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6737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虾健康养殖全程规范化科学操作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

进水充满池底后用水富康全池泼洒,24小时后排掉池水。

3.排解毒性:

对新开池塘、老化塘底以及地质原因造成的水锈、硫、铁、氨含量超标、因工业废水排放造成的养殖池水重金属、有毒元素如汞、锑、砷、铝污染的塘体,在进水5~10cm后用天健解毒绿水王(500克/亩.米)稀释100倍充分搅拌后全池泼洒,以排解毒性,降解重金属及有毒因子,消除养殖隐患,并利于肥水培藻、培菌养水。

4.生物净化:

池底翻耙后,将纯生芽孢乳和氨基润藻素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通过复合微生物各菌种的特有功能及协同作用,对被消毒杀死的动植物尸体进行彻底的分解,并转化为藻类所需的营养盐,这样做消除了隐患,同时使池底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为成功养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水消毒,培藻肥水,藻相均衡

(三)选苗标准与选苗技巧

1虾苗的运输

(1)帆布桶运输:

陆运虾苗一般采用此法,运苗密度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有无充气及换水条件、路途远近来决定。

一般的经验,水温20多度,直径1米的帆布桶,装水1/3,可放0.7~1厘米的虾苗30~40万,经6~8小时运输虾苗不会出现问题。

(2)聚乙烯袋充氧运输:

目前较多采用此法。

10升的聚乙烯袋装水l/3,充足氧,装1~2万虾苗,经10小时运输效果仍然理想。

虾苗运输应使用新鲜海水,选择一早一晚天气比较凉的时候运输。

运苗纸箱外应加冰块。

2虾苗的记数

  

(1)容量法:

首先将虾苗桶中虾苗搅拌均匀,用容器定量从中取出一定量水样,记数其中虾苗的数量,实际操作时取样量应不少于200毫升,必须重复取样3次,求取3次的平均数。

再根据虾苗桶中水的总体积,可计算出虾苗桶中总的虾苗数。

  

(2)重量法:

取一定数量的虾苗,稍微沥干水分,称重后记数,然后将虾桶内的全部虾苗稍沥干水分称重,根据总的重量可求出虾苗的总数。

3放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放苗原则

5放苗密度

虾苗的选购很重要,放苗的密度、质量、大小都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益的高低。

为了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减轻养成虾的管理压力,首先确定放养的密度,密度大小取决于池水水深、换水条件、增氧设施、养殖方式、种苗大小、饵料供应、养殖产量与规格、其他设备与管理技数水平和经验等方面。

建议:

水深不到1.2米者,投苗数应小于6万尾/亩,水深为1.3~1.5米的,投6~8万尾/亩,大于1.5米深的投8~12万尾/亩。

湛江、海南的一些高位池,条件好的(水深约2米)放养量达20万尾/亩,但从长远考虑,放苗量太多,会加速池塘老化,虾个体大小不均,易造成缺氧,并会增加染病机会,苗的成活率也会降底等。

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增大对虾个体重量,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放养密度的加大。

据我们的调查了解,部分虾池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虾苗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到150天。

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调控难度大,超常规加大换水量、全使用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即使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

6放苗密度遵循原则

大虾苗少放,小虾苗多放:

池水深多放,池水浅少放;

换水条件好多放,换水条件差少放;

精养池多放,粗养池少放;

有增氧机多放,无增氧机少放;

养小规格的多放,养大规格的少放;

虾病多时少放,虾病少时多放。

7如何做好虾苗的食性转换?

8虾池的底质和水质管理

底质的好坏是养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管理不善整个虾塘的虾可能在一夜间全部死亡,一个好的水源和清洁而无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的底质,就拥有了养殖成功的一大半条件。

9养虾重在改底

改良底质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虾是塘底栖息动物,塘底环境是对虾整个生长环境的基础,塘底的好坏对水质构成直接的影响。

如果对虾长期在池底污染严重的环境生存,不利对虾生长,并且极易引起对虾疾病的发生。

因此生态健康养虾应在改善养殖池塘的底质上下功夫,池塘底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更直接关系到养虾的成败。

造成底质变坏的原因主要有:

1.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大量而频繁的排换水使池塘泥土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渗漏,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虾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底质和水质有何关联: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

病原通过塘底的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

因此,养水先改底。

改良底质的措施:

1.根据天气、水质状况进行合理投料,控制在投饵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2.前期每15天,中后期每10天施用一次微生物型底质改良剂,少用或不用吸附型底质改良剂:

市场上很多底质改良剂多以沸石粉等吸附性材料为主,使用后大量吸附水体中的氨等有害物质,沉积池底,造成底泥中氨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进而发生底臭。

改良底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微生物型(或益生菌)底质改良剂;

采用微生物技术改良、养护底质和水质,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

据报道,池中溶解氧有54%以上是被底部有机物消耗掉,所以及时分解池底有机物才能减少池底耗氧量,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使用复合型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分解底改,能充分利用复合微生物中各菌种协同作用的功能优势,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不仅可以改善底质和水质,而且从源头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扩散。

3.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健力素等微生态制剂,因为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动物正常的肠胃菌群配制而成,在肠道内定植,利用益生菌代谢的生物酶补充对虾体内的内源酶不足,促进饲料营养的吸收转化,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所以不仅能降低饵料系数,而且能从源头上解决对虾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

4.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通过增氧机的曝气作用改善底部环境。

10改底不忘养水

"

调好一塘水,养好一池虾"

,改底还须注重养水。

水好虾好,水坏虾坏。

水质的好坏,受水源气候,水中生物、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等影响。

养水中水色及透明度的调节极为重要。

通常水色保持茶褐色、黄绿色为佳,透明度在养殖前期应为30~40cm,中后期应为30~50cm为佳。

弄清水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是搞好对虾养殖的重要一环。

水质的调节、水质处理在对虾养殖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然而,如何提前发现提前处理这就是水质管理的一般程序是先观察水色(颜色、色度、混虫度、透明度),再对用水质检测设备对水质的各项指标做出检测。

(1)水色管理详看本网站养殖技术《池塘养殖水色图解》

(2)养殖环境监测

养虾池水环境监测的范围有池水和底土两大项,中间又分别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个方面。

半精养和精养池环境变化比较大,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防止问题发生,养成期内必须注意池水环境的监测,例如水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含量,有毒重金属离子浓度、水色、池水透明度、赤潮生物数量、底质变化、水来源处总异养细菌数、弧菌数、池内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和基础生物的组成及消毒情况等。

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加测生化耗氧量,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势和池底硫化氢浓度,对于池内残饵的出现,分布、数量和腐烂程度等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各项监测内容必须坚持进行,其中短期效应较大的像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异养细菌密度、池水透明度等应该每天监测,其它因素如重金属离子、盐度、池内基础生物量变化和池底硫化氢浓度等可以视需要而定期监测。

(3)虾池水中弧菌种类、数量与虾病的关系

虾池中一般都存在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弧菌,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有的种类具有致病性,有的种类具有条件致病性,在虾池水质恶化、虾池管理不善、虾的营养不良时、气候突变活或虾在搬运过程中受伤时成为致病菌,引起养殖的对虾发病。

因此在养殖的中后期,及时监测水中弧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预测池塘水质,预测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

按下述方法可防治弧菌:

育苗期:

每立方米水体施用噬菌皇1~2ml,每周1次;

种苗浸泡:

每1KG池水用噬菌皇2ml,浸泡15~20分钟;

养成期:

每亩.米施用噬菌皇200~300ml,每10~15天用1次。

(4)对虾池塘水体pH值的管理

①水体pH值的作用

pH值是虾池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引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调节虾池水质在对虾最理想的pH值范围内,是对虾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②影响虾池水体pH值高低的主要因素

③导致pH偏高的原因

a.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池塘生物是导致养殖水体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白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水中浮游植物繁殖迅速,同时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游离C02,使水体的pH值剧烈升高;

而夜晚浮游植物强烈的呼吸作用、浮游动物和养殖虾的生命活动都释放大量的C02,使水的pH值剧烈降低。

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虾池的最低pH值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pH最高值出现在下午日落之前,白天pH逐渐升高,晚上pH逐渐降低。

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中、上水层中进行,表层的pH要高于低层。

如果池水的碱度越小,水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越强烈,则pH的周日变化越大,日较差随之增大。

b.过多使用石灰清塘所引起。

C.水中的C02逸散入空气中可升高pH值。

④导致pH偏低的原因

a.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施用化学肥料过多,池中雨水积累及有机物含量过高所引起,pH下降又是水质变坏,溶解氧低的表现。

b.池塘底部沉淀的虾的粪便、饲料残饵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可使水体pH值降低。

C.空气中C02溶解进入养殖水体可降低其pH值。

⑤pH值对虾的健康及水质的影响

a.pH值低于6.5时,养殖水体呈酸性,呼吸节律加快,代谢频率增加,同时酸性水能使虾的血液pH值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压降低,造成血蓝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减低其载氧能力,致使虾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使虾的摄食量减少,消化率降低,新陈代谢变慢,生长受到抑制。

b.pH值过高时,养殖水体呈强碱性,使有毒的氨增加(离子铵NH4+转变为分子氨NH3),腐蚀虾类鳃组织,造成虾的呼吸障碍,严重时使虾窒息,影响虾的生长速度。

过高的pH值还将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造成水质恶化。

C.pH值过低时,使有毒的硫化氢增加(水体中S2-、CN-、HC03-等转变为毒性很强的H2S、HCN、C02),而Cu2+、Pb2+等重金属离子则转变为络合物而沉淀,使之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大为减轻。

⑥pH值偏高或偏低应如何处理?

pH偏高容易造成对虾脱壳困难,食欲减退等症状;

pH偏低容易造成对虾呼吸困难、黄鳃、肿鳃等不良现象,因而要经常检查水质,若出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做出处理。

水质偏酸(指pH值低于7.5),应用生石灰处理,按8~10ppm(每亩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