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78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依靠中央政策指导,利用国家投资优势,对我省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培育后备资源,妥善分流林区富余人员,控制生态环境恶化,恢复区域林业生态功能,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6.1是实现根本扭转我省特别是黄河上中游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发展。

所以保护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黄河上中游生态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1.6.2是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根本途径。

我省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许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工农业生产因缺水造成的巨大损失。

我省天然林资源多数分布在主要河流的源头,如汾河发源于管涔山林区,三川河发源于关帝山林区,而湫水河、昕水河、涑水河分别发源于黑茶山、吕梁山和中条山等林区,这些地方的森林是山西省主要的水源涵养林。

而这些河流又属黄河一、二级支流,是水土流失重灾区。

全省每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量达3.66亿吨,占黄河上中游总输沙量的23%。

严重影响着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如汾河水库,从1958年修建至今已有46%的库容被泥沙淤积,严重威胁着太原及其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事实证明,森林不仅有吸水、透水能力,促进土壤结构变化,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有涵养水源,以丰补欠,调节迳流等功能。

因此,保护森林,保护天然林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1.6.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可减轻停采后的林区经济压力,对解决林区职工后顾之忧和稳定职工队伍意义重大。

由于天然林停采和营造林投资严重不足,职工收入没有保障,生活困难,人心不稳,林区再生产路子变窄、经济压力加重。

因此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路子,对增加职工收入,发展国有林区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1.6.4保护好现有天然林,恢复植被,扩大森林资源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林区广大职工和群众自身生存的需要。

我省森林资源稀少,而可采资源更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森林资源消耗日益增大,如不及早采取保护措施,将会陷入“越采越少,越采越穷”的恶性循环,从而将危及到林区广大职工、群众和子孙后代的生活。

此外,在我省林区中,既有华北地区稀少且集中连片的云杉林和栓皮栎林,又有珍贵的南方红豆杉、连香树,同时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麝、勺鸡、猕猴等。

因此,保护好现有森林与森林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山西省林业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1.6.5山西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就是森林覆盖率太低,现在全省仅有11.7%,根据测算,森林覆盖率只有达到30%以上,才能对调节气候产生作用。

1998年长江沿岸洪涝灾害严重,专家们认为主要是长江上游植被减少的后果。

因此,山西的天然林资源,一方面要很好地保护起来,使大面积的森林休养生息,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

另一方面就是要根据区域内宜林荒山、荒地的特点,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加快造林进程,逐步提高林木覆盖率,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6.6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及森林环境,对调整全省产业结构,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增加经济收入意义重大。

我省黄河上中游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仅地上建筑近2万余处,而且大多分布在深山密林和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环境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近50余处。

由于工程区自然条件复杂、海拔、气温、光照、降雨等特征明显,所以野生药用植物和可利用的菌类资源特别丰富,野生药用植物如天麻、黄连、山茱萸、连翘、五味子、菖蒲、黄岑、柴胡、杜仲、野人参等;

菌类有猴头、木耳、蘑菇、灵芝等。

因此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及森林环境、将对开展森林旅游、合理开发利用林木资源,有着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工程区的基本情况

2.1工程区范围及自然概况

山西省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范围,包括沿黄河六条一、二级支流流域。

共涉及9个市(地)72个县和管涔、黑茶、关帝、太岳、吕梁、中条六个省直国有林区以及杨树局油坊林场、省林校实验林场。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1552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0.0%。

区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沟壑、黄土残垣沟壑和土石山区,是水土流失重灾区。

由北向南苍头河、朱家川河、三川河、汾河、昕水河、涑水河等黄河的一、二级支流发源于此。

工程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温差大,季节明显,干旱少雨,年降雨量在400mm—650mm之间,大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

年平均气温4-14℃,无霜期120-220天。

自然灾害有干热风、沙尘暴大风和冰雹。

区内土壤以风积黄土为母质,主要有褐土性土、山地褐土、黄绵土、淡栗钙土等土类,部分高山地带还有少量草甸土、山地棕壤。

主要分布树种有油松、栎类、杨类、桦树、云杉、侧柏、白皮松、华山松、落叶松、樟子松、柳树、核桃、仁用杏、枣树、沙棘、柠条、黄刺玫等,草类有苜蓿、禾本科类、蒿类等。

2.2工程区社会经济概况

工程区总人口1863.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0.0%。

其中农村人口1481.9万人,占工程区总人口的79.5%;

其中农村劳动力62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1.8%。

林业职工总数(国有林区、林场)13486人,占工程区总人口的0.07%,其中在职职工10242人,离退休3244人。

工程区内各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20个贫困县,贫困人口140万人,占工程区人口总数的7.5%。

