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601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犯罪社会学Word格式.docx

6犯罪原因

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7本能异化论

是我国学者从人性角度探讨犯罪本源的一种理论,认为犯罪的本源取决于人类依从本能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历史性冲突,即犯罪根源于人的生物本能与社会理性的冲突之中。

8犯罪根源

是指犯罪行为中具有普遍性,在犯罪历史上具有初始性、在犯罪原因中具有本源性的致罪因素。

9个人生活环境

就是与个人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条件。

10邻里

俗话所说的左邻右舍,是由于居住地点的彼此靠近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11政治腐败

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国家政治体系在国家权力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制弊端和功能缺陷。

12犯罪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犯罪现象及其社会特征;

2、犯罪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人类社会对犯罪现象的作用和影响

4、社会变迁与犯罪

13简述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犯罪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是犯罪社会学的主要任务;

2、研究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是犯罪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3、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和途径。

14简述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5简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几本观点。

古典自然法学派以格劳秀斯、洛克、斯宾诺莎、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中世纪的神学论,对犯罪行为做自然主义探讨,不是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本身的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

他们研究犯罪时总是把犯罪与刑法联系在一起,认为罪与非罪,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法律规范。

既然犯罪与否的标准在于法律,法律本身就必须科学、公正,而公正无私的法律(实体法)必须符合体现人类理性的自然法。

因此,凡是不合乎理性,不合乎自然法的法律必须废除。

他们针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法律秩序,提出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民主”等法律思想原则和政治主张。

这些思想原则和政治主张在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政治中骑着积极的作用。

16简述龙勃罗梭在犯罪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龙勃罗梭是现代犯罪学的创始人,也是犯罪人类学的的代表人物,在犯罪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1、他把犯罪研究从神学家和哲学家的智库中解放出来,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他把犯罪研究从犯罪行为研究引向犯罪人的研究,为后来的犯罪社会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大地;

3、他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代替了理性思辨的方法,开创了犯罪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新阶段。

17简述越轨行为的主要类型。

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违警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18简述我国刑法揭示的犯罪的法律和社会特征。

1、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的社会行为;

2、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

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制裁的行为。

19简述抑制犯罪的途径。

1、控制人的主体需要,使之保持在人类所允许的范围内;

2、提高满足人类主体需求的社会能力,以减少主体需求与社会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3、通过社会制裁的措施,扼杀人类社会中超越自己能力所能满足的主体需要。

20简述市场经济对犯罪产生的影响。

1、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目的的两重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引起社会犯罪的增长;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导致犯罪的“机会”不断增多;

3、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重利意识和金钱意识。

金钱成为人们衡量自己价值是否得到实现的唯一尺度,因而导致整个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盛行,培养了大量社会犯罪的行为主体。

21简述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与犯罪的关系。

1、过分溺爱型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过剩,重养轻教,只注意为子女提供无止境的物质需要,缺忽视了子女的精神需求和人格养成。

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骄傲、任性、目空一切的性格。

一旦死于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

2、简单粗暴型的教育方法的核心是把孩子视为其私有财产,必须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一旦有悖于己,则棍棒无情。

这种教育方法同样会导致子女容易走向犯罪。

父母对孩子动辄打骂,容易引起孩子反叛,轻则形成逆反心理,重则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滑向邪路,甚至引起仇恨报复,导致家庭暴力悲剧。

3、教唆示范型教育方法则是一些家庭的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有意无意给子女以犯罪的示范与暗示,甚至家长本身就是教唆犯。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简述邻里关系对犯罪的影响。

1、邻里矛盾、冲突,能够直接诱发犯罪行为的发生;

2、邻里成员的犯罪活动,可能够通过邻里关系而传染流行;

3、现代城市社区中邻里功能的弱化,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单项选择题]

23、贫穷与财产分配不均导致造反与犯罪的观点是由()

A.苏格拉底提出

B.柏拉图提出

C.亚里士多德提出

D.菲利提出

C

24、越轨是一种()

A.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无被害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规则的行为

D.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

25、“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的观点是由()

B.墨子提出

C.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D.亚里士多德提出

26、社会分层理论认为()

A.通常只有下层社会才会犯罪

B.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其犯罪方式有很大不同

C.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其犯罪方式基本相同

D.上层社会的人犯罪更多

B

27、中国历史上反对死刑的两个人物是()

A.墨子和韩非

B.孔子和朱熹

C.朱熹和墨子

D.管仲和墨子

[多项选择题]

28、墨顿把个人适应社会的方式分类为()

A.遵从

B.创新

C.形式主义和退却主义

D.造反

A,B,C,D

29、我国学者关于我国犯罪原因的新学说和新理论主要有()

A.综合治理论

B.矛盾冲突论

C.社会控制功能论

D.综合动因论

B,C,D

30、改革开放以来利益的多元化引发的突出矛盾主要有()

A.干群矛盾

B.企业经营者和普通劳动者间的矛盾

C.收入水平悬殊引发的矛盾

D.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摩擦和矛盾

31、中国传统文化对犯罪控制的积极影响是()

A.主张性善论

B.尊师重教

C.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伦理文化

D.重视家庭教育

32、犯罪控制的具体途径()

A.由公检法机关实施的控制

B.围绕人的控制

C.围绕物的控制

D.对犯罪情境的控制

33、综合治理这一系统工程的要素包括()

A.人

B.组织

C.制度

D.信息

34、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A.调查,分析,与结论三阶段

B.调查,统计分析,与结论三阶段

C.选题,计划,实施,和分析总结四阶段

D.实施和总结两阶段

35、“待非罪化”是指()

A.“准犯罪”

B.无被害人犯罪

C.误判犯罪等待改判

D.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解除对一些行为的禁止

D

36、犯罪问题是指()

A.犯罪是一个需加以专门研究的问题

B.犯罪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演变为犯罪问题

C.越轨和犯罪同时爆发

D.越轨和犯罪交互影响而成

37、世界上财产犯罪比率较高的国家是()

A.英国

B.中国

C.日本

D.印度

38、社会制裁三原则中()

A.罪刑对等是对刑罚效力原则的补充

B.刑罚效力是对罪刑对等的补充

C.三原则互不相干

D.罪刑对等和刑罚效力都是对文明与人道原则的补充

39、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是()

A.为制定刑事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B.对我国的政法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C.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D.对法学尤其是刑法学具有理论意义

A,B,C

40、默顿把个人适应社会的方式分为()

B.形式主义和退却主义

C.反叛

D.革新

4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A.青少年犯罪依然十分突出

B.职权犯罪日益突出

C.性犯罪和毒品犯罪死灰复燃

D.违害国家安全罪突出

4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A.过分溺爱

B.简单粗暴

C.教唆示范

D.“胡萝卜加大棒”

43、托夫勒的“三次浪潮”是()

A.机械化

B.农业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

44、社会制裁的三个要求是()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彻底性

D.严厉性

[多项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