水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蜡烛为什么会潜水。

教学难点:

解释生活中类似蜡烛潜水的现象。

教学准备:

1个玻璃杯和1支蜡烛,蜡烛比杯子矮一些,1杯冷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的蜡烛要当一回勇敢的“潜水员”,要潜入水下,还要在水面以下开展它的工作——燃烧。

二、动手做

1、将蜡烛固定在杯子底部。

2、点燃蜡烛,让蜡烛在杯子里燃烧。

3、将冷水缓缓倒入杯中,水面略低于蜡烛顶部。

4、让蜡烛持续燃烧,观察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现象:

_____________

你试着从杯子外面看一看,像不像蜡烛在水面下燃烧?

三、研究研究

1、试一试:

如果将杯子里的冷水换成开水,实验还会成功吗?

如果换上不同温度的热水呢?

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再进行实验,把你的研究记录在下面。

2、你能根据今天的实验,想办法制作几个不同颜色的“水下灯”(最好使用粗大的蜡烛)吗?

四、知道吗

蜡烛为什么会潜水呢?

原来,是杯子里的冷水在帮助它。

蜡烛在没有水的环境中燃烧时,火焰产生了许多热量,使接近火焰的蜡烛达到很高的温度,融化成液态。

所以,我们经常看见蜡烛掉“眼泪”。

当蜡烛在水中燃烧时,蜡烛外围由于和冷水接触,冷水可以帮助它降温,所以蜡烛的外围总是不能融化,形成一圈蜡墙,如同水库的大坝一般,不让外面的水进入,使蜡烛中心部分能够继续往下燃烧。

如果加入杯中的是开水或一定温度的热水,蜡烛受到水的热量融化,蜡墙无法形成,水会进入蜡烛火焰部位,火焰熄灭,实验也无法成功了。

教学后记:

3、空气压力

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步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步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块薄木板,大约40厘米长,3厘米宽,0.5厘米厚;1张大报纸;

1根小木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桌上,有一片薄木板正睡着香甜的午觉。

也不知是谁,随手将一张大报纸摊在木板上,正好盖住了木板的大半截,木板觉得极不舒服,几次向上使劲也没抖掉大报纸。

报纸真有这么重吗?

还是有别的秘密呢?

我们用实验来体会一下!

二、动手做

把薄木板长度的2/3部分放在桌面上,其余1/3伸出桌边外。

把大报纸盖在薄木板上,使报纸与桌面很平贴,薄木板的位置在报纸中央。

然后拿结实的小木棍急速用力猛击露出桌边的薄木板的末段。

也许你会看到报纸根本撬不起来,你可以连续试试。

也许你也会听到“喀嚓”一声,薄木板在桌边断开,但桌面上那段木板却保持不动。

三、研究研究

把报纸折小一点,我们再来做一遍上面的实验。

现象还一样吗?

如果折得更小呢?

……

说说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四、知道吗

压住报纸的这股神奇的力量是谁给的呢?

通过实验,你怎样看待这股神奇的力量?

其实,这种神奇的力量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就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空气。

根据测试,在地面上,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大气压力有10336千克力,所以在每平方厘米的地方(大拇指指甲大小)承受着大约1千克力的大气压力。

量一量:

你的报纸有多大?

算一算:

它承受了多大的大气压力?

五、思考

我们居住的房顶受到多大的大气压力?

为什么没有被压倒呢?

教学后记:

4、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教学目标:

1、了解铜线灭火的原因。

2、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铜线灭火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支蜡烛和1盒火柴,1根铜导线,1支铅笔,圆形铁丝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熄灭一枝正在燃烧的蜡烛,有许多种方法。

我们来学习一种奇特的方法。

二、动手做

1、将铜导线绕在铅笔上,绕成长约5厘米像弹簧一样的螺旋状。

铜导线末端约留下10厘米长的一段,将铜笔从铜导线中抽出来。

2、点燃蜡烛。

3、手持铜线的末端,把铜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蜡烛火焰有什么现象。

三、研究研究

1、根据“铜丝灭火”的实验,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代替铜线?

请你找找这些材料,做做实验,并记录下来。

(注意安全!

实验记录表

灭火材料

实验现象

2、右图中,将一块圆形铁丝网放在蜡烛的火焰上。

请你猜猜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然后请你找材料做做,是否跟你想的一样。

四、知道吗

铜线圈并没有把蜡烛火焰和空气隔纸,可是蜡烛却熄灭了,这不是很奇怪吗?

其实,你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科学道理,铜线灭火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物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燃烧物、氧气、一定的温度。

当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能产生燃烧。

当缺少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蜡烛在燃烧时,三个燃烧条件同时具备;当铜线圈罩在火焰周围时,因为铜的传热本领很强,所以火焰的热量传到铜线圈上,并被铜线圈很快地传走了,这样,蜡烛火焰的温度降低到了“燃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在铁丝网的实验中,火焰穿不过铁丝网也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许多金属材料能像铜线一样灭火,说明它们也有很好的传热本领。

教学后记:

5、“烧掉”的声音

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靠什么传播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

教学难点:

学会操作实验的步骤。

教学准备:

瓶口稍大、带有软木塞的瓶子1个,细铁丝1根,小铃铛1个,火柴,

纸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声音真的能够被烧掉吗?

