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夸领导讲话有高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何夸领导讲话有高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夸领导讲话有高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等,都使用了高度这个字眼。
当然,对于公文写作人员遇到更多的是,领导说“这篇稿子高度不够,拿回去调整一下”。
什么是“高度”呢?
“高度”,首先是指“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按词典解释),比如楼房的底层到楼上第3层有8米的高度。
这里且称之为高度的狭义理解。
其次,高度也指人们赋予事物的某种特定的抽象意义,比如,我们常说某人的讲话很有“高度”,实际上是指该讲话思想性较高——或是看问题比较全面,或是分析问题比较透彻,或是考虑问题着眼长远,等等。
这里且称之为高度的广义理解。
如果要为这种广义理解组织一句话来描述,不妨这样写:
高度,是指在一组不同层次且有序排列的相关量中从较低层次量到较高层次量之间的距离。
比如,一个人从未上学,经过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研究生、博士生,各个阶段的5种学历是一组由低到高、有序排列的相关量,每种学历相对于未上学,存在一定的学历水平的高度;
任意两种学历之间也存在相对高度;
每经过一个阶段,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学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入分析高度的广义理解,可大致看出以下性质:
1.思想性。
高度广义理解的相关量,通常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密切相关:
或是一种相对统一的见解,或是一种人为的定义等。
比如中学、大学等学历,是人们对学习经历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层次阶段的统一标识和规定。
高度的思想性启示我们,高度本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
2.相关性。
高度广义理解的各相关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联系。
比如战略与战术之间,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喻指决定全局的策略;
战术是
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指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两个概念都是战争的方法,只是侧重点不同,所以战略与战术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高度的相关性表明,只有在相关量之间才能进行孰高孰低的比较。
3.规律性。
高度广义理解中各相关量之间位置或层次排列,依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则进行排列。
比如对以下相关量人们通常认为:
战略与战术,战略为上;
全局与局部,全局为大;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居上层;
理论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
小学、中学、大学相比,大学为高,等等。
高度的规律性告诉我们,要确定何者为高,须遵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
4.丰富性。
高度广义理解的相关量,大量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之中,非常丰富,没有限止。
比如,高度有时表现为用战略眼光审视战术问题——战略高度;
有时表现为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高度;
有时表现为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政治高度;
有时还表现为概括与抽象、浓缩与提炼、归纳与总结——理性高度;
有时表现为上下级在思想或步调上保持一致——组织高度,等等。
高度的丰富性表明,高度现象普遍存在,不仅限于公文写作等某个领域。
5.相对性。
高度是相关量之间的距离,参照量不同,显示的高度也不同。
高度可以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
不存在绝对的高度。
相对性回答了高度的“比较”问题:
不同人(文章),对同一个问题,认识相同或不同,就显示高度的一致或差异性;
而同一人(或文章),对不同问题,认识高度也可能不一样,即双重标准――如对甲问题站在全局高度看待,却对乙问题站在局部看待;
今天能够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明天又回到局部立场看问题。
为通俗说明高度概念的理解,下面借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个话题,作举例讨论(以非理论专业工作者身份)。
案例:
从不同高度认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讨论中,某单位党员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重大意义的认识,高度不一:
有的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就要保持先进性;
有的认为,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如果不与时代保持同步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政党也一样;
还有的认为,先进性是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没有先进性就没有执政资格……。
每一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都是基于事物的一个侧面来认识,但对于当前实际需要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
通过深入讨论,大家认识该问题的高度也在不断上升。
最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的新要求,这就表明,党能不能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影响和决定着党能不能完成执政兴国的神圣使命。
应该说,从这个高度认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对于统一和提高全党的认识,是非常必要、非常到位的。
二、公文高度的三个方面
具体到公文写作,“高度”又该作何理解呢?
本文从三个维度考察,归纳出三个方面:
首先,公文高度是指公文的“思想高度”,即公文思想性达到的深刻程度,具体是指公文主题(立意)的正确性和深刻性超出一般水平。
公文主题的正确和深刻性,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对象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符合自然现象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也就是古人所讲的文章立意“志高、识深、意远”。
例如:
丰子恺先生的一则短文《散沙与内袋》,其思想性超出一般而显示出高度。
文章从“沙是最不可收拾的东西”;
“但倘用袋装沙,沙就能显示出伟大的能力来”的独到考虑,感悟出“中国四万万人,曾经一盘散沙,抗战好比一只大沙袋,现在已经把他们约束了”;
从再常见不过的散沙,联想和论证到中华民族团结的大问题,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思想极其深刻。
其次,高度也指公文的“艺术高度”,即公文写作技法达到的精美程度,具体指通过文章材料选取、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带来的审美情趣超出一般水平。
公文写作虽不似文学创作带有强烈的艺术性,但在相对固定的写作规范下也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尤其是文章与文章之间也有着艺术性强弱高低的区别,好的公文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党的十七大报告,除了思想十分高远以外,整篇报告的写作也极其精美。
又如在反台独斗争中中央强调“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通俗说法就是做好战争准备的意思,但通过语言的提炼,把“战争”概括为“军事斗争”,充分表明“战争只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应该说在语言运用上是很有高度的。
第三,高度也指公文的“领导高度”,即公文的思想性艺术性达到领导应有水平,具体指公文写作尊重领导工作规律,在贴近和符合领导特征方面超出一般水平。
公文的法定作者是领导机关,公文代表领导机关说话,反映领导机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领导机关的水平,因此,公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必须达到与领导机关水平相称的程度。
达到和保持了这种相称性,文章就是有高度;
否则就是没有高度。
比如,通常领导人员特质鲜明――政治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言语上一针见血,要言不烦;
品行上平易近人、敦厚朴实……如果公文写作能够体现这些特质,就是有高度的表现;
倘若起草领导文稿,思想观念落后、观点模糊不清,文章拖沓琐碎,文风浮华做作,口气狂妄自大,文风高高在上,等等,就不符合领导的特征,文章自然也就没有高度可言。
三、公文高度的重要性
高度是公文写作的首要问题。
首先,从公文思想性来说,高度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所在,没有高度的文章可能“一文不值”。
因为文章终究是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的。
如果文章的高度不够――或观点不够正确,或思想不那么深刻,就不可能给人以有益启迪和正确指导,甚至误事、误人。
其次,从公文艺术性来讲,高度是领导机关人员能力素质的体现,没有高度的文章有损于领导机关人员的公众形象。
假如一篇讲稿,观点和内容都正确,但在材料安排上出现重复、颠倒或层次不清等现象,一经使用,必然会给听众留下罗嗦和条理不清的印象,既有损于公文的严肃性,也会让人怀疑领导人员个人素质能力。
第三,从公文代拟性来说,高度是拟草公文获得合格验收的重要前提,没有高度的文章一般不能通过审查。
因为公文是替领导机关说话,必须量身定制,具有高度的合身性和合身的高度。
如果所拟公文达不到领导高度,说出的话不是领导机关该说或想说的,自然不能满足法定作者的要求。
四、公文高度的获取
公文高度的获取,是指公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从接受一项命题,到最终完成任务,实现了必要的高度。
这是文字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高度的获取并非总是现成的,而是必须面对不同的写作任务和各异的材料内容,通过系统思考和精心找寻来获得的。
下面依然从公文的思想高度、艺术高度和领导高度三个方面,分别归纳总结公文高度的获取途径。
(一)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中获取公文“思想高度”
思想高度即公文主题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如何夸领导讲话有高度)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同学们、老师们!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