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513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docx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下

第一单元望远镜里的天空

1-1透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和观察,认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通过实验比较,初步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会发散。

3.通过实践操作,还能发现用凸透镜看到的字比原来大等其他特点。

4.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记录、评价等技能。

5.知道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的例子。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

观察凹、凸透镜的特点?

活动目的:

1.初步认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透过透镜看物体对凸透镜、凹透镜有进一步的探究和发现。

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勤于发现、善于交流。

活动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

活动二: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知道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的例子。

2.初步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会发散。

活动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察凹、凸透镜的特点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

看看摸摸不同的透镜。

*分类:

通过观察,给透镜分类。

*交流:

说说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

*比较:

用凸透镜、凹透镜贴近和渐渐远离书本看文字,并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交流:

自己的发现。

*让了解教材照片右侧的透镜是侧视图。

凹透镜、凸透镜有很多种类。

*知道不同透镜不同部位的厚薄特点,并知道平时手不能轻易摸透镜。

*教师要做一个操作流程的示范。

*学生会有很多发现。

比如:

凸透镜能“放大”字体、凹透镜则“缩小”字体。

学生可能还会看到有时候文字“正立”,有时候“倒立”等等。

鼓励学生本着求实的精神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交流: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

放大镜、望远镜、老花眼镜、显

微镜、投影仪、近视眼镜、照相

机等中用到透镜的部位。

*实验:

让光束射向黑色卡纸,用白色粉

笔画出光斑的大小;让光束透过

凸透镜射向黑色卡纸,用蓝色粉

笔画出光斑的大小;让光束透过凹透镜射向黑色卡纸,用红色粉笔画出光斑的大小,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比较:

三个光斑的大小。

*交流:

自己的发现。

*可以介绍一些发明史。

*准备一些实物,让学生看看摸摸用用,并思考这些仪器运用透镜的原因。

*教材中呈现的是“光束射向黑板”,教

学中可用黑色卡纸替换黑板,可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

*事先拉上窗帘,给学生实验准备一个良

好的暗环境。

并且视学生的实验状况而定,也可以先做一个不加透镜,将光束投向黑色卡纸然后“看看画画”的示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此外,也可以演示“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报纸”的实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凸透镜会聚光束即会聚了光能。

板书设计:

透镜

中间厚,四周薄中间薄,四周厚

凸透镜看近处正立、放大;凹透镜正立、变小

的特点远处倒立、变小的特点发散光束

会聚光束

参考资料:

1.凸透镜: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如图:

凹透镜:

透明,中央、边缘薄。

如图:

2.凸透镜:

光透过凸透镜,形成变小的光斑(亮点),说明凸透镜会会聚光。

凹透镜:

光透过凹透镜,形成变大的光斑(亮点),说明凹透镜会发散光。

3.凸透镜:

用凸透镜在离物体较近的地方观察物体时,能看到放大的物体;当把凸透

镜慢慢远离物体时,能看到放大并且倒立的物体。

凹透镜:

用凸透镜在离物体较近的地方观察物体时,能看到缩小、正立的物体。

教学反思:

 

1-2望远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块透镜组合,望远处有一些发现。

2.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组成、特点。

3.了解相关科学史,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

4.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评价技能。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

了解不同的透镜组合的特点

活动目的:

通过两块透镜组合,望远处有一些发现。

活动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

活动二:

制作简易望远镜

活动器材:

1.进一步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组成;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评价技能。

2.了解相关科学史,引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3.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帮助。

活动器材:

纸芯筒、透镜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了解不同的透镜组合的特点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

学生任意组合用两块透镜看远处,观察远处物体,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交流:

观察发现。

*思考:

哪种透镜的组合相当于望远镜。

*交流:

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凸透镜的组合能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相当于望远镜的组合。

*先示范一下组合、调节距离、看远处的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切勿直视太阳。

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对于“变远了、变近了、远近不变”可以酌情选用,比如只保留“变近了”这一栏。

这样可易于教学。

*凸透镜、凸透镜的组合——开普勒式

望远镜;凹透镜凸透镜的组合----伽利略式远镜。

活动二:

制作简易望远镜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

用什么、怎样做简易望远镜。

*制作:

将一个纸芯筒插入另一个纸芯筒之中,两个筒可以移动调解,但不会滑脱;将物镜放在纸芯筒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将目镜放在纸芯筒的另一端,用胶带固定。

*记录: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使用:

自己和他人制作的简易望远镜。

*评价:

自己和他人制作的简易望远镜。

*提示:

用伽利略式望远镜看到的远处景色是“正立”的,而用开普勒式望远镜则反之。

*介绍:

双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阿雷西博天文台射电望远镜等。

板书设计:

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是:

凸、凹;(凹、凸);可以看到正立、变近的物体。

普勒望远镜是:

凸、凸;可以看到倒立、变近的物体。

而凹、凹可以看到正立、变远的物体。

参考资料:

实验记录单

透镜组合

看到的景物

正立

倒立

变远了

变近了

远近不变

教学反思:

 

1-3探索月球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认识月球的一些历程。

初步了解一些月球的表面特征。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事物的影响

3.初步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

讨论对月球的认识

活动目的:

1.知道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

2.初步知道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

3.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一些了解。

活动器材:

投影片或电脑软片

活动二:

“欣赏登陆月球”

活动目的:

1.道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阿波罗11登月”,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

2.进一步知道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

3.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一些了解。

活动器材:

投影片或电脑软片

活动三:

了解“嫦娥工程”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2.对我国探月计划和活动中的重要事件“嫦娥工程”有些了解。

活动器材:

投影片或电脑软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讨论对月球的认识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交流:

神话里的月宫和嫦娥。

肉眼看到的

月球、不同放大倍数望远镜中的月

球。

*交流:

望远镜在人类认识月球中的作用。

*推测:

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

科学家对环形山形成的推测

*介绍一些月球地貌,以及科学家们对环形山形成的各种推测。

*介绍一些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环形山、月海”等。

引发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探究的情感。

活动二:

“欣赏登陆月球”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看:

“阿波罗11登月”音像资料

*收集整理资料:

《活动手册》p3

*交流:

对月球的认识

*可以介绍一下教材照片。

包括登月舱、宇航员、宇航员正在做的工作……

*可以介绍一些人类登月梦想以及成败历程。

*准备充分的音像资料

活动三:

了解“嫦娥工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阅读交流:

中国人的登月梦想、尝试。

*阅读交流:

“嫦娥工程”相关资料。

*了解:

人类登月的意义

 

*可以介绍一些月球资源、以及人类登月的意义。

激发学生关注我国的探月计划及活动。

*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

引发学生珍惜时间、爱学习、爱科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探索月球

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

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

 

1-4望星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如何利用星空图认星星。

2.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3.初步了解辨认星星的意义。

4.初步了解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星云、星系、彗星、流星等天体。

5.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

6.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

望星空,认星星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辨认星星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2.初步知道天空中的点光可能是由许多星星聚在一起发出的光芒。

3.初步知道人们用“星座”来确定星星的位置。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器材:

投影片或电脑软片

活动二:

欣赏用望远镜可以看见许多美丽的天体

活动目的:

1.养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初步了解到改进和发展中的望远镜能帮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宇宙、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3.进一步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

4.激发学生学科学、学技术、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材料:

投影片或电脑软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望星空,认星星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问题:

在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天空你观察到什么?

*讨论:

让学生讲述他们观察的结果。

*问题:

看上去一点光就是一颗星

吗?

*比较:

远处的灯光和近处的灯光?

*归纳:

远看一点光,近看一片光所以天空中的一点光可能是许多的星星聚在一起发出来的光。

*思考:

天上的星星如何定点认识呢?

我们以我们的座位确定方式来推测天上的星星的?

*讨论:

让学生讲一讲他在教室里的位置并讨论这位置是如何确定。

*归纳:

一条条马路把整个城市划成大小不一同的区域;每一区域都有不同的建筑物因些人们能根据不同的区域很快地确定自己的位置。

*思考:

要确定每个黑点的位置的办法

*归纳:

人们把天空中的星星想象成由不同的图形组成的星座,有了星座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认识星星的位置。

*讨论:

人们把天空中这些星星想象成什么图形?

*交流:

认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方法。

*辨认:

北斗七星、北极星。

*实验:

转出特定日期、特定时间的星空图。

*模拟:

利用星空图认星星。

*交流:

认星星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思考“八万人的体育场的位置观众是

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站在

马路上你能否说出你所处在的位置。

”培

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一条条马路把整个城市划成大小

不一同的区域;寻找每一区域都有不同的

建筑物,来不同的区域,可以很快地确定

自己的位置。

*介绍:

凭你的想象可以将这些黑点组成哪些图形?

根据图形再来确定每个黑点的位置是否方便些?

 

*讲解:

天蝎、大熊、小熊、大犬等星座。

 

*介绍:

旋转星图的使用方法。

说明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日期、特定的时间星空的变化。

*示范:

利用星空图认星星

活动二:

欣赏用望远镜可以看见许多美丽的天体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

七仙女星座和三角座星云。

*讨论:

人类认识宇宙探索活动的进

程。

 

*介绍:

类认识宇宙探索活动的过程:

肉眼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