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769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题  目 自然地理野外

综合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09413011      

院、 系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2011.10.28——11.2

2011-11-10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在我们完成地质地貌学、气候水文学和土壤生物地理学课堂学习之后,学校组织的一次自然地理学各要素的综合实习。

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不仅具备野外识别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能力,而且能够将自然地理学野外采集数据与3S技术结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实行自然地理要素在3S中的识别,以便于将来实时的通过3S技术对自然环境监控,采集准确的数据。

二实习地点,路线和时间安排

1实习地点

东川巧家会泽曲靖石林抚仙湖

2实习路线

昆明→东川→巧家→会泽→曲靖→石林→抚仙湖→昆明

3小组成员

4时间安排

10月13日-27日开动员大会,准备相关资料,仪器、设备;

10月28日-11月2日野外实习;

11月2日-11月13日撰写实习报告,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11月14日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

摘要:

小江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简介

云南属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是我国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和严重的省份之一,而贯穿滇中及滇东北的小江断裂带是影响云南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带。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10mm/s。

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

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

例如:

1500年1月4日宜良7.5级地震,

1571年9月9日通海6.3级地震,

1588年6月18日曲江7.75级地震,

1713年寻甸6.76级地震,

1725年万寿山6.75级地震,

1733年东川7.75级大地震,

1763年12月30日江川6.5级地震,

1789年6月7日华宁西北7.0级地震,

1799年石屏宝秀7.0级地震,

1833年9月6日嵩明8.0级大地震,

1887年12月16日石屏7.0级地震,

1909年5月11日华宁6.5级地震,

1966年2月5日东川6.5级地震,

1970年1月4日通海7.7级地震。

1500年以前小江断裂上也曾发生过许多次大地震,例如,1377年(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弯子沟一个村在地震陷落入湖中(云南省江川县志)。

历史上俞元古城可能在北魏至唐代之间一次大地震中沉入抚仙湖。

历史上对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云南嵩明州杨林8级地震有较详细的记载。

“计十余州县相次厄,或裂或坟,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滇池水腾,震延千里。

嵩明等州县计倒瓦草房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余间,压死六千七百余人”。

“嵩明城垣倾圮过半,城乡十余座寺庙,阁亭崩颓、倒塌,五孔永剂桥摇平,锁水桥塌损,民居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

杨林庙宇、民房几全倒尽,压毙人民,地裂复合,夹死人牛。

回辉村、本作村房屋除一户未倒外,余全部倒塌。

罗邦村、董官营地陷成塘,地裂缝宽二至三尺,长十余丈。

狗街北蛇山上南北向地裂,长约半里,东升西降,高差约三尺。

鱼枝本村旁山上裂开二大缝,牛陷没,人被抛掷,城乡死伤极多”。

“宜良庙宇、民房、学宫、书院皆倒塌、城内房屋倒塌十分之七,城外更重。

凤鸣村三元宫片瓦不存,一木不立,压死人,地裂复合。

马头山靠河一侧土崖震崩,堵塞河水,河道改流。

汤池地裂宽一尺,震后水竭。

城乡伤毙居民无算”。

“昆明、寻甸、河阳、呈贡等三十州县亦遭破坏”。

地震前气象变化异常,先是“黄沙日塞,昏晓不能辨”,如此连续三天。

又是“降淫雨九日,雨色黑”。

将震时白天昏暗,屋内都点上蜡烛,过了一阵又重新明亮,地震就发生了。

主震发生后,余震频繁,影响较广,持续时间3年有余。

1834年夏于元江,同年9月17日于澄江和路南,1835年6月于元江、新平又相继发生地震,均属嵩明地震余震,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

1833年云南嵩明8.0大地震发生在小江断裂西支。

同震地表破裂带北起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沧溪,向南经甸沙、清水海、嵩明陆良山、南冲、上下李子箐、火头村、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的阳宗丫口附近,全长130千米,原先呈雁行排列的6条断裂在地震中得以贯通,6条断裂之间5个阶区处于局部拉张,地震中断陷,5个阶区分别对应于5个拉分盆地(湖泊或槽地):