由于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每年可向工程建设提供1.95亿个工日,能充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工程区内工农业总产值为652.2亿元,人均3500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5.7亿元,占总产值的25.4%,林业产值5.0亿元,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0%。

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

2.3水土流失状况

我省的黄河上中游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常见的侵蚀类型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全省水土流失(水力侵蚀)面积14424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8%,其中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7891万亩。

全省多年平均输沙量4.56亿吨,仅黄河上中游多年平均输沙量3.66亿吨,占全省输沙量的80%,占整个黄河上中游输沙总量的23%。

工程区黄土丘陵沟壑的径流量和土壤的流失量分别占65.9%和78.7%。

20º

以上的坡耕地平均土壤流失量每公顷高达43.95吨,分别比15º

、10º

和5º

的坡耕地高出1倍、8倍和15倍之多。

风力侵蚀多发生在工程区的西北部,面积约585万亩,干旱、大风和地面植被稀少,导致土壤松散是造成风蚀的主要原因。

重力侵蚀多发生在工程区黄土垂直节理较强的丘陵、沟壑区域,主要集中在降雨季节。

2.4工程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1552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6845万亩,占工程区总面积的44.1%。

有林地2320万亩,其中天然林972万亩,人工林134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9%;

灌木林95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4.0%;

疏林地24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

未成林造林地293.0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

苗圃14.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

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97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5%。

工程区现有森林覆盖率21.1%,森林蓄积量5200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有以下特点:

(1)国有森林是工程区森林资源的主体

工程区内含省(市)县国营林场共计149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

其森林面积占到整个工程区森林总面积的51%,其中天然林面积占到工程区天然林的84.5%。

从林分质量上看,全省林分亩均蓄积为2.34立方米,而国有林分亩均蓄积为3.34立方米,集体林亩均蓄积只有1.28立方米。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森林面积上,还是在森林质量上,国有森林资源占有绝对地位,是工程区森林资源权属结构的显著特点。

(2)森林资源数量少、分布不均

工程区内林分郁闭度在0.2以上的有林地面积很少,林相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多为片块分布,并与荒山、农田镶嵌。

区内人均有林地只有1.5亩,人均占有蓄积量更少,而且森林分布极不平衡。

(3)林分质量差,优劣不均

工程区内的林业用地中,有林地中林分面积占16.7%,每公顷蓄积量只有35.1立方米,属天然次生林,疏林多,林中空地多,单位蓄积量低,出材率低,郁闭度小。

(4)林分结构不合理

工程区内有林地总面积2320.0万亩,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分别为844.30万亩、1136.70万亩、339.0万亩,其面积比为36.4:

49:

14.6。

有林地以幼、中龄林为主,近成过熟林占的比重很小,不能形成合理轮伐周期,不利于均衡经营和永续利用。

(5)荒山多,条件好,扩大森林资源有潜力

工程区现有宜林荒山荒地2978万亩,这部分宜林地可以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恢复植被。

2.5我省天保工程进展情况及基本经验

山西省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

省委、省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天然林的保护工作。

从1997年开始,逐年调减生产性蓄积消耗10%。

从1998年9月起,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和《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的意见》,使我省林业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省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1999年和2000年分别拿出2500万元和2700万元,用于省直林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各地县财政也都积极筹措资金,基本保证了国营林场30%的“天保”费用。

有限的资金为全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试点和全面启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省政府成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厅。

省林业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也成立了“天保”工程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山西省国营林场管理局。

各市、县和省直林区也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把“天保”工作纳入了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为天保工程的启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省林业厅“天保”领导组先后组织了六次较大规模的“天保”工程专题调查和督查,并在关帝林局进行了“天保”试点工作,总结了经验。

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千里行”采访宣传活动,编印了《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手册》,设立宣传标志牌(碑)、标语8000余块(条)。

四是探索最佳管护模式,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000年在省直林区建设标准管护站15个。

局、场、站逐级签订了责任状。

在管护队伍中形成了公安干警包片、护林员包点、木材检查站把口,林政稽查人员巡查的网络体系

五是省直林区两年来(1999、2000年)完成生态林建设42.75万亩,育苗8.84万亩。

六是深化林区改革,为天保工程启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省厅制定了《深化林区改革,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的意见》,省直林区局、场管理人员精减了41%。

同时在分流富余职工和职工养老统筹上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充分发挥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森林旅游业和种苗基地建设,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的精神,省厅制定了《山西省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实施意见》,在大同市、太原市进行了试点,此项工作今年将在全省推开。

在完成了“两区”调查区划界定和二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十五”森林经营方案。

第三章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转变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发展的战略抉择。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