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密度Word文档格式.docx
《质量密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密度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质量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
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
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
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
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
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
也就是说:
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
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应该明确,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
(3)认识质量的单位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粮、菜、糖、水果等物品时,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斤或公斤,这里说的重量,实际是质量。
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公斤和斤都是质量的单位,斤和公斤是500克和1千克的别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2.测量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
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秤或其它自制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本书给出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让学生对照实物(如果没有托盘天平,也可以用自制天平),认真阅读,熟悉天平的主要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课本第116页)。
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
内容补充及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调节平衡螺母应遵循以下规律:
指针左偏就向右调;
右偏向左调。
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③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④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
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⑤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设计前两个探究实验,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
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
探究实验1中的橡皮泥可以用面团或泥团替代。
探究实验2,除了用冰做实验外,还可以用雪、冰箱里的霜或硫代硫酸钠做实验。
课本上116页“实验探究”中的第三点是科学家的发现,是让学生知道质量是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入手,
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在月球上的图片或视频。
4.作业:
同步练
第2节物质的密度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
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
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
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
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
首先让学生思考:
铁块和木头谁重?
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
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
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
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
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
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
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
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密度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
103kg/m3,它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
103kg。
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
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面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
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学生要了解,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
另外教师可再补充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值,宇宙中某些恒星的密度等,同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从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不断探索。
2.密度的应用
在生活和生产中密度的应用很广,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发现新材料,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等。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120页的图6-2-4讲解。
3.作业: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难点: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测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
什么叫物质的密度?
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
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
用什么器材测量?
记录哪些量?
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
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
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
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
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
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
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
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