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模拟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
朱先生头也不抬:
“就说我正在晨诵。
”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
“晨诵算什么?
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
”张秀才再来传话:
“先生正在晨读。
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
”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
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
“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
”说罢就转身走了。
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
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
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
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
“走了。
先生躲走了。
”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
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
那人说:
“我找张总督。
”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
”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
“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
你好不仗义!
”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
“朱先生请进。
”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
“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
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
”朱先生说:
“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张总督说:
“我真怕你不来哩!
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
”朱先生笑说:
“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
“这个呆子,书呆子!
”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
“总督大人息怒!
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
”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
“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
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
”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
“这十二个人不够。
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
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
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
”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
“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
”朱先生不耐烦了:
“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
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
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
“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
”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
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
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
“先生这不寒碜我吗?
”朱先生不以为然。
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
张总督死拉住不放:
“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
”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
朱先生笑说:
“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
”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
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
朱先生说:
“不宜车马喧哗。
(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进而刻画了一个爱好和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
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已此行安危的忧虑。
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将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来加以凸显的。
5.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6.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
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
“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
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
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