我们必须用耳朵仔细听一听。

二、动手做

1、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小铃铛,另一端穿过软木塞并固定好,使小铃铛能在空瓶中自由摇动,听听声音的大小。

2、点燃纸条,快速地放进瓶子里面,并立即塞紧瓶塞。

(注意安全!

3、等火焰熄灭后,摇动瓶子,使小铃铛发声,听听声音的大小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三、研究研究

一部分声音真的被烧掉了吗?

四、知道吗

当瓶里燃烧的纸条熄灭后,摇动铃铛,我们听到的声音减弱了。

把瓶塞拔出来一些再塞紧,摇动铃铛,我们发现被“烧掉”的声音又回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声音是要靠媒介进行传播的。

空气是常见的传声媒介。

纸条在瓶中燃烧,耗尽了瓶里的氧气,使瓶里的空气减少而变得稀薄。

声音在较稀的空气中传播,音量就减弱了。

把瓶塞拔出来一些后,外界的空气便进入瓶中,使瓶里的空气不再稀薄,所以听到的声音又变大了。

教学后记:

6、长颈鹿

教学目标:

学会制作长颈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独立完成长颈鹿的制作。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长颈鹿,让学生们懂得废物再利用。

教学准备:

带弯头的饮料吸管6根、黑色即时贴1条、互楞纸1块、剪刀、热熔胶(或者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脖子长长似吊塔,穿着一身花斑褂,跑起路来有本领,奔驰赛过千里马。

”你们知道这是动物吗?

对,长劲鹿!

让我们利用废弃的饮料吸管来做一只可爱的长劲鹿。

二、动手做:

1、头号部:

取一根吸管弯成如教科书P17图1所示的形状,短的一端留30毫米,作为长颈鹿的嘴部;长的一端,用黑色即时贴缠绕成螺旋状,作为长颈鹿的颈部。

再取一根吸管弯成如教科书P17图2所示的形状,将两端剪齐;在弯头的内侧用热熔胶胶合在劲部与嘴部的弯头处。

调整角度,冷却定型,这就成了长颈鹿的双耳,如教科书P17图3所示。

利用多余的吸管,剪长约20毫米两小段吸管,用热熔胶胶合在嘴的根部,作为长颈鹿的双眼,如教科书P17图4所示。

2、身躯:

取一根吸管弯成如教科书P17图5所示的形状,短的一端留10毫米,作为与头部的接插处。

长的一端留40毫米。

再剪30毫米长的两段,胶合到40毫米长那段上,前后各留5毫米,成为长颈鹿的身体,如教科书图6所示。

另取两根吸管弯成如教科书P18图7所示的形状,将两端剪齐,作为长颈鹿的前、后腿。

在四条腿的底部绕一圈黑色即时贴作为蹄。

如教科书P18图8所示,分别将前腿和后腿胶合在身体的前后两端,调整角度,冷却定型。

3、尾部:

取一根吸管弯成如教科书P18图9所示的样子,将其一端留25毫米,剪成斜口,作为长颈鹿的尾巴。

另一端留10毫米,作为与身躯的插接处。

4、组装:

在身体前端插接处开一个10毫米长的口子,将颈部插入身体前端。

同样在尾部插接处开一个10毫米长的口子,将尾巴套装在长颈鹿身体的后端。

把四只脚底部涂上热熔胶,安放在瓦楞纸板上,如教科书P18图10所示。

整个制作就全部完成了。

注意: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热熔胶烫了手。

三、试一试:

调整长颈鹿的颈部和尾部,它就能为你展现各种生动而有趣的姿态。

教学后记:

7、会转的娃娃

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会转的娃娃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独立完成会转的娃娃的制作。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完成会转的娃娃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饮料瓶、卡纸、细竹棒、橡皮筋、粗铁丝、胶带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长得漂亮,又会“跳舞”的小娃娃,你一定很喜欢。

动手做一个这样的娃娃,让她来跟你做个朋友吧!

二、动手做

1、按教科书P19图1所示,在饮料瓶的瓶腰上方沿直径方向钻2个小孔,并在小孔两边对称地刻出4条5毫米宽的细槽,然后沿虚线将饮料瓶的上半部分剪下,用来做娃娃的“身体”。

2、从饮料瓶瓶身上剪下2根5毫米宽、80毫米长的塑料条,将其弯成弧形后交叉插入“身体”下方的细槽中,并使其向外突出,如教科书P20图2所示。

3、按教科书P20图3所示的尺寸,在卡纸上剪下A、B、C纸样各2片,分别做桨叶及娃娃的手、脚。

4、取一根60毫米长的细竹棒,在其两端各劈开一条12毫米长的细槽,内侧分别用胶带纸缠绕数圈。

然后取一根30毫米长的粗铁丝,将其一端弯一个环固定在竹棒的中心位置,如教科书P20图4所示。

5、旋下饮料瓶的瓶盖,在瓶盖中心钻一个小孔,并剪一块圆形的卡纸片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