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干旱荒漠化区生态菌业菌草业循环型经济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优质干旱荒漠化区生态菌业菌草业循环型经济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干旱荒漠化区生态菌业菌草业循环型经济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项目地点选择……………………………………15
3.2项目资源条件分析………………………………16
第4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17
4.1项目建设技术方案………………………………17
4.2项目依托技术水平、技术参数和农艺流程…………18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内容…………………………20
5.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0
第6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1
6.1投资估算…………………………………………21
6.2资金筹措…………………………………………22
6.3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22
第7章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培训………………………22
7.1组织管理…………………………………………22
7.2人员培训…………………………………………23
第8章项目效益分析…………………………………23
8.1经济效益…………………………………………23
8.2社会效益…………………………………………23
8.3生态效益…………………………………………24
第9章结论与建议…………………………………24
9.1结论……………………………………………24
9.2建议……………………………………………25
第1章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
干旱荒漠化区生态菌业菌草业循环型经济
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xx
1.1.3项目承担单位
1.1.4项目负责人(项目法人代表)
1.1.5项目主持人
1.1.6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1.1.7项目实施地概述:
宁夏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是国定贫困县,是陕、甘、宁、蒙交界处的革命老区,处于黄土高原向毛乌素干旱风沙区过渡地带,盐池县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多风,日照强度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6—7倍),生态功能脆弱,秋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效益差,风险大,市场经济不发达,工商企业少,就业困难。
而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垦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致使经济、人口、生态的发展良性循环的速度较慢。
1.1.8项目建设目标
本着主导产业规模化,相关产业多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发展生态化的立项原则,通过多项国内外领先的高新技术集成配套实施,用5年时间在干旱、荒漠、盐碱、风沙严重的国定贫困县—盐池县,把生态菌业、菌草业培育成西部盐碱地治理,荒漠化改造具有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的环型生态经济产业化示范基地,使项目覆盖区内的农民当年脱贫,五年致富奔小康(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完成植物、动物(种、养)农业二元结构向植物、动物、菌物三元结构的循环经济转化,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1.1.9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宁夏盐池县具体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经济现状,跳出传统农业观念,逆向思维,趋利避害,务求转劣为优,变废为宝。
运用现代农业高科技抓住优势纵深挖潜,如抓住盐池县地势高,污染少,光照充足的特点,大量推广“阳光农业”,种植光能转化率比阔叶林和现有作物高6倍以上的菌草并广泛使用能提高光合速率又耐旱抗寒的生物技术,使农作物生物量大大提高。
以菌草技术为核心,运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农民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技术,把适用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产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从而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较大幅度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数量,实现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和农民的全面增收。
构建适应资源特点的环型高效经济模型,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
1.1.10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a.定义:
菌草(juncao)可以作为栽培食用和药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
菌草业:
运用菌草技术及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菌称菌草业。
生态菌业:
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的,有利于生态平衡、有利于优化生态的食药用菌生态系统。
b.内容与规模
(1)菌草业示范基地共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生物治理盐碱地1万亩。
(2)生态菌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菌堋300座
1.1.11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9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52万元,地方配套48万元。
1.1.12经济效益
经测算,项目完成后,可年增产玉米为主的粮食500万公斤,食用菌60万公斤,饲草料400万公斤,瓜菜50万公斤,年总增收入620万元,扣除年均成本费用400万元,年获净增收入220万元,因此农民年人均增收入就达1800元,加上拉动种养殖业发展转化人均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食用菌深加工、保鲜储藏附加增值100元,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入达到2200元。
1.1.13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示范基地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牧结合特征明显,沙产业得到较大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供应范围扩大,菌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极大提高当地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
同时促进籽粒农业向营养农业的转化,可使贫困所伴随的营养贫乏、健康状况差得到充分改善。
