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54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损伤的分类

①按损伤部位:

外伤和内伤

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

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③按受伤时间:

新伤:

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

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

闭合性损伤:

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

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

(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

(1)直接暴力:

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

(2)间接暴力:

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

(3)肌肉强烈收缩:

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

单一长期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骨疲劳性骨折。

3、骨折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远端骨折。

4、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明·

薛己《正体类要》: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气滞的特点:

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6、伤血——血瘀、血虚、血脱、血热(<

38.5℃)。

血瘀的特点:

局部肿胀,疼痛。

针刺刀割样疼痛。

痛有定处是血瘀最突出的特点。

7、肝主筋。

肾主骨。

脾主肌肉四肢。

心主血。

肺主气。

8、筋骨的生理功能:

筋——为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

骨——属于奇恒之腑。

为立身之主干,还内藏精髓,与肾气相关。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肾气充盈影响骨的生长,健固和再生。

骨受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症状。

第三章、诊断

1、望形态

(1)颈部损伤后若双上肢平置身躯两侧,完全不能活动,提示第5颈椎以上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2)若双上肢呈外展屈肘高举过头,则为第6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3)肩部周围和上臂等处骨折后,患者常用健手扶托患肢肘部以减少疼痛。

(4)下肢骨折或脱位,足踝下垂不能背伸,则为坐骨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

2、望步态

(1)关节强直性步态:

A、髋关节伸直位强直步态:

患者行走转动躯干,患肢向外摆出,迈步向前。

B、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步态:

患者行走可见患侧骨盆上提或患肢向外绕弧圈形前进。

C、踝关节伸直位强直步态:

患者行走常借助身躯前倾或膝关节过伸来代偿。

(2)膝内、外翻畸形步态:

正常膝关节有5~10度外翻角,站立两踝两膝内侧可靠拢。

膝外翻:

X形腿。

膝内翻:

O形腿。

(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各种异常步态:

(选)

A、臀大肌瘫步态:

臀大肌瘫痪时髋关节后伸无力,患者步行常用手扶患侧臀部,上身后仰腿前行走。

B、臀中肌瘫步态:

摇摆步态。

双侧臀中肌无力或瘫痪,呈“鸭行”步态。

C、股四头肌瘫步态:

患者伸膝无力,不能支持体重站立,迈步常用同侧手按压患膝以支持体重,使健肢向前迈步。

D、垂足步态:

小腿伸肌群瘫痪,患肢行走以高举步来避免足趾碰地,步行前足着地,呈跳舞式或跨门槛状。

E、跟足步态:

小腿屈肌群瘫痪,足踝无力跖屈,走路只能足跟着地,步态失稳,如小脚女人走路状。

3、望畸形

(1)股骨干上段骨折,大腿出现向前外的成角畸形。

(2)肩关节脱位,肩部呈“方肩”畸形。

(3)肘关节后脱位,肘部呈“靴形”畸形。

(4)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呈“餐叉样”畸形。

(5)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出现内收、内旋和屈曲畸形。

“粘膝不能开”

4、关节的基本正常活动:

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

5、骨擦音:

是骨折两断端相互碰触而产生的摩擦声响,是骨折的特征之一。

在检查活动时听到,又可在触诊时感觉到。

听骨擦音可以帮助辨明伤处是否存在骨折,判断骨折复位时的方向,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

6、骨传导音:

用于检查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

当传骨导音减弱或消失,说明骨连续性遭到破坏。

7、弹响髋:

髋关节屈伸活动时出现的弹响声,是由于筋肉在大粗隆部的前后滑动所致。

8、弹响指:

屈指肌腱鞘肥厚时,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产生的声响。

9、问疼痛:

一般疼痛轻,损伤轻,疼痛剧烈多损伤严重。

慢性劳损多酸痛。

瘀血肿胀多胀痛。

肿胀跳痛者多腐脓。

疼痛游走者多在痹病。

10、骨与关节检查的次序: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试验(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等。

11、下肢力线测量法:

正常下肢力线在站立位和仰卧位时,由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第1、2趾之间。

并拢两下肢时,膝、踝部均一同靠拢。

12、肢体长度测量法

上肢长度:

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的长度为上肢长度。

下肢长度:

由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髁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用),其长度为下肢长度。

13、肢体周径测量法:

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14、肌张力:

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

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松弛而活动范围扩大。

肌张力增高:

肌肉紧张,被动运动时阻力较大。

15、肌力测定标准(六级)(简答)

①0级:

肌肉完全麻痹,肌肉完全无收缩。

②Ⅰ级:

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

③Ⅱ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④Ⅲ级:

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

⑤Ⅳ级:

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⑥Ⅴ级:

正常肌力。

16、摸异常活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

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

不要主动寻找异常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和加重损伤。

17、摸弹性固定

脱位的关节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在摸诊时手中有弹力感。

这是关节脱位特征之一。

18、摸肿块

须触摸其大小,形状,硬度,边界是否清楚,推之是否可有移动及表面光滑度。

19、特殊检查

(1)颈部

分离实验(神经根型);

颈椎间孔挤压实验;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2)腰背部

直腿抬高试验;

拾物试验;

仰卧挺腹试验。

(3)盆骨(选)

骨盆挤压试验(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骨盆分离试验(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屈膝屈髋试验(提示闪筋扭腰、劳损,或者有腰椎椎间关节、腰骶关节或者骶髂关节等病变);

“4”字试验(骶髂关节病变);

梨状肌紧张试验。

(4)肩部

撘肩试验(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撘肩试验阳性。

提示肩关节脱位。

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表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或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直尺试验(表示肩关节脱位)

疼痛弧试验(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

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

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5)肘、腕和手部

腕伸肌紧张试验(多见于网球肘)

握拳试验(又称尺偏试验。

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并屈曲各指,在紧握拳后向尺侧偏时疼痛加重,表示患有桡

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说明三角软骨损伤)

指浅屈肌试验(检查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

指深屈肌试验(检查手指的远端指间关节)

(6)髋部

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检查髋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髋关节区区挛缩畸形)

髋关节过伸试验(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

说明有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或髋关节强直)

“望远镜”试验(检查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7)*膝部

回旋挤压试验(又称回旋研磨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抽屉试验(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

,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侧方挤压试验(检查内外侧副韧带)

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

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

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20、关节穿刺检查的临床意义

关节液血性:

关节内损伤或血友病性关节炎,也可能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关节液血性且含脂肪滴:

关节内骨折

关节液脓样、浑浊:

各种感染

21、腰穿脑脊液的检查适应证:

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或其他中枢神经疾病。

22、正常成人脑脊液压力:

侧卧位为80~180mmH2O

第4章、治法

1、骨科疾病以八纲辩证为主。

2、内治法三期辩证(简答)

(1)初期:

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

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3)后期:

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3、外治法的外用药物分:

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热熨药。

4、药膏:

又称敷药或软膏。

将药粉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敷贴患处。

5、膏药:

古称薄贴,是中医外用药物中的一种特有剂型。

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

6、热敷熏洗:

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的一种疗法。

7、坎离砂:

又称风寒砂。

是热熨药的一种。

用铁砂加热后与醋水煎成的药汁搅拌后制成,使用时加醋少许搅匀置于布袋中,待数分钟后自然发热,热熨患处,适用于陈伤兼有风湿证。

8、实施手法前应对患者麻醉。

9、骨折复位手法:

触摸、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顶、杠杆。

10、拔伸:

是正骨手法中最重要的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蹬顶:

足蹬手拉法

弹拨法:

常用于浅表部位的肌肉,肌腱损伤、粘连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