清水海(湖泊)、上游水库(湖泊)、南冲杨林(槽地)、前所(槽地)和阳宗海(湖泊)。

同震断裂总体走向北东5-15º,倾角陡,倾向有的地方是北西西,有的地方又是南东东。

同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滑移量达12米。

地貌: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

二、小江断裂带地震的区域性特征及其衍生灾害分析

小江断裂带贯穿滇东北及滇中大多数城市,横跨昭通、曲靖、昆明和玉溪,是云南省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较为重要的地区。

许多重大工程设施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或全国经济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工程设施,如滇东北片区会泽县的亚洲第一大土坝——毛家村大坝、华电201一至五级发电站、云南弛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维集团、大为制焦制气以及曲靖烟草等多种行业,这一带是曲靖的高技术中心,是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员、设备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方一旦遭到地震袭击,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将对小江断裂带区域以至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定产生巨大影响。

红土地: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当地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

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红土地造成原因

  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红色荒漠化: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红壤裸露  石质荒漠化: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红壤裸露红壤进一步侵蚀石质裸露  黄色沙漠:

西北地区沙漠广布  白色沙漠:

南极大陆冰雪覆盖  土地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质荒漠化。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

东川红土地

东川红土地(20张)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束,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1)河流侵蚀阶地

从功山(海拔2150m)到东川(海拔1270m)这一过程中,沿公路有许多的阶地,河流的切割很深,阶地的阶层多,形成一道独特的河流侵蚀阶地地貌。

分析小江流域的地形地貌,山体的坡面比较陡,河流的切割很深,从功山到东川仅50公里的路程,但海拔从2150m降到1270m,海拔将近下降了900多米可以看出,河流中的泥沙含量高,河流水显白色,呈辫状。

河边有很多的冲积扇,河漫滩,河流沉积物。

河流的阶地从接地的层次可以看出河流的历史年代,河流的发育过程,河流深切山体形成小江河谷。

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

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

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

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

3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地段各有所不同。

河谷的发育受到气候与构造的影响。

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

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

与岩层产状关系可分为顺向河谷、次成谷、逆向谷、偶向谷。

其他还有纵谷、横谷的地质构造分类,幼年谷、壮年谷、老年谷的侵蚀轮回分类,以及古河谷、谷中谷等。

河流沉积物:

为任何可以由流体流动所移动的微粒,并最终成为在水或其他液体底下的一层固体微粒。

沉积作用即为混悬剂的沉降过程。

河流沉积物,又称冲积物、淤积物。

它包括河槽沉积物、河漫滩沉积物两种基本亚类和其他一些亚类(或过渡类型)。

具体分类河槽沉积物是流速、水深较大的河槽水流沉积物,一般以粗粒碎屑物为主,在山区常为砾石和粗砂,平原区也常为细砂级以上粒级的碎屑。

河漫滩沉积物是河流洪水漫溢河槽后,堆积于河漫滩或泛滥平原上的沉积物,由于流速和水深较小,以细粒碎屑物为主,经常为细砂级以下粒级的碎屑。

曲流发育的河流,在现今河床两侧常出现牛轭湖沉积物,它的下部为原来河槽沉积物,上部为湖泊沉积以至沼泽沉积的淤泥、泥炭等。

河流在入湖、入海处的沉积物称三角洲沉积物。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山地河流出山后,在山麓形成的沉积物,称冲积扇沉积物。

大平原区的多沙性河流,河床淤积加高,洪水经常漫溢河床。

河流主要表现为机械沉积作用,一旦流量、流速减小,河流的搬运力就降低。

例如:

河流的入海口,入湖口,或者支流入干流处,由于运动的水受相对宁静水体的阻滞或者地面坡降大的河段进入坡降小的河段,流速减少常成为重要沉积场所。

如果入河碎屑物大增,超出河水搬运能力,也将使多余碎屑物沉积下来,但这些沉积物均有被河水再次搬运、再次沉积的可能。

在环流作用下,在动力集中处如曲流凹岸,冲刷河床的底部或一侧,在环流动力分散处如曲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