1.1.14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充分的利用当地光热、土壤和菌草资源,较大范围扩大地表植被,增加盐碱地适生林草品种和生长量,抑制耕地盐碱化,恢复扬黄灌区内因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生产功能,抑制农田扬沙,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1.15结论
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和开发式扶贫政策,投资规模设计合理,组织与经营方式得当,具有一定的营利能力。
而且,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会由于项目实施的典型代表性,对大西北乃至全国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生态菌业菌草业环型经济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农业部2001年编制的《中国西部地区节水农业规划》
2、《宁夏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
4、《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宁夏回族自治区“双百”扶贫计划》
7、《宁夏回族自治区千村万户扶贫工程计划》
8、《宁夏土壤》、《宁夏气象》、《农业工程手册》
9、《宁夏盐池县土壤普查报告》
第2章项目背景
2.1国内外相关产业及技术现状与趋势
2.1.1国外循环型经济的特点与趋势
发展知识型经济和循环型经济,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的两大趋势。
前者要求加强经济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化;
后者要求以优化环境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已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2.1.2国内生态菌业菌草业技术现状与趋势
国内菌草业从总体上实现了对资源进行反复循环利用,合乎“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再生资源”反复循环流动的循环经济要求。
菌草技术是福建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教授发明的综合性新技术,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菌草的种植技术。
包括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种植菌草治理荒漠、沙漠的技术。
第二,用菌草作培养基培育香菇、蘑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技术。
第三,用菌草作培养基培育灵芝、猴头菇等多种药用菌技术。
第四,用菌草生产菌物饲料技术。
第五,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后的废菌料综合利用的技术。
第六,用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的贮藏、保鲜、加工等技术。
通过这一整套技术,种植业、菌业、饲养业三业有机结合起来,把菌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资源形成多次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
在这种循环中,输入生产系统物质(菌草)在生产第一种产品后,它的剩余物(废菌料)是生产第二种产品(牲畜)的原料,再产生的剩余物(牲畜粪便)则成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粮食、菇类、沼气)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
(参见菌草生物转化框图)。
菌物生物转化框图
森林保护
太阳能
水土保持
菌草
废菌料
食用菌、药用菌菌丝体
饲料
肥料
菌料
子实体
深加工
禽畜生产
作物生产
动物食品
植物食品
菌物食品
菌草业实践效果表现在:
菌草技术是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在我国南方当年春季种植秋季就可采收。
既可千家万户田园式小规模生产,又可工厂化、集约化产业发展。
种植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均可大量发展以草养菇的生态菌业。
菌草业可开发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发展菌草业是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的有效途径。
应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业能使野草变山珍,能使玉米秆、小麦秆等农作物废弃秸秆变为优质菇类食品,其转化率是1公斤以草为主的干料生产l公斤鲜香菇(平菇等),超过玉米、小麦籽粒的效益,这是目前为人类提供优质菇类蛋白食品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新途径。
菌草业作为新兴的生态菌业,在国家科技部、商业部、中国扶贫基金会、福建省科委、福建省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该项技术已在我国32个省(市)的363个县(市)传播,并且向企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1.3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盐碱地生物治理的创新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降雨量减少,黄河季节性断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以“井排井灌”“浇水压盐”的工程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日趋受限,本项目采用的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推广的生物治理技术,其中,以那氏778复合生物制剂的应用技术,(GDIT技术)挖掘和诱导发挥生物潜在的多态性功能为主,配合以提升光、肥、水效率的内在机制为辅,实现作物抗旱、抗寒、抗盐碱,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生产过程。
以及运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的抗盐碱小麦,运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抗盐碱、耐干旱的中天杨都是通过部级鉴定已达到国内外技术领先水平。
转基因杨树新品种,抗盐碱,耐干旱,已获得国家生物新品种保护权,该成果被鉴定为“世界首创”杨树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并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三北”“黄淮海”及沿海盐碱地造林的优良品种、重点推广品种。
科发(燕山)滴灌技术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为突破口,推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低,灌溉技术耗水量低,种植作物需水量低,种植结构经济效益高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
与以色列技术相比,每亩投资从2600元降到200多元。
一次投入90%的设备可以使用20年以上,10%的设备可以使用10年左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滴水的灌溉效益,采用科发滴灌技术使单位灌溉面积耗水量达到最低,滴灌饲用玉米,每亩每次用水量仅需10立方米左右,仅为同类地区地面灌溉的1/10。
⑶优质、高产、节水的饲料桑(木本饲料)技术:
饲料桑是以刈割茎叶为优质饲料的多年生灌木桑树品种,饲料桑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高达25%,适口性好,